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诗歌情境,体悟诗人情感

2017-11-22李云梅

未来英才 2017年22期
关键词:意境古诗词诗人

李云梅

摘要: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组织,创设有效的诗歌情境,且重视诵读方法的指导,读思结合,启发学生想象,才能突破“入境悟情”的教学难点。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情境;情感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在诵读与欣赏中,能够陶冶性情,获得审美感受[1]。

然而,在日常的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从而领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及诗人情感是个难点。现结合本学期开展的古诗词教学竞赛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诗歌情境

1、巧设开头,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古诗词时,应利用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形象的画面等教学手段,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诗歌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目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地创设情境。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比如对于那些描写山川风貌、生活场景的古诗词,可以甄选一些极具表现力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情景再现。这样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心底不由自主地生发出学习热情。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古诗,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境,我选取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感情诵读,那么庐山瀑布奔腾飞泻的奇伟气势、夏日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就仿佛跃然纸上[2]。

3、丰富古诗词的表现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预设,精心安排,古诗词的教学也能达到诗情画意般的境地。因此,给诗歌配乐,或表演,或舞蹈,都可以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对入情入境地学习诗歌也是很好的帮助。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以及张志和的《渔歌子》,都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曲调和乐而唱,这样既深化了对词意的理解,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

二、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

诵读始终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古詩词教学更应让学生在习得诵读方法的基础上,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3]。

因此,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以下的朗读技巧:

1、确定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合乎诗情,关键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这就需要对作品进行分类赏读。如诵读送别诗,要读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语气应低沉缓慢而又饱含深情;诵读抒情诗,要以饱满的激情、高亢的语调来抒发满腔热情。

2、以声情并茂的范读作引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论从初读到精读再到品读,都要动之以情,以自己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深情去调动学生的情愫,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和示范,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引领学生随同诗人进入诗歌情境,去欣赏古诗的意境美,品味语言文字背后的博大情怀。

三、抓关键词,品诗人情

教学古诗词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赏读,以此去挖掘诗歌内涵。因为任何一篇课文,读懂了题目,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比如在执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让学生从诗题中获取信息。不难看出这首诗是送别诗,时间是早上,地点是西湖边的净慈寺,送别对象是林子方。由此学生既能读出诗题的节奏感,也自然抓住了本诗的主旨。教学中,还要注意在指导学生诵读的同时,让学生去找寻诗词的“眼睛”,便能更快地进入诗歌情境。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抓住“醉”这个词眼,就更容易体会词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及对乡村安宁祥和的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4]。

四、温故而知新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学中,我很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知搭建平台。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教学中,开课时联系乐府诗《江南》及叶圣陶的《荷花》,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在引导学生感悟送别诗的特点时,我联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对比发现,本诗虽是送别诗,而诗歌字面上却没有离愁,有的只是对西湖莲叶、荷花相生相衬美景的描绘,对友人的眷恋与不舍都藏在了景物描写的背后,从而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5]。

五、启发想象,品味意境

古诗词语言凝练,但意境深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去感受诗歌意境以及诗人感情。比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我注意引导学生对照插图,依据诗句意思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学生在想象中不难感受诗人那种孤独凄清的心境。

六、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诗人作诗大多含蓄地将所要表达的真情寓于景色的描写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只有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联系诗歌创作背景,才能够找到通往诗人内心秘密花园的幽径,以便更好地融入诗境,体悟诗人感情。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送别诗,看字面却只是写景,不见离愁、不表惜别,这就需要通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才知道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就蕴含在六月西湖的景色描写中。否则,学生只会流连于莲叶荷花的壮阔之美,而忽略其中的惜别之情。

总之,融入诗歌情境、体悟诗人情感,是古诗词教学的难点,也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课前精心设计,课后不断总结探究,方能寻得突破“入境悟情”这一教学难点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李广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勤主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1[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3] 韩佳良,戚永磊.古诗“悟情入境”教学四部曲[J].山东教育:小学刊,2010,(12):29-30.

[4] 王菊芳.如何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J].考试周刊,2012,(41):21-23.

[5] 赵志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J].学周刊,2015,(23):2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境古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