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擦亮心灵的火花 绽放青春的光彩

2017-11-23李娜

祖国 2017年20期

摘要:赏识教育的运用。做为一位母亲,每当我的孩子受到他人或是老师的赞赏时,我总是颇感欣慰;年仅四岁的小儿,虽然年幼无知、天真浪漫,但对于收获他人的赞赏总是其乐无穷。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已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爱护和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育学生时,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本质与基础 内容与形式

下面,我就根据体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并联系我在日常工作中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对体校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很有必要

暂且不去探讨赏识教育的根源及其深刻的意义,从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赏识:

体校学生和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比较而言,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年龄层次相仿,是一群进入青春期的朝气蓬勃、热情向上的青少年。不同之处有许多:这些学生有的背井离乡,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校园里求学、训练、生活。 他们中有的家境富裕,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有的却家境贫困,他们幼小的肩膀上承载着父老乡亲的殷殷期盼,心怀着飞出大山的远大志向;有的身体条件优越,是某个训练项目摘金夺银的种子选手;有的一心要圆体育梦,无怨无悔地追求梦想。

当美丽的黎明来临,人们还沉浸在熟睡的梦乡中,这些十来岁初头的同学们,已经活跃在篮球场上、田径场上、游泳池里,来不及品味美味可口的早餐,头发的发尖上还滴着汗珠,带着一身未及卸下的装束与疲劳匆匆走进教室学习,等到别的普通同学放学后轻松享受生活的间隙,他们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各个训练场上。一次次的摔倒,一次次的流血受伤,泪水与汗水交织的艰辛的训练生涯给他们青春的路上增添了难忘的一笔,比赛的成功与失败磨砾着他们少不更事的心志,他们比同龄的其他同学,经历的更多,付出的更多,收获的更多,需要得到的赏识也更多。

教师绝不能吝啬或忘记对学生的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一句普通的赏识的话语,可以支持着比赛失利的他信心百倍地重返赛场;一个赏识的目光,可以激励他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坚持到终点;一次赏识的行为,能让他如沐春风,亲切倍至。

二、赏识的本质与基础

同学们就像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教师就像园丁,要给予他们关心与呵护。老师对于学生的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爱就是赏识的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

基于爱的赏识才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基于爱的赏识才能让教师充分发掘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点,从而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与思想品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就像农民对待不同的庄稼施不同的肥料一样,施对了肥料,找准了方法,才能让庄稼丰收。

偶尔也会听到社会上传出有关于老师教育学生的负面新闻: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给老师送红包,希望老师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多关注、多表扬、多赏识,而某些老师,确实需要这些“红包动力”,才会给予学生赏识,这不仅违背了师德,也欺骗了学生与家长,更使得这样做作、功利的赏识变得可笑与腐败。

基于爱的赏识就是对学生谆谆的教诲,细致的了解,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充分的尊重。

基于爱的赏识是润如酥的天街小雨,滋润心田;是怒放的映日荷红,赏心悦目;是化作春泥的落红,无私奉献;是凌寒独自开的红梅,鼓舞人心!

而要想对学生的赏识达到意料中的效果。我個人认为,其基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人格魅力的影响无以能比。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的人格来调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教师是传递真、善、美的使者,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必须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人格,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质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而只有当这位教师拥有真才实学,充满人格魅力时,学生们才会景仰他、听从他。

记得一个冬日雪后的下午,我路过游泳池边,看到摔跤队的“小不点”,他才上小学五年级,却一个人离开父母来我校训练寄宿,才刚下训,穿着单薄的运动服,手提满满的一桶热水,步履蹒跚地走在通往宿舍的路上,我担心雪后路滑,又怕他被热水烫伤,走过去想帮他一把,他笑呵呵地望着我,满不在乎地对我说:“谢谢李老师,我自己能行,你帮得了我一次,帮不了我下次,我们教练说一切要靠自己才行。”这位教练面对生活独立的品质无形中成为了学生的榜样。

三、赏识的形式与内容

赏识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良言一句三冬暖”。赏识其实可以很简单,“你的想法很独特,充满了个性”、“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实事,勇气可嘉”、“你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一定能够梦想成真”,学生听到了这些赏识的话语,清楚了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赏识,顿时充满了自信,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正如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

赏识是一次会意的眼神的交流。记得我在上《笑》这堂公开课的时候,临近尾声,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以“哭”为主题,仿造‘笑,造一组排比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但并不是不能完成。学生们有的冥思苦想,有的交头接耳,我搜索着目标,发现孙海燕其实已经完成了任务。我暗暗高兴,我知道这个女孩平时的语文成绩不错,这个题目难不到她。我期待着她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可是她没有,她总是那样:文静、内敛、却又想冲破“蚕茧”有所突破,这样的类型,我管她叫“射击型”,(平时班上的同学我都按照训练队的个性进行了类型的归纳)她渴望得到关注,却又表现得若无其事,如果用言语激励,只会适得其反。我专注眼神看着她,她也意识到了我的目光,她有些不安,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微微地向她点头,眼神里流淌着爱与暖,她站起来了!不急不缓地说出了答案。

赏识是师生间搭建心灵的桥梁,跨越沟壑的距离。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社会,总会有许多的疑问与选择,他们渴望有一个值得信任的良师益友来开导他、鼓励他,教师的赏识教育就能够很好地担当起这个角色。我班的刘婷婷同学,热爱柔道,也是这个项目的佼佼者,但由于身体原因,她不能再练习柔道了,她无比失落。我多次请她到办公室,面对面地坐着与之谈心,我肯定了她在训练项目上所获得的成绩,赞扬了她的坚强的品质与不懈的精神,讲述了许多著名运动员的事例与社会现实,帮助她从失望的泥沼中走出,重拾自信。

赏识或许是运动场上亲密地拍拍肩膀;赏识或许是声嘶力竭地呐喊助威;赏识也或许是一张只言片语的字条……

总而言之,关注学生、理解学生才能因人因事最合适宜地对学生进行赏识,达成最佳的赏识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这枚满怀希望的火种投入到青少年的纯洁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擦亮心灵的火花,绽放迷人的青春之光。

参考文献:

[1]周宏.教你如何赏识孩子[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李娜,邵阳市体育中学,中学语文,一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