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柴静如何“看见”

2017-11-23王博宁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看见柴静媒体

王博宁

【摘 要】柴静通过《看见》让观众获得一个新的视角,改变了我们过去“看”媒体中的人的方式,真正建立起观众与当事者有血有肉的联系,并将可能的意义带入生活的核心。

【关键词】柴静;看见;媒体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97-02

《看见》是央视2010年新推出的纪实类的专题节目,它的立意是:“观察变化中的时代生活,用影像记录事件中的人,努力刻画这个飞速转型的时代中,人的冷暖、感知、思想与渴望,期待和观众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①那么,这档节目和其他纪实类节目有何区别呢?柴静加盟《看见》时回答:“很多人都问我们说,栏目为什么叫“看见”。我说有一个作家说过,人们都知道什么石头,但是我的任务是让你看见它,感觉到它。这个时代每天都会发生大量的新闻,但我们的任务是要你看见新闻中的人,感觉到人的存在。”②怎样看见、感觉石头?我们怀着疑惑,透过柴静的思索与实践,看看这个节目究竟是如何扩展“看”的视域,我们又能从这种“看”之中看到“什么”。

众所周知,普通媒体用两种流行的观点来处理人和故事,一是认为挖到的素材多少决定了与真相距离的远近,似乎谁多采访了一个目击者就多增加一份真理的重量。二是媒体的观察必然暗合某种庞大的系统理论,媒体天然拥有简单表述的能力和权力。③在此观念的指导下,再生动活泼的人和故事也会被制成可供利用的信息,宣传机器伸展出连绵的信息之网,将“意义”铺天盖地地包裹起来。但柴静不以为然,她感觉,如果把故事比作一块镜子,那么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一堆散落的碎片,就算找齐了所有的碎片,也不能不走样地还原镜子。时间在流逝,故事在风化,碎片经过叙述者(媒体)的重新拼贴、组合才会又一次完整呈现。重要的是,这种完整固然承载着真实,但已不是故事的唯一版本。所谓真,其实包含在每一种组合之中,你如此这般地排列,它便会如此这般地成形。

在采访汪美红的时候④,柴静发现她记在挑山收入的本子上面唯一泄露了她心事的两行字。柴静形容说:“我眼睛本能觉得有东西硌了一下”。那两行字是:

“1月27日:我又一次失去了我心爱的人。”

“1月28日:难受,难受。”

不得不说,先前媒体刻意塑造的贞洁牌坊轰然倒塌了,但这并不是说汪美红不再完美,我们反而要问,为什么挑山的女人不可以不是个好母亲,好妻子?柴静将她埋藏的爱情捡了起来,擦干净,不加渲染地放在故事里只为说明:“这二十年里,她不只是一个需要被表彰的母亲,也不只是一个亡者之妻,她是一个女人。”

诚如柴静所言,“采访是人与人的往来,一切无非人之常情而已。”观察普通的媒体叙事策略不难发现,它们从流行的观念出发,有意识地回避了人与事之间原本的血肉联系,抹平溢出框架的诸多差异以达到整齐统一。这种方法预先设计好节目目的,采访之前,即对采访者和事件有整体性的压制和改造,采访唯一要做的是借助现成的表达公式代替观众作出定论。但是在柴静眼中,全力展现或夸大突出人性光明面不仅不会使人变得温暖,反而显得生硬造作。这样的人并不完整。柴静要擦除宣传机器对人性的涂抹,引导观众发现自己和采访对象之间隐藏的联系,让我们看见此石头非彼石头。

不过,光引清水洗涤杂质,我们仍然不能看清人物的血肉,也没有获得倾听故事的能力。沉淀渣滓,洗净铅华,“大破”之后需要“大立”,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对她来说,像姚晨这样的名人是个“高危人物”,节目编排稍有闪失,《看见》就会蜕变为庸俗的娱乐节目。“就在这个星期,姚晨在网络上的注册粉丝量已经超过1000万。在全球,能够达到这个数字的只有三个人,其他两位是著名的国际流行偶像,贾斯丁·比伯和女士嘎嘎。这个数字意味着巨大的影响力,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姚晨如何寻找自己的边界,用她的话说,有的时候,这是一件比锄地还累的活。”⑤

柴静介绍姚晨的话谈起明星的责任,如果是为了彰显明星的高尚姿态,那无非在道德炒作,结果不外乎是媒体与明星窃取公众议题而已。柴静解释道,选择姚晨首先不是因为她的明星身份,而是因为她公民身份。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各种角色,身兼着各种职能,自我与角色之间互相交织,界限已然难明,看全则更加不易。不过,“道路不易,小步徐行。”节目中,柴静聚焦明星身上可贵的公民意识,她始终围绕着这些事件展开讲述:姚晨在微博上转发弱者的求助,发表自己对社会的批评,用自己的言行履行着公民的责任。《看见》和普通媒体一样,让观众看见姚晨方方面面,但却以她怎样努力去履行责任来贯穿始终,同时展现了明星在履行责任时必然遭遇的困顿、疑惑以及挣扎。节目中提到,姚晨在微博中發布了家人被强拆的帖子后不久又删除。她事后解释说她考虑到了明星身份与公民身份潜在的冲突,她不能利用明星特权解决私人事务。柴静感叹道:“拥有权力而不使用,这是一种可贵的特性,也是对规则的敬重,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她知道边界在哪儿……我欣赏建立规则,尊重规则的人,即使必须忍受刺痛,也要把对方拉进游戏规则里来的自律。”⑥

柴静的结束语提纲挈领:“难以言表的个人痛苦,她不得不独自摸索,去寻找在自由中如何履行责任,在愤怒和失落里怎样保持爱的能力,经过漫长的一年,姚晨说她的答案是‘放下自我……”放下自我并非指丢下所有的负累,过一种无需承担责任的轻佻生活。相反是要学会平衡每一个角色,在世界中建立规则。我们看见了一个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的温暖的人,她和我们一样追求着内心的安宁,承受着生命的软弱和挣扎。⑦

建立规则,是柴静做《看见》的宗旨。在往后的数期节目中,她反反复复地显示、强调、提升、呼唤它的出现。柴静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困惑、艰难、对抗、矛盾不能简单地从现有的、干瘪的道德理念或法律条款中找到调节、化解和改变的路径。有冲突的地方意味着缺乏认同和理解,所以说“冲突呼唤规则”(柴静语),突破陈旧的、空洞的格局,建立新的、更有针对性的规范是当务之急。这种规范并不高于生活本身,而正来自生活内部,我们“建立”,意味着深入生活,有所承担地发现联系。

柴静自己也自觉地将这种规则镶嵌到《看见》之中。2011年8月28日的那期《看见》为我们讲述了一对花甲背包客的自助环球旅行的故事。环球旅行对很多人来讲是件既奢侈又疯狂的事,何况是步入暮年的人。节目中,老人在柴静的引发下这样说道:“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呆在)群体中最安全,但是这个世界本身是大家的。在一个小群体里边,你看不到其他群体,然后你的思维会僵化的。就是真成了井底之蛙了。”⑧

花甲背包客的观念和我们普通人对旅游的印象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只寻求新鲜、刺激、舒适,对他俩而言则是离开熟悉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探索未知,克服恐惧的心路历程。柴静不意煽动,只是尽量把这一切放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自己取舍,她只负责提问。直到节目最后,柴静才将这期节目的意义缓缓道出:“在这家的墙上,我看见一幅中国地图和一幅世界地图,在没有开放的年代里,这两幅地图只能是普通家庭墙上的装饰品,但现在中国人已经可以用双脚把它们走遍……我们丢失了百年的时间、匆匆赶路来不及拍打身上的尘土,但现在我们在路上了。”⑨

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国人近百年来的状态联系在一起评述,可谓举重若轻,我们看见了柴静细腻而深厚的功力:她试图发掘潜伏在宽阔河道下的万千支流,使被边缘化的社会现象重新渗出地表。她带着启蒙的热情回应着国人在转型时期表现出的普遍焦虑:被迫卷入国家、社会变革漩涡中的我们,应当如何及时调整自我,重建人格秩序,走出时代的迷宫。她力图突破当前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叙事策略,始终在考虑如何在个人自由和整体目的紧张的对峙中开出第三条道路,即如何既把散碎的个人情感、独特的人生经验不动声色地融入公共领域,转化为公众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又能把故事处理得进退有据,不落猎奇、异类之俗套。既借助现有的叙事框架,尊重观众的审美品位,又能保持相对独立,有尊严地拒绝那种反映论式的过度阐释。

没有一个实在的真实可供接近,《看见》呈现的是真实的某种可能性。

注释:

①《看见》官网网址:http://cctv.cntv.cn/lm/kanjian/

②柴静节目自述,参见网址:http://news.cntv.cn/society/20110807/106673.shtml

③中国总结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要根据客观来写事实,符合整体运动的过程,又要做共产党的喉舌。

④汪美红的“先进”事迹事先被很多媒体报道过,但她的女儿却十分反感新闻将她母亲神化的倾向。专题片为了感人的目的,伪造女儿的信件,甚至架好摄像机要求她向母亲现场抒发感恩之情。柴静却看到了这个女孩暗暗和母亲较劲:对母亲的怨言;不准母亲卖掉父亲的遗物;自己偷偷攒钱消费等。柴静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dz5e.html

⑤节目网址:http://news.cntv.cn/society/20110807/106673.shtml

⑥每期节目结束后她会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一篇反思这期节目的博文。她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和质疑,始终让自己处于和他人的交流中。對她而言,节目是结束了,但理解还没有结束。详见柴静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jguancha

⑦柴静问姚晨感情问题,并没有满足电视窥私癖们。柴静坚持认为,分享婚姻感受是理解当事人的重要途径。想学会爱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爱这个世界。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扩展自己爱的能力,从而使自己变得完整,爱因而才拥有了自己的位置。明星私事,即便瓜田李下,亦不避讳。节目网址:http://news.cntv.cn/society/20110807/106673.shtml

⑧节目网址:http://news.cntv.cn/program/kanjian/20110828/105223.shtml

⑨节目网址:http://news.cntv.cn/program/kanjian/20110828/105223.shtml

猜你喜欢

看见柴静媒体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显微摄影师:带你“看见”惊艳的“微距世界”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