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怀理论在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运用的可行性

2017-11-22李彤阳

未来英才 2017年2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青少年

李彤阳

摘要:关怀理论是诺丁斯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一理论包含着论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内容,是一个拥有完整体系的教育模式[1]。关怀理论不仅对西方教育体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关怀理论在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德育教育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推动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关怀理论;青少年;道德教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人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慢慢将目光转移到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关怀理论是在女权主义风潮的影响下产生的一种以女性独有的视角来关注教育的理论。关怀理论是道德教育的一种新模式,以关心为主旨对德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解决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关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念相契合,对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关怀理论及其特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哈佛大学杰出妇女教育贡献奖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诺丁斯,针对美国日益扭曲的道德价值取向和学校教育日趋功利化,在皮亚杰、杜威等的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关怀理论。诺丁斯多次重申“活着的人永远比任何理论重要,这是关怀理论的核心。”因此,关怀理论十分注重对自我的关怀,对身边人的关怀,对动物、植物和地球的关怀,对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的关怀以及对知识的关怀。

关怀理论的特点:

第一、关系性。“关心伦理强调的是关心的关系性。也就是说,当我谈论关心的时候,我的重点是放在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关怀理论强调和突出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关系性,是依靠关怀建立起的一种相互联系的回应链环,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接触或沟通。关怀要注重被关怀者内心感受和真实需要,能够帮助被关怀者获得人生幸福、实现自身价值。但是这种关怀不能只是关怀者单方面的付出和关注,也需要被关怀者适当适时的给予回应。如果被关心者没有感受到来自关怀者的关心或者对这种关心视而不见没有及时的给予反应,这种关怀的关系性就没有成立,这种关怀也就没有实质性的成功。

第二、连续性。诺丁斯强调关怀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目的的连续性,地点的连续性,人的连续性,以及课程的连续性。

首先,目的的连续性。关怀理论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关怀的能力,使他们既能关心他人也能被他人关心,这一目的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校的关怀,鼓励他们相互关心,使学校成为学生真正可以获得幸福、爱与被爱的场所。其次,地点的连续性。为了建立一个充满关心的氛围,学生们应该在一栋建筑物内学习超过2-3年。关怀理论对学校规模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限制班级规模,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课堂上,能够保证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再次,人的连续性。关怀理论不仅对地点有要求对人也有一定的规范。学生们不仅要在同一个地点接受教育,还要尽可能的与同一个教师接触3年。当然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师也是可以更换的。最后,课程的连续性。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关怀为中心安排具体的课程。适度分配传统课程与关怀课程的时间,做到既有传统课程知识的学习,又有关怀内容的学习,做到兼顾。

二、青少年道德教育中运用关怀理论的可行性

道德教育即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我国,广义的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礼仪训练、心理咨询与辅导等。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之际,要求青少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提出了“四个新一代”的德育要求。再次申明了德育对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出做好德育工作事关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地位,是持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

虽然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关怀理论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解决德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切实可行的,与我国的青少年教育也是充分契合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飞速膨胀的信息资讯和发达便利的网络虽然大大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使许多文化垃圾和精神糟粕侵入了我们的机体。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域外文化虽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也悄然腐蚀着他们懵懂的心灵。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校园暴力也由最初的同学之间的不和逐渐上升到了学生与老师间乃至社会之间的对立与矛盾。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公然建立自杀群组,利用网络在群组内互相传递不健康的、消极的信息,帮助有自戕倾向的同学进行自我伤害的行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漠视了来自社会和身边亲人的关怀更声称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不到关心和关怀。而关怀理论恰恰强调的就是回归关怀,关怀自我、关怀身边的人、关怀动植物和地球、关怀我们的物质世界,以关怀的态度,由自身出发、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关心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基于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关怀理论在解决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实际是相契合的。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还是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实行的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都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教育的重要地位。关怀理论中也多次强调活着的人比一切都重要,将人的全面发展及对自我的关怀放在首要位置,关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在理论上也是契合的。因此说将关怀理论应用于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中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对解决我国青少年德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克,李麗.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浅析[J].群文天地,2012(05):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青少年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青少年发明家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