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75创作研究

2017-11-23邵良柱

戏剧之家 2017年21期
关键词:奏鸣曲式曲式舒伯特

邵良柱

【摘 要】作为西方音乐史上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人物的弗朗兹·舒伯特,创作涉及多个领域,钢琴奏鸣曲体现了其创作个性,为世人喜爱与熟知。本文以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D.575(Op.147)為例,探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早期的写作逻辑,研究其在继承古典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75;写作逻辑;发展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066-01

弗朗兹·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代表人物,创作涉及多个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除艺术歌曲外,钢琴奏鸣曲也是其创作的重要领域,为世人喜爱与熟知。本文以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75(Op.147)为例,探讨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早期的写作逻辑,研究其在继承古典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

一、关于钢琴奏鸣曲D.575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D.575,创作于1817年,属于钢琴奏鸣曲中早期作品,四个乐章被认为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完整的一部。形式上遵守古典主义钢琴奏鸣套曲三或四个乐章的章数进行创作,且基本符合古典奏鸣套曲对各乐章的曲式结构要求。舒伯特早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受古典主义三位大师尤其是贝多芬的影响,继承了一定的写作方式,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创新自己的写作个性。

二、钢琴奏鸣曲D.575的创作分析

(一)第一乐章,B大调,奏鸣曲式。呈示部(1—59),主部(1—8)B大调,其中1—5小节是个一句式乐段,后为补充变连接;在连接部(6—29)中的第15小节,调性经过G大调;副部(30—41)E—#F大调,结构是由重复加扩展构成的两句式乐段,第41小节起是在#F大调上副部材料的结束部。呈示部调性是由B—G—E按三度下行后到达#F大调的副调,整体主、属调对比的框架中巧妙的用三度链经过了下属调。

展开部(60—87),主要是主部材料的展开,展开经过的调性依次是:b—D—F—bA—B,依旧按三度关系上行的。

再现部(88—146),呈示部的材料在这里除调性变化外,结构无变化,具体是:主部,E大调(与D.537第一乐章一样,主部在这里在主调的下属调上),连接部E—C,副部,A—B,最后副部主题回归主调。

从上述分析得出,第一乐章的调性布局简化为三度加二度上行,起逻辑统治作用的是三度链。乐章开始的前5小节主题,是由三度分解和弦加二度构成的,而此恰好与作品的调性关系一致。

(二)第二乐章,E大调,主体为复三部曲式。呈示部(1—26),E大调,单三部曲式;插部性中部(27—51),e—C;再现部(52—59),E大调,调性按三度链组织的。

(三)第三乐章,G大调,复三部曲式。呈示部的G—bB—G也是按三度链组织调性的。

(四)第四乐章,B大调,奏鸣曲式。全曲三个调,主副部在B—#F主属关系上对比,展开部在G大调上,整体三度链框架。

从钢琴奏鸣曲D.575曲式结构分析得出,作品突出的有一条线,就是主调与上下三级调之间的调性逻辑。

三、钢琴奏鸣曲D.575凸显的个性

奏鸣曲式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已高度成熟,曲式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独立性与对比性等已得到完善。舒伯特显然继承了贝多芬在奏鸣曲式结构上的优良传统,作为浪漫早期代表人物的舒伯特,哪些是其音乐语言与写作凸显的个性?

第一,调性的逻辑与关系。从奏鸣曲式结构原则来看,不论以何种方式,最终的调统一是奏鸣曲式的法则,副部调性回归是必然的,但作为古典奏鸣曲式核心特性的调矛盾到调统一的法则,在这首作品中明显削弱,这种冲突的戏剧性被舒伯特特有的抒情性所替代;同时,作为传统调性音乐起统治地位的调,作品自身逻辑取代了传统曲式的调性要求。

如在D.575这首作品中,整体起逻辑统治作品的是主调与上下三级调之间的关系,这首作品的四个乐章基本都是按三度链来组织调性的。

第二,主题与材料的组织发展。由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渗透到他的器乐作品中,所以他的钢琴奏鸣曲在主题上也具有声乐化旋律性特点,早期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质朴,富有歌唱性和抒情性。正是由于旋律的歌唱性,使得奏鸣曲式乐章中主、副部主题间的对比不强烈,而更多强调内在矛盾的多面性和细微的心理抒情性。

这首作品中贝多芬式的动机性旋律及发展已不突出,作品的旋律多以级进或和弦分解为主,主题采用重复、模进的创作手法、在重复中求发展。

第三,和声与结构单位上,片段或整体的半音化分布在作品的各个角落,上四度的强终止明显减少、段落的界线模糊,结构单位的结束甚至停在不协和和弦上。

通过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D.575可以看出,舒伯特摆脱了以贝多芬为代表的古典传统的影响,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浪漫主义风格,并对其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杨儒怀.音乐作品的分析与创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向民.《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导言[J].乐府新声,2015,(1):31-34.

[4]王岚.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数量考证[J].中国音乐学,2001,(4):36-47.

[5]冯存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及内涵[J].交响,2010,(1):87-91.

猜你喜欢

奏鸣曲式曲式舒伯特
奏鸣曲式再现的多种可能性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节奏型在普罗科菲耶夫中期奏鸣曲式乐章中的应用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贝多芬《第十六钢琴奏鸣曲(Allegro vivace)》音乐风格与演奏艺术分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