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艺术与大众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2017-11-24娄斯佳云南省文化馆

民族音乐 2017年5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琵琶技法

娄斯佳(云南省文化馆)

琵琶艺术与大众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娄斯佳(云南省文化馆)

琵琶艺术

1.关于琵琶与曲项琵琶、五弦琵琶的渊源

根据史料记载,曲项琵琶最早由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得到兴盛,随后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涌现出许多名家名作,例如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凉州大遍》等。曲项琵琶整体成梨形,曲项四弦,弹奏者通常采用横抱方式弹奏。五弦琵琶作为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常用的弹拨乐器,整体构造与四弦琵琶类似,有曲项、直项之分,演奏时琴头略微向左下方倾斜,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弹拨。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均属于琵琶的不同分支,除此之外还有月琶、高音琵琶等。

2.琵琶流派

琵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演奏方法、创作技巧等方面的差异,逐渐生成了多个流派,每个流派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为丰富琵琶艺术和推动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通过总览琵琶发展史,其中影响较大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几个:

(1)无锡派。清朝初年,琵琶逐步划分为南北两派,其中无锡人士华秋苹吸收了南北两派的特长,并编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对于中国早期琵琶的创作技法进行了详细论述,华秋苹也成为无锡派的创始人。

(2)浦东派。创始人为鞠世林,编著有《闲叙幽音》,后在1983年被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浦东派琵琶作曲的特点之一在于善用大琵琶,曲调宏伟有力,给人以震撼之感。演奏形式上多以夹滚、扫撇为主。

(3)崇明派。崇明派琵琶细腻柔和,通常用来刻画幽静、文雅、闲适的作品。在众多琵琶流派中,崇明派涌现出大量的名家,其中蒋泰、沈肇州、樊少云等尤其出名。

大众音乐文化的特性

1.大众音乐题材自由化

由于大众音乐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由人民群众有感而发,反映了各个阶层人民的心声和社会的民俗风情。因此,大众音乐创作题材更加自由化,包罗万象,它的创作不受任何因素的束缚和制约,既有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又有对友情的歌颂,既有对热烈的劳动场面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狂欢的娱乐场面的真实描述,既有对封建礼教社会制度的抨击也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颂,使大众音乐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特征。

2.大众音乐的民族地域化

大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地域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大众音乐文化呈现出鲜明特色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同国家的大众音乐也表现出风格迥异的音乐特征。如在当今中国大众音乐中,有很大一部分大众音乐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加入了民族乐器的伴奏,使大众音乐趋向本土化。

3.大众音乐创作群体的自由化

大众音乐的创作群体相当自由,由不同的文化层面和不同文艺修养的人创作,大众音乐的创作者既可以是专门从事音乐的专门人士,也可以是一般的非专业人士。因此,由于大众音乐创作群体的多样化,导致了大众音乐出现了良莠不齐、雅俗共存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众文化的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广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大众音乐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条件支持。

琵琶艺术与大众音乐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发展

1.琵琶音乐创作技法的兼收并蓄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琵琶艺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根据琵琶音乐创作技法的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大体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琵琶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以借鉴西方作曲技法为主,虽然在创作形式上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西方现代音乐的影响,但是对于提升琵琶作品的质量起到了良好效果。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借用了西洋奏鸣曲的形式,一方面利用琵琶演奏来渲染悲壮的氛围,另一方面又使用三连交替节拍来凸显日本军队的反面丑陋形象,使得该作品的矛盾更加激化,达到了调动观众情感、凸显艺术效果的目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末。这一阶段的琵琶乐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继承了原有的创作风格,但是也有许多创作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尝试。例如在70年代末期,当时的国内琵琶创作家吴祖强、刘德海等人联合创作《草原英雄小姐妹》,该作曲使用了琵琶独奏和管弦协奏两种形式,不仅实现了对传统琵琶演奏的融合创新,而且与曲目内容紧密结合,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提高了琵琶曲目的艺术价值,也为今后琵琶创作技法的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至今。受多元文化融合的影响,琵琶创作技法更多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其他乐器以及国外乐器相关作品的创作经验,真正实现了琵琶艺术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此同时,琵琶作品又保留了民族音乐的特色,涌现出了大量的以琵琶演奏为主、多种乐器为主的时代性作品,为琵琶艺术的推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2.琵琶演奏技法的创新

琵琶虽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但是长期以来演奏技法比较单一。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受这一时期环境的影响,琵琶演奏技法也得到了创新发展。例如,20世纪50年代使用“拳形轮”代替以往琵琶演奏的“扇形轮”,从而使得琵琶弹奏者的大拇指得到了释放,可以对弹奏过程中音量的控制更加到位。20世纪80年代,著名琵琶作曲家刘德海创立了“反正弹技法”,该技法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吉他的反弹技巧,从食指的反正弹到中指,以此类推,从而使琵琶曲目更加富有韵律。反正弹技法的代表作有《老童》《春蚕》等。随后的十几年间,刘德海又相继开创了“假泛音”“弦上发音”等多种琵琶演奏技法,成为新中国以来琵琶演奏技法创新的集大成者。

3.琵琶创作体裁多元化

多元化的琵琶创作体裁,一方面能够为作者提供更加灵活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多种形式、不同音乐的交互融合,这对于推动琵琶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这也为琵琶的多元化创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琵琶创作体裁的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琵琶协奏曲。将传统琵琶与西洋管弦乐队以协奏形式合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花木兰》(顾冠仁创作)、《祝福》(赵季平创作)等;其二是琵琶重奏曲。重奏作为民族传统音乐中的常见形式,早在清代就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琵琶演奏方式,随后经过不断地改编,出现了诸如琵琶、古筝二重奏的《春江花月夜》、琵琶钢琴二重奏的《琵琶行》等。通过丰富琵琶创作题材,实现了多种音乐文化的优势结合,对于推动琵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李璐璐.承传变革创新——沈阳音乐学院琵琶教学体系形成过程的探究[J].乐府新声,2013,31(3).

[2]于春哲.琵琶演奏专业教学对非专业教学的指导作用——琵琶演奏专业教学科研系列之一[J].乐府新声,2009,27(1).

[3]石钰也.浅析刘德海琵琶技巧的革命性创新--以琵琶曲《霸王卸甲》为例[J].艺术科技,2015(05).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琵琶技法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琵琶老店琵琶声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