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11-23刘瑞红

祖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

刘瑞红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素质教育逐渐深化,当前阶段的教育当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育当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措施,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主动投入教学当中去。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小学数学教学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同时也是教学当中的难点所在,是小学数学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很多的学生在遇到数学应用题的情况下都会感到头疼,显得束手无策。通过应用题教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此加以重视。下面将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维定向性明显

小学生由于思维发展不够健全,同时也缺少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中经常会发生难以全面理解题目的现象。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能根据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多”和“少”等词汇,这种思维定势形式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脱离实际

应用题的解题当中题目有的时候会比较枯燥,当中缺少趣味性,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对此会逐渐的丧失兴趣,并且也难以理解题目。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应当是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密切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与现实生活之间相差太远,那么学生将找不到根本点,对题目解决也难以入手。

(三)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一直以来所采取的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一例一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当中的应用性和灵活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看似都学会了,但事实上是无法进行实际应用的。

(四)解题方式古板

在数学应用题解题当中分析问题比较局限化,解题思路也比较单一不够开阔,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效果。学生在学习数学应用题以后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长时间以来会逐渐的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应用题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每次看到应用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这种情况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成绩,同时也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深入挖掘教材处理教材

教材当中所包含的数学应用题一般来说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的常规化习题,这部分习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调整,促使教材更加的适合学生。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个不同地区学生所设置的,但却不一定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之间完全相符,对此教师可以在教材上进行加适当的加工,能根据学生思维和能力等来将应用题改编成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切的数学问题,并可以以教学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在粉刷墙壁时,很多学生对于粉刷几个面不是很了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将班级作为一个实体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晰的看到窗户、地面以及门等是不需要粉刷的,有些屋子的屋顶可以粉刷,有些屋子的屋顶也不需要粉刷。通过这样的实际讲解,由于其场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密切,因此学生也能认识到问题的实际应用性,那么对于问题自然也会提升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主动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深入读题

在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公式和数学知识规律,同时也要提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得到思维的全面进步。首先,在应用题解题当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的读题,读完以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出题目的意思。虽然学生的概括能力有所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及时的进行引导和补充,那么学生自然能对题目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应用题“一共有36箱香蕉,运走了当中的30%,一共运走了多少箱?”可以将其概括成为“36箱的30%是多少?”这样的简单数量关系能让学生对题目当中的数字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并对已知条件当中的数量关系有正确的把握,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采取思维比较方式

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思想的灵活性,要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解题,做到灵活的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例如在进行路程的应用题教学当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走了全程的5/8,正好是30km,那么请问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一共有多少?”这样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内容变为“甲乙两地之间共相距48km,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驶了全程的5/8,请问这俩车共走了多少千米?”这样的方式中教师让学生对两个题目中的相同点进行分析,并找到当中的不同点,然后分别进行两道题目的解题和分析。在解题完成以后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来对两道题目进行比较分析,用题目当中的各种数量关系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这对于促使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来说也将产生重要的价值。

(四)解放思维定势

学生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受到自己已经熟悉并且得心应手的方式影响,会出现定向的思维方式,从而导致无法拓展新的视野,很多问题无法有效节俭。因此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要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機会,促使学生能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得到根本性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提升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乔燕,杨威.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24).

[2]马一鸣,韩菲,赵丽,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01).

[3]葛磊.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6,(10).

[4]崔炜.论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5,(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东疏镇大伯完小)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
等待·自主·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