APP下载

云南大山里的民间歌舞

2017-11-24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民族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锅庄歌舞祖先

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大山里的民间歌舞

李晓佳(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大山里的“跳生”“三跺脚”“跳歌”“打跳”“打歌”“左脚舞”“锅庄舞”都是史前(五千年以前为史前)文化,祖先们创造的自然生活的歌舞艺术。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区域里崇山峻岭,森林茂密。从古代起,在抗日战争以前,云南还没有开通中缅公路,由于交通阻隔,交通条件只有茶马古道与外界相连接,各区域的民族都处于相对“封闭”与安宁的原始环境之中。南宋时期,忽必烈南下取大理国包围南宋,使北方统治民族的军队和中原的一些族群因逃避战乱、逃荒或其他缘故,导致军人、移民和难民大量进入云南,久而久之使得封闭的云南成为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

云南大山里的一些民族,一直都还在延续、传承和保护着中国内地最为古老的、祖先的祖先们开创的民间舞蹈艺术文化;“三跺脚”“跳歌”“跳生”“打跳”“打歌”“左脚舞”“锅庄舞”等就是最古老舞蹈艺术。

“打跳”“三跺脚”的舞蹈形式起源什么时代、哪个世纪,文献里都没有详实的记载,传说中都是一些打败了怪兽,或是赢得战争胜利后的歌舞。但是这些歌舞到底是什么歌舞,文献中就含糊不清了。

如今,各族群的跳舞姿态和结构在形式上、姿态上、动作上、跳法上都一定会与古人的表现形式有一些的出入。但是,跳歌的大体形式还是万变不离其宗,如史料中提到的“众人围圆场,绕火塘歌舞”,跳歌场上人越多越好,越热闹。

领歌:“跳歌、跳歌,来跳歌,不跳歌的蹲墙根。”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领歌:“跳得黄灰做得药,跳到天亮才快活。”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领歌:“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破绣花鞋。”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这是“三跺脚”跳歌场开场的一些固定的词意,跳歌者人人会领唱。

领歌:“几个姐妹站一排,不高不矮好人才”。。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领歌:“走路就像鲜花动,说话就像文章来。”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跳歌场是原始的社会环境重要的社交场合,唱情歌,以歌会友是寻觅异性,表白自我的公共场合。

领唱:“一出大门就上大坡,石头梗脚眼泪多”。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领歌:“哪个妹子情意好,做双鞋子爬大坡”。合歌:“阿素贞跳着,徐素贞和来”。

用可怜、谦悲的词意试探那些不认识的,不高不矮的好人才。谁要是对答了这个情意好,谁就流露出了她的心意。

云南大山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打跳”“跳歌”“锅庄”等等,起源都不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舞蹈艺术,它的出处源于内地早期的农耕文明。

人类最早的原始舞蹈内容出处一定是表现农耕劳作的内容,按艺术源于生活的规律推理,最早的舞蹈形式与内容可分为两种:一是模仿农耕劳动的程序,如挖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采桑、捻线、织布等,这是节庆里供族群观赏的内容。这一套舞蹈形式,云南澜沧县拉祜族的“摆舞”是保留得最完整的。藏族的锅庄舞、弦子舞里也有一些农耕、畜牧劳动的影子。二是纯娱乐的形式,打跳、跳歌、大圆场里人们自由地对歌,是一个找对象交朋友的理想环境。第三种舞蹈是以图腾形式产生的仿生舞蹈的形成要晚一些,这与各区域的图腾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形成有时期的关联,如傣族的孔雀舞以及汉族的狮子舞、龙舞等。

另外一种舞蹈的形式属于“唯美”的舞蹈,例如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仙女飞天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这一类舞蹈属于纯舞蹈形式,其场景宏大、服装统一、乐器齐备,仅供宫廷官场娱乐和消遣。

历史上隋唐时期,天宝年间诗人常非月的《谈容娘》中就写道:“举手整花细、翻身舞锦筳,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歌要齐声合,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的许多怜。”文辞里已经给我们展开一幅古代生动的跳歌画卷;大家都打扮好了,马匹全部都拴在路旁或是匝道边,人们都拥挤着,看众人跳歌的大圆场。歌要齐声合,就是有领歌者领,众人一起合。情教细语传,指的就是对歌者双方的声音,在众多的跳歌的人群里很有那个意思。不知心大小、容的许多怜,作者是否也看出一些歌者所希望的对象与其并不般配,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哪个妹子情意好,做双鞋子爬大坡”就容的许多怜。

这个画面就是跳歌的场面,如今在内地是没有了,可在云南的大山中,节庆的日子里还处处可见。

《谈容娘》最早叫《踏瑶娘》,在随末、唐朝民间非常流行。当时的跳歌场的领歌者可以唱故事、唱叙事,可以对情歌、聊家常、表心意。《踏瑶娘》的内容就是描述一个姓苏号郎中的人,每次醉酒归来总要殴打妻子,其妻气愤不过向邻居哭诉的故事。领唱者每一叠(段)的结尾众人就会齐声合(帮腔)唱“踏瑶和来,踏瑶郎和来”。

云南许多民族的跳歌场中表现的形式都是这样的内容,与古代的文献内容相吻合,这不是一种偶然,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寻觅“跳歌”的起源,发源地在何方的课题,很有意义。

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宗日文化遗址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盘”属于史前文化的土陶盘。陶盘上美妙的跳歌图案把我们认知的云南多民族跳歌的历史又提前到了史前文化时期。祖先们对歌场上对唱的“几个姑娘站一排,不高不矮好人才”的跳歌场面又重新历历在目地展示在我们现代人的面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我们先没有必要追究各个族群跳的舞步是怎么的,姿态舞动的风格又是怎样的,打跳的音乐、鼓点节奏会是怎样的美妙和动听,这些我们现代人都无法知晓。就像古希腊雕塑中,裸体的少女优雅地吹着双笛,让人们猜想着那曲调的美妙一样。但是,这不重要了,我们只要看到祖先们的身影还是“众人围圆场,绕火塘歌舞”,人簇看场圆的场面,我们就知道了民间跳歌艺术的出处来源哪里,并且还可以推断出跳歌艺术是中国古老的农耕文化,并在史前艺术图案中就有雏形,可见跳歌艺术的源头与起源还可以更古老。

史前土陶器文化表现的图案内容都是一些象形的动物形象,鱼、山羊、打猎,祖先们真实生活劳动的写照,现实生活中的食物链图案。打歌的图案被完美的画在土陶盆上,就可以证明跳歌这种娱乐形式在当时一定是非常风靡的(那个时代实际上人们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可社交和娱乐的活动),跳歌自然就是祖先们最快乐的娱乐活动。于是,土陶工就把他最喜欢的这个场面,还有那几个他喜欢的不高不矮好人才的图像一起地画在了土陶盆上。这到像是山歌里唱的“想你想你真想你,请个画家来画你。一画画在板凳上,坐着板凳就挨着你”。土陶工也一定是眷念着她们“晚上想你睡不着,白天想你要干活”,最终在制作土盆的劳动中“一画画在土盆上,一用土盆就想起你”,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祖先们精美的文化遗产。

由于交通阻隔,许多内地文明的东西在南宋时期,随着忽必烈率军南下,取大理国包围南宋,中原的一些族群也因逃避战乱、逃荒或其他缘故,导致军人、移民和难民大量进入云南,古老的跳歌文化也随之被带入云南。似景颇族的“目瑙纵歌”传说:百鸟到天上太阳那里学会了跳舞(目瑙),并带回到森林里跳舞被景颇族的兄弟们学会一样。各民族兄弟在节日里、婚庆上、集市间渐渐学会,再带回村寨普及开来。久而久之在云南各族群间开花结果,生根发芽。跳歌艺术就在古代的、人烟稀少、偏僻落后的古滇国云南森林茂密的山区里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中国内地最古老的、祖先的祖先们开创的、史前民间舞蹈“三跺脚”“跳歌”“跳生”“打跳”“打歌”“左脚舞”“锅庄舞”等,取什么名字都行的民间舞蹈艺术,在云南各民族区域相对“封闭”与安宁的原始环境中被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并且被各族群一直快乐地继承、交流和传承,并在云南现代文明社会建设中大放异彩,形成云南多民族元素的文化精髓,冠有“七彩云南”之美誉的云南文化里也有它绚丽的一笔紫蓝。

猜你喜欢

锅庄歌舞祖先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乌龟: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始祖鸟不是鸟祖先
我们的祖先是条鱼
歌舞爷爷
藏族锅庄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一起歌舞吧
锅庄舞与学校体育文化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