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典型任务贯穿中高职衔接课程的实践

2017-11-22袁炼红童晓敏

未来英才 2017年22期
关键词:衔接传感器

袁炼红+童晓敏

摘要:本文围绕杭科院信息工程学院以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七项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中高职衔接示范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课程建设实践活动为蓝本,通过走访企业行业了解业内发展和用人需求现状,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各类模块,通过搭建模块来满足中职阶段的学生要求,探索进阶式模块来保证高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校与产业行业展开对接合作,承上启下促进中高职教学的有效衔接性,加快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关键词:典型任务;衔接;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是示范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分别在中职与高职阶段均开设,其地位比较特殊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电子、物联网、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对现代检测、控制系统、数据采集起到了舉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门内容庞杂的交叉学科[1]。随着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学院积极展开教育教学改革,着眼于企业对传感器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传感网络方面的需求,以典型任务承上启下,切实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新颖性,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有效促使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相互对接,进一步加快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一、《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教学实践的学情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大量应用,各类新传感器层出不穷,感知与识别技术,以及感知信息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目前的大部分教材而言,其内容、实验方法与检测手段却没有及时更新,与企业的实际使用情况相差较远,往往导致学生学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却不认识实际使用的传感器,不会以具体的检测任务来选择合适类型、精度的传感器,面对传感网学生更加感到难入手等等问题。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分析学情如下:

首先是课程的内容设置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由于教学内容仍然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原理和理论,或是定律的验证性实验内容,或是单一的项目工作任务,而新式传感器选型与应用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工程实际应用严重脱节。

其次课程的实验设备落后于企业生产需求难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如常用的组合式实验箱,它是将多种传感器以及处理电路等等集合为一体,构成完整的测量系统。学生主要根据实验指导书给出的步骤接线和调节实验仪器,手动记录输入和输出值,通过计算实验结果来验证原理或绘制特性图。这种实验箱对学生的开放程度比较低,学生只是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对实验的传感器种类、实验原理、测量电路和方法了解的少。这种通过实验箱完成的以验证型实验为主的实验实训形式难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爱好,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是为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和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没能树立,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习惯于细致讲教原理如何,学生习惯于按教师的演示方法或实验教材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自主设想少仅仅停留于模仿,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对专业素养培养及拓展考虑少,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况。教师缺少启发性教学,与学生双向交流少,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留给学生发挥创造思维的空间缺失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更是无从谈起。

二、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化的设计与实施

杭州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杭州高新区(滨江)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是工信部批准的三家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之一。目前杭州市已作为全国物联网研究中心的“六大中心”之一[2]。信息工程学院密切产学对接逐年完善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建设,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信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杭州市属高校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建设,团队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将《传感器技术及应用》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层为基础,在高职阶段定位感知层的教学,将前沿科技迅速融入课程建设之中。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采用项目化模块式教学,根据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位主要是产品生产、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和选择传感器,重点是掌握应用,增强学生对于企业应用型的实践操作技能与选择传感器的能力,传统课程教材大部分仍停留在讲解原理和基本特性等,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课程原理及理论以够用为主。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按照传感器学科特点和职业技术的要求,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发,以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平台,协助合作中职建设传感器技术实验室。在中职以技能性实训为主,高职阶段以综合性实训为主,在高职阶段的第二课堂完成拓展性的实训项目。以典型工作任务,使教学课程模块化,既尊重课程的内在规律,又将智慧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工业自动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典型案例引入。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分析工作情况能正确选型与实施,对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特性定性地了解为主。学生能知道定理内容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即可。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新技术、新知识或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像“传感器技术引导”、“传感器网络”等内容则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能更好展示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典型智能型传感器,则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去充分预习,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去掌握传感器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线上线下相结合,微课和教学资源库为支撑,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促教学,实物制作与Labview仿真虚拟衔接,使教学方法呈面多元化以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3]。

通过课程开发,专业团队逐步比赛项目的后期开发转化为典型项目任务,如获奖作品“茶园分布式精量灌溉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广域水质监控系统”等陆续被开发为综合实训项目和案例,将技能比赛的成果逐渐融入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在对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设中将分别将比赛项目整合后应用到课程建设,同时根据“典型应用项目”提出对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要求集成。教师每年的下企业锻炼也为典型工作任务提供了方便,如参与利尔达科技集团物联网事业部的实际项目研发,搜集项目资料和开发成果,通过校企合作全面分析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从企业生产中精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职业成长规律编排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让学生能根据传感器手册、应用场合、测量范围等指标选用传感器,并能应用于项目中,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工程实施能力。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和省级电子设计大赛。“利尔达”、“奥克斯”杯全国物联网创新设计大赛,与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产学研协议,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开展了良好的工作合作。企业向学校无偿捐赠了传感器和嵌入式开发组件,参与中高职衔接资源库共建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双方在产学对接和深度校企合作展开详细规划。通过产业协会及企业大力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三、课程建设促使中高职衔接良好发展的思考

杭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杭州市属高校产学对接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专业团队齐心协办,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涉及了多种类型的企业,密切杭州区域经济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在万物互联、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和地方发展的背景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物联网方向产业和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发展内涵。确定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围绕中高职衔接中以目标衔接、课程衔接、管理衔接、条件衔接、积极做好课程建设,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务实高效有发展空间,坚持“育人为先”的专业文化及中高职融汇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能真正体现专业的示范作用。

当前传感器的智能化与集成化程度相当成熟,已研制、生产出了各种智能化、集成化的传感器及传感器专用处理电路。考虑专业的课程建设与产业企业应用实际更贴近才能更好培养学生,《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与企业产业对传感技术要求、产业规范标准自然融入项目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更为多元性。使学院的技能教学更规范、更标准,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实际需要,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更加突现,使课程体系趋于产学研相接合。促使应用电子技术教学团队产学对接提供社会服务能力增强,进一步丰富专业建设内涵,让“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能成为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立霞.“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

[2] 陈东群.高职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科教导刊,2013,(6).

[3] 何树贵,袁炼红.中高职“3+2”衔接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7).endprint

猜你喜欢

衔接传感器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光电传感器在自动检测和分拣中的应用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PM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