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训练中“艺术字”概念的解读与应用

2017-11-23张红漫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解读发音声乐

张红漫

【摘 要】“艺术字”的概念用在引导学生声乐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歌唱中“字”的训练。一首歌曲,除了旋律还有语言,语言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演唱者将歌曲内容传达给观众的重要手段。声乐教学训练当中对“字”的语音和发音方法的研究是一门大学问,本文提出“艺术字”的概念来形象阐述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咬字、吐字、收音、换字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声乐;语言;发音;艺术字;概念;解读;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201-01

一、“艺术字”的概念解读

“艺术字”是笔者在声乐语言发音方面的一个总结。为什么说是“艺术字”呢?“艺术字”的意思就是艺术化、美化了的字,即要在歌唱时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韵味与美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每一个字都能表达准确,从而体现“艺术字”的美呢?我们都知道,在声乐演唱中,每一个字的发音需要有一定的演唱技术与吐字技术的完美结合中去完成,这其中既包含了里嘴和外嘴的关系,也包含音乐的风格和审美的处理等。

在语言与声音技术训练的过程中,笔者时常关注里嘴和外嘴的关系。里嘴,即口腔中后槽牙之后的空间,在演唱的时候,里嘴的张开是非常重要的。外嘴,即后槽牙之前的空间,外嘴要完全放松,否则声音难以进入通道,导致声音因口型的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u通道”的建立,更不利于获得优美的声音。从语言发音和声音训练的双重角度出发,口腔作为咬字发声的重要器官,口腔内的状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二、“艺术字”概念在高校声乐教学训练的应用实例

实例一,男中音歌曲《满江红》的最后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中,“朝天阙”三个字的高音演唱容易出现喉头上提,气息不稳的现象。这时候歌唱咬字的口型非常重要。笔者要求学生把“朝”字换成“愁啊”来演唱,这样字的变形使得高音音色很好,气息也放下不抖了。“阙”字在这里换唱“捐”,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字还在通道里。笔者告诉学生:学会一个字,就等于要学会一万个字。这是一种能力,也就是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进步。

实例二,《恨似高山仇似海》。这是大家传唱已久、耳熟能详的歌剧《白毛女》的经典选段。这首歌曲按照中国歌剧的声音分类来说,属于色彩性较强的一类。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将歌词口语化,即字要放在胸口讲话,同时抬笑肌。

实例三,《啊,我的虎子哥》。这是一首歌剧选段,选自金湘先生创作的歌剧《原野》,很多歌唱家都曾经演唱过此曲。在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上,笔者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强度、通畅性及爆发力,情绪的表现要像“久旱逢甘露”的感觉。这首歌曲中,字与句的音乐处理分别包含两种渐强:第一,音量的渐强,即要保持同一高度、同一水平线上的音量、压力的加强。第二,情绪的渐强,如第一句“啊,我的虎子哥”中的“啊”,不仅有音量的渐强,还有情绪的渐强。

最后一句“我哪能不疼,哪能不爱,哪能丢了你”要求将最后的“丢了你”每个字断开来演唱,使每一个字得到强调,音乐和音乐之间要有变化和起伏,才能使情绪达到应有的髙度。另外,中间的乐句也要注意有强有弱。其中要注意短促果断的地方,如“我的亲人啊”中“人”和“啊”的落音要干脆利落。“黑夜变得是那么短”要求“夜”是强气弱唱,但是“短”不能随着音乐的弱而散下来。整曲要始终保持叹气式的歌唱,不能僵,从而演绎出角色的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

实例四,《贵妃醉酒》。这是一首委婉细腻、有张有弛、有滋有味、律动性很强的歌曲。此曲在情绪上的控制和表演上的拿捏都十分讲究,在字的演唱上也需要反复思考和不断练习,笔者要求学生演唱此曲时,要始终打开自身腔体通道,保持住状态,然后再抬笑肌来演唱。歌曲前段在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律动较多,要通过声音、气息、身段的律动来表现角色形象、情绪情感和舞台风度。“醉”字的演唱在曲中出現很多次,笔者指导学生每一个“醉”字都要有不一样的处理,但是通道基础是一样的。所以“醉”字的演唱不能紧,要适当地抬点笑肌。后段的连续几个“醉”字变化较大,在咬字的变化上是由“u”到“ei”的过程,即从中央C到高音的部分逐渐变形,同时注意外嘴放松,想象“嘴被哼鸣推开”。整曲的演唱要始终注意哼不变、叹不变,通过哭泣的感觉使声音得到放松。曲中通过“醉”字的艺术处理,能够将艺术魅力融入到字的演唱中,从而带给观众视与听的双重艺术效果。

总之,“艺术字”的表达在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感觉。过于直白的内容,没有美感和深度,不能吸引住观众,也就不是真正的艺术了。艺术的表达需要感觉,感觉比状态重要,只有好的艺术感觉,才能唱出有光泽、有弹性、的歌曲。而好的“艺术字”,更能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刺激着人们的感官,牵引着人们的情绪与歌者一起欢笑、一起哭泣。

参考文献:

[1]郭建民,赵世兰.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J].人民音乐,2005(6).

[2]郭建民,赵世兰.三个“链接”——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音乐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解读发音声乐
I’m a Little Teapot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