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效率评价

2017-11-22祝丽云马丽岩王杨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批发市场

祝丽云++马丽岩++王杨

摘要:应用2010—2015年中国29省(市、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DEA和Malmqusit方法测算了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按照地理区位和经营范围2种分类,对不同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偏低,生产率增长幅度较小。从经营范围来看,专业市场技术效率相对较高,综合市场生产率年均增长幅度相对较高。从地区来看,技术效率呈现出东、中、西依次下降趋势。综合市场中部地区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专业市场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则呈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升高趋势。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 F32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9-0029-04

收稿日期:2017-08-04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16GL047);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SK201605-2);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03120303、201703020235)。

作者简介:祝丽云(1981—),女,河北南和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企业和产业效率评价、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E-mail:zhuliyun81@163.com。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市场运行出现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的自相矛盾现象,以及生产成本提高的“地板”和价格“天花板”问题[1]。为解决农产品供求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较高、部分农产品过剩等现象,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优化配置农业资源,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将关注的焦点从农产品产量增长转向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区域性和结构性过剩农产品的产能,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业要素生产率便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支点[2]。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不但在衔接农产品产销、保障供给、形成价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推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健全统一开放、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积极发挥价格形成和供应保障的核心功能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其服务功能和公益性等衍生功能,是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从供给端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流通效率不仅有利于提升农产品批發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各地区制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应用科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合理地测算评价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效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形成了产地、销地、集散地批发市场相互衔接配置,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优势互补的合理分布格局[3]。现有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效率的研究根据采用的样本、数据类型和分析方法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鉴于数据的难获得性,大部分学者以定性研究为主,存在主观因素过强,定量分析不足等问题。如寇荣等[4]以农产品流通主体为核心,构建了农产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流通效率分析框架。蔡荣等[5]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交易效率的影响因素。励莉[6]阐述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提升路径。周应恒等[7]分析了南京市生鲜蔬菜市场不同流通渠道的效率。部分学者尝试应用DEA方法基于调研数据定量研究农产品批发市场效率。如王彬等[8]对无锡市的8家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进行了评价。张浩等[9]基于2005年我国5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研数据,应用DEA方法测算了处于不同地理区域、经营范围、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张志坚[10]侧重分析了农产品的物流生产效率。还有小部分学者应用生产前沿面模型进行效率评价,如李秋萍等[11]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分析了2005—2010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欧阳小讯等[12]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面模型测算了2000—2009年期间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并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张磊等[13]和寇荣等[14]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分别评价了北京市猪肉批发主体和蔬菜批发主体的技术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上针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实证研究应用的效率评价DEA模型均没有考虑投入产出变量的松弛量,对精准度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较少有涉及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生产率变动的测算。在样本选择上更多的是某地域范围内少量微观数据,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的实际情况。基于以上不足,本研究应用能够投入产出导向的SBM-DEA模型和Malmqusit指数法基于2010—2015年我国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进行测算。

1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1.1 SBM-DEA模型

根据Tone在2001年提出的非径向非导向SBM-DEA模型[15],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效率ρ*表示如下:

式中:s-i和s+i分别表示投入变量的冗余量和产出变量的不足量。当且仅当ρ*=1,即s-i=0、s+i=0时,决策单元技术有效。

2.2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是基于DEA方法提出的,表示某决策单元从t期的生产率至t+1期生产率的变化程度[16]。通过测算该指数可以了解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大小。同时,还可以将该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指数(efficiency change,EC)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technology change,TC),来了解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若TFP>1,表明决策单元从t期到t+1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反之则降低了。若EC>1或者TC>1,则表明决策单元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技术进步了。否则,表明决策单元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都需要进一步加强。endprint

2.3 指标选取

采用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摊位数、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营业面积作为投入变量,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作为产出变量。考虑到数据的一致性,选取全国29个省(市、区)2010—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资料来自中国城市经济数据库、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2016)。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福建、广东、海南、江苏、辽宁、山东、浙江和上海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和山西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新疆、云南和重庆10个省(市、区)。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2 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

运用MaxDEA 5.2软件,利用我国2010—2015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依据SBM-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计算农产品综合批发和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见表2和表3。

2.1 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分析

2.1.1 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整体分析 表2显示,2010—2015年期间综合市技术效率最大值都为1.000。东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以均值0.653为中心在[0139,1]范围内波动,中部地区技术效率则以均值0.562为中心在区间[0.118,1.000]范围内波动,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均值为 0.419,最小值仅为0.041。由此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均值依次减小,且波动范围在不断扩大。对于专业市场来说,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最大值都是1.000,最小值依次为0.230、0.267和0.105。效率均值也呈现出依次减小趋势,分别为0.745、0.567、0.498。通过对比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均值都大于综合市场。

2.1.2 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分析 由图1可知,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省际间差异显著。对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来说,横向来看,东部地区的广东、海南、山东、浙江4省表现最好,历年技术效率值均处在生产边界上,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优,运行效率水平最高。内蒙古、宁夏、河北和广西的技术效率值最低,样本期间内技术效率均值分别为0.170、0.151、0.243和0.292,均在0.3以下。纵向来看,处于生产前沿面的省份2010年有6个,2015年只有5个,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来说,只有北京和江苏处于技术相对有效状态。云南、山东、宁夏、吉林、河北和甘肃6省(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效率值在0.3以下,[0.3,0.6)之间的有9个省份,[0.6,0.9)之间有10个省份,[0.9,1)之间有2个省份。

2.1.3 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无论是综合市场还是专业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依次下降。对于专业批发市场来说,纵向看,2010—2015年期间,东、中、西部地区综合市场的技术效率水平变化趋势比较类似,呈现出升高、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在2011年、2013年和2014年出现拐点。东部地区农产品综合市场的技术效率平均为0.7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平均值为0.567,且与东部地区技术效率的差距在从2010年的0.203扩大到2012年的0.221,随后不断缩小。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498,低于全国平均值,且与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差距从2010年的0.310逐年缩小为2015年的0.199。对于综合批发市场来说,东、中、 表3 农产品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解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趋势不同。中、西部地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则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技术效率均值依次为0.653、0.562和0.419。中、东部地区的效率值差距在逐年缩小,而西、东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值差距在不断扩大。

2.1.4 供给端投入节约分析 根据SBM-DEA模型中投入变量的松弛量, 可以衡量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无效省份想要

达到有效状态时应节约的投入比重。对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而言,东、中、西部地区投入的摊位数应年均缩减 25.497%、27.664%和23.574%。投入的营业面积东部地区应年均缩减26.890%,中、西部地区的节约空间相对较大,分别为31.603%和31.351%。对于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来说,东、中、西部地区投入的摊位数应年均缩减28.575%、18.296% 和18.642%。投入的营业面积应年均缩减 25.498%、29.380%和21.287%。

2.2 农产品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表3为中国分时期分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项的变化情况。整体看,综合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1%,其中,中部地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最高,达13.2%,东部地区次之,为115%,西部地区增长最小,仅为8.8%。专业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8.9%。与综合批发市场不同的是,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依次递增趋势,分别年均增长6.4%、9.1%和11.7%。图4描述了2010—2015年期间中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曲线。从图4可以看出,除了2012—2013年这一时期外,剩下的多数年份综合批发市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专业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先变大后变小的变化趋势。

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而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的技术进步是促进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东、中、西部3个区域都出现了技术变化指数大于1、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小于1的情况。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高达14.5%,西部地区次之,为13.8%,中部地区年均增长最小,为13.4%。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下降幅度最大,年均下降4.2%,东部地区次之,年均下降 2.8%。中部地区最小,仅为0.2%。对于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来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共同推动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东、中、西部3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且东、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增长幅度较大,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增长幅度较大。endprint

4 结论和建议

基于我国29个省(市、区)2010—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应用SBM-DEA和Malmqusi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并分析了不同经营类别、不同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效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偏低,生产率增长缓慢,且呈现出区域不平衡性。相对来说,无论是综合市场还是专业市场,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值依次减小。对于综合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对于专业市场,则表现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升高。说明近几年,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向东部地区靠拢,资源配置效率在不断提高。

第二,不同经营类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具有明显差异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均值都大于综合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却小于综合市场。说明专业市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综合市场的运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基于以上结论对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高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从供给端,减少部分市场投入冗余和资源浪费现象,避免盲目扩大经营场地面积、摊位数的发展模式,整合交易额或客流量较小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集聚程度,实现规模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合理布局,改变市场布局零散,服务、公益建设功能未能发挥的现状,有效整合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粗放型扩张向集约型整合转变。彻底改变经营主体固有的增加投入数量提高生产率的思想意识,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及技术水平来达到节本、提质和增效的目标。

第二,合理整合资源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各地区各类市场的均衡发展。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运行效率和生产率增长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市场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政策支持重点应向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市场倾斜。进一步增加政府的补贴,配备现代化的交易设施,采用高效率的交易方式,加强其运营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整体质量和技术效率。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市场而言,则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水平,提高冷链存储技术和供应链上下游的无缝衔接和信息共享,综合运用监控体系、保险和信贷等政策工具保障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冰川. 中国农产品市场分析与政策评价[J]. 中国农村经济,2015(4):4-13.

[2]许经勇. 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提高要素生产率[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3):20-25.

[3]陈建青,任国良.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演进:集聚、扩散与瓦解——兼论中国农产品批发贸易发展阶段[J]. 经济学家,2012(12):74-84.

[4]寇 荣,谭向勇. 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 中国流通经济,2008,22(5):12-15.

[5]蔡 荣,虢佳花,祁春节. 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及其交易效率[J]. 经济问题探索,2007(9):71-74.

[6]励 莉.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提升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2015(10):143-144.

[7]周应恒,卢凌霄. 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以南京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08(1):69-72.

[8]王 彬,傅贤治,张士康. 基于综合“DEA-偏好锥”模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76-5181.

[9]张 浩,孙庆莉,安玉发. 中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效率评价

[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0):51-57.

[10]张志坚. 我国农产品物流生产效率测定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437-439.

[11]李秋萍,肖小勇.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35.

[12]欧阳小迅,黄福华.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度量及其決定因素:2000—2009[J]. 农业技术经济,2011(2):76-84.

[13]张 磊,谭向勇,王 娜. 猪肉批发主体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北京市场猪肉二级批发商户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0):67-76.

[14]寇 荣,谭向勇. 蔬菜批发主体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北京市场的调查[J]. 中国农村观察,2008(2):2-12.

[15]Tone K.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0(3):498-509.

[16]Fare,R,Pasurka,et al. Multilateral productivity comparisons when some outputs are undesirable: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1989,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批发市场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
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