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明威作品中对“冰山理论”的运用

2017-11-23赵鑫

祖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冰山理论冰山海明威

摘要: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而他在1932年提出的“冰山理论”则更成为他写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和标志。本文拟从他的语言特色、外景描写两个个部分来体现他对于“冰山理论”的运用,旨在研究他对于写作中的“冰山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他在作品中对于语言特色的把握。

关键词:冰山理论 语言纪实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一位小说家,主要编写美国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化之坛上非常有名。在20世纪众多作家中,他的影响力和名气是最大的。他出生于美国的奥克帕克,位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的郊区,晚年定居于爱达荷州凯彻姆,并于家中自杀身亡。他在“迷失的一代”中,特别有代表性,因为对生活、社会以及世界的迷茫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海明威平素以文学界硬汉闻名,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不受传统的限制,他的艺术风格十分特别,具有高深的写作技巧。凭借这两点,他的文章简洁清新,缔造了一代文风,对欧美文学之坛影响深远。第一次将文学创作比方成一座冰山漂浮在海上的“冰山”理论,是他1932年提出的。该理论联系了《午后之死》这一部纪实性巨作。正如“冰山在海中飘动很是威严壮观,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七沉没水底”,小说创作更多需要依靠读者自己揣摩体会文章的字里行间,而表露在外的只有八分之一。1954年,海明威在普林浦敦的采访中,对“冰山”理论进行了补充,“凡是你省略掉你所了解的东西,它们在作品中仍然存在,它们的特点会显示出来。如果是不了解的东西被省略掉的,那么它们在作品中,会有着漏洞一样的存在。”。1958年《巴黎评论》的记者对他进行采访,他再次强调:“冰山原理是我写文章时努力遵循的,对于显示出来的部分,会有七倍的东西藏在文字下面,如果你只略去了熟知的东西,你的文字会深厚许多。”作为现代最优秀的语言之王,他具备着利用简约的笔墨传达深刻道理的技能。从某个角度说,海明威对艺术创作的理念可以用“冰山”理论概括。思想主题被隐藏体现,简略了主观表达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体现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质朴简练而精短。海明威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之坛上的不可撼动之地位,多半归功于“冰山原则”始终贯穿于他的作品,无论是取材构思、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描写背景、还是情节结构。而这也让他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开启了崭新的一代文风。可以说,在这其中,最體现海明威坚持“冰山原则”的方面,就是他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简洁、不露声色。许多作家评论家都认为他“驾驭语言的能力十分出众,在简洁的词汇中赋予着丰富的内容,基本词汇、简短句式被他用于表达具体含义,名词、动词被他用于揭示事物真实面目,并且不会让读者感到矫揉造作。”在句式上,海明威不愿使用文字的修饰雕琢来引起读者注意,他认为事物描述清楚了就可以,更深的,由读者自己挖掘,因此简练的陈述句常出现在他的文章中。比如在他最著名的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大鱼被老人制服的情景,他就仅仅描述为“老人放下钓索,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这种令人心惊胆战的场景,被他简单组织的动词与名词展现的淋漓尽致,丝毫没有华丽的修饰。他深厚的艺术底蕴与境界在这种朴实却深厚的文字中也展现的淋漓尽致。质朴的语言,在海明威手下显得亲切真实具有震撼力与感动力。

此外,“冰山理论”中包含了利用外部景色描写来暗示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或者制造特定气氛,这一点也被海明威经常运用。在《永别了,武器》的开始部分,海明威这样写道:“那一年的晚夏,我们住在村庄上一间小房子里,看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圆石子和漂石,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清蓝明净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军队打从房子旁边走上大路,卷起尘沙,撒在树叶上。树干也积满了灰尘。那年树叶早落。军队一开过去,尘沙满天;微风一吹,树叶儿就坠地。军队走过以后,路上赤裸裸的只剩落叶。”这段简练的文字描写了军队离开后,村子中空荡萧杀的场景。读者眼前浮现出了延伸不绝的高山、望不到边的平原、缓缓流动的河流以及旅途劳顿的军队。读者感受到了厄运来临前的不祥,也联想到了小说将以悲剧收尾。与此同时,在小说中关于天气的描写也十分特别。故事的主背景被“雨”贯穿,读者对“雨”的意象难以忘记,主题在此得到烘托,而独到精明的艺术创作技巧也在其中得到展示。在整个作品当中,“雨”的意象挥之不去,不断暗示情节的发展。美国研究海明威的评论家,卡洛斯倍克尔曾说:“海明威用写诗时的谨慎,在读者心中缓慢的建立灾祸和雨之间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是十分自然的。作者用雨的意象代表即将来临的劫数”。全篇文章由这种描写构成,小说场面的气氛得到烘托,人类的艰难处境也得到了暗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四个基本元素分别为:简练的文笔,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动人的情感以及深邃的思想。而这种简练的语言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所创作的艺术形象,以及作品所传达的热爱生活追逐自由的乐观主义精神中。他将浓厚、深邃的情感蕴含在简练、朴实的文字中,仿佛缓缓流动的表面看不出温度的火山熔岩,内部蕴含着浓浓热流。虽然,以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所创造的新的写作方式会将他这种写作方式取代,但是正如狄更斯、巴尔扎克的写作风格一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因为,蕴含着海明威思想的作品,就好像平静的海面冰山,所有的刚强与内涵都被蕴藏在文字深处。

参考文献:

[1]海明威.永别了,武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赫·欧·贝茨.海明威的文体风格[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柳东林.“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作者简介:赵鑫,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冰山理论冰山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不可思议!冰山变绿了
冰山理论与《白象似的群山》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