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财务共享服务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7-11-22计永芳史剑春

财政监督 2017年22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核算财政

●计永芳 史剑春

浅谈财务共享服务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计永芳 史剑春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财务决算构成了当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框架,本文根据对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要求,分析了当前由于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分散,难以形成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的信息闭环给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以合肥市为例,提出借鉴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在建立统一的网络版财务核算软件基础上,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补齐单位财务核算数据分散的短板,通过建立各级财政业务系统、管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的全流程监管。

财政财务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 预算单位监管

近年来,随着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各级财政部门在财政预算管理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了相应的业务系统,对提升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缺乏数据共享机制,系统间封闭运行的信息孤岛现状带来的不利影响亟待破解。

一、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按照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目前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包括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会计核算、部门决算等方面,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资金的拨付程序,开展以下财政财务管理工作。

(一)部门预算是财政预算管理的核心

部门预算是指全面反映政府各组成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综合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财政资金的源头。按照部门预算要编实编细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强化部门预算改革,在各级预算单位按功能科目编制预算的基础上,将反映资金具体实际用途的经济科目引入预算编制工作中;按照基本支出定额预算、项目支出绩效预算的原则,强化项目预算编制工作,预算单位申报项目预算时,必须说明项目资金的用途及支出范围、资金拨付的时间进度,通过对项目预算设定绩效目标,着力提高财政资金预算的刚性约束。

各级预算单位按照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通过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经过“两上两下”由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年度部门预算,经人代会法定程序审核批准后,由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部门预算批复到政府各部门。

(二)预算执行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

预算执行是指将部门预算由计划转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过程,预算执行对财政部门而言是将经批复的部门预算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对各级预算单位而言就是按各单位部门预算确定的资金用途,将财政性资金支付到相应的收款人(供应商)。

2002年前后,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要求,我国在财政预算执行领域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改变了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预算执行方式,财政资金支付的效率大幅提高。国库集中支付是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不再拨付到预算单位的实体资金账户,而是直接支付给商品或劳务提供者,由于财政资金的流向始终置于财政部门的监督之下,既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又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会计核算是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基本手段

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制度要求,按照一定的方法记录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预算单位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体系,通过编制会计分录,生成账簿和报表,及时反映单位的经费收支、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满足相关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单位经济活动及财务状况的需求。

各级预算单位的通行做法,是通过自行购置财务核算软件进行核算,按会计制度要求自行进行会计核算。由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资金性质等要素,单位财务人员要手工输入以上核算要素,财务核算的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

(四)部门决算是年度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的综合体现

部门决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相关编审要求向财政部门报送的,用以反映本部门预算单位全部的收入和支出,编报的口径须与部门预算相一致,是对各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部门决算是财政预算管理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及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综合反映了部门预算编制的目标完成、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通过对部门决算工作的分析,可促进部门编制的合理性,从而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益。

二、当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级财政对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部门决算等业务都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但作为能够最真实地反映预算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核算工作,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各自为战,各级预算单位自行使用不同的财务软件进行核算,导致单位财务数据分散、核算口径不一致,成为财政业务数据综合分析利用的短板;另外,由于各财政管理业务系统间缺乏数据共享机制,系统间数据分析利用程度不高,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预算执行与会计核算两张皮

各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以及对会计制度的理解不同,在会计科目设置、项目资金核算方式、收入支出结转等方面会计核算方法各异;由于单位核算数据不透明,部分单位的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真实经济业务,甚至还存在长期不做账、年末集中处理的现象,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亟待提高。

(二)财务监管缺乏手段,财务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由各单位自行分散保管,财政、审计部门对单位的财务监管要通过上门调阅账簿或单位报送报表进行,事后监督成为对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主要形式,财务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障。由于软件各自独立运行,日常维护及系统升级成本较高;各单位财务核算标准不统一,账务处理方法不一致,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需分别了解单位各不相同的核算方法,财务监督工作效率较低。

(三)数据统计汇总难度大,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单位的财务核算系统独立运行,未实行数据联网,各类财务数据汇总须通过层层上报、人工汇总方式进行,数据汇总存在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问题。

由于未实行预算单位财务核算数据集中管理,导致在财政资金拨付过程中,伴随着资金流生成的信息流在会计核算环节出现断档,财政资金流转难以形成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的信息闭环,财务数据的综合利用效果大打折扣,对财政预算资金的绩效分析和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财政财务管理的借鉴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集约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财务会计管理的模式正经历着由分散财务、集中财务模式,向财务共享模式的演变。

财务共享是指依托信息化技术,以传统的财务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优化系统组织结构、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为手段,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为目的,为外部客户内部服务对象提供的专业化生产服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将组织内部共性的、重复发生的、可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制定特定的业务规则流程,将业务单据分配给共享财务人员,为组织内甚至外部客户提供共享服务,从而实行整个组织系统的财务共享。财务共享统一了组织内部的会计核算标准、提升了核算水平,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从而强化了组织系统内的财务监督。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数都正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在国内,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大型集团公司已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共享理念对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启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是由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统组织管理、质量绩效管理等多种手段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最新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借助互联网手段,实行业务与财务管理一体化融合,实现业务远程办理、动态会计核算、在线财务监督。

就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借鉴“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互联网+”为手段,通过构建财务共享平台,将分散在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集中到财政端,实现单位财务数据共享,通过网络远程进行账务处理,单位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部门可实时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跟踪,既强化了对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又避免了对预算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主体地位的弱化。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技术变革驱动共享升级——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中提出,“管理规范化、强化管控”是财务共享服务的核心动机和价值体现。构建预算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建立标准的财务核算体系,实现财务数据共享,是对新形势下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单位主体责任、提高财政部门管控能力途径的有益探索。

(三)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依据

1、“互联网+”与财政财务管理的融合。2013年底,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互联网+”理念在财政财务管理领域的探索应用。

2、落实财务会计改革要求的举措。2016年10月,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就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提出 “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时完善相关规范,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合肥财政探索建立的预算单位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探索财政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重要路径。

3、“财务共享服务”在政府会计中的探索实践。按照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IFSS)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为系统内外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信息服务,是网络经济与业务管理共享理念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最新应用。

预算法规定“各部门、各单位是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并对执行结果负责。”近年来,为贯彻落实预算法,各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会计核算、部门决算等财政财务管理领域,不断强化各级预算单位的主体地位,基于财务共享理念探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共享平台,以强化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主体责任为基础,维护各单位会计主体的完整性,在不影响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权限、资金审批权、会计核算权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网络版财务核算,以标准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将分散在各单位的财务数据集中于财务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政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可进一步提升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工作效率、规范业务流程,同时可降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成本。

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财务数据集中管理,建立财政资金预算、执行、核算、决算等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及时反馈预算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信息,便于政府及时掌握和综合分析各单位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财务管理风险。

财务共享平台建设指导思想可表述为,按照“管理规范化、强化管控”的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在现有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财务决算的基础上,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打通财政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市直单位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决算的全流程数据共享和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各级预算单位的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平台运行基本原则有三点:

一是主体责任不变原则。根据《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新修订的《预算法》强化了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及预算执行责任,要求单位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及绩效评价负责。因此,基于财务共享平台对各级预算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及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须在强化各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进行。

财务共享平台仅对各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集中监管,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并不因此而改变,各单位保持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单位的资金使用审批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不变。财政部门将各级预算单位纳入财务共享平台管理,必须坚持各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主体责任不变的原则。

二是多部门协同监管原则。财政部门作为预算及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做好财政财务管理“裁判员”的同时,应充分借助审计等外部“监督员”的力量,着力营造主管部门、审计、监察等多部门协同监管的局面。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大集中,通过财务数据信息共享,建立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可实现多部门对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是上下游数据交互原则。以财务数据共享为手段建立的预算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弥补了因会计核算信息缺失而导致的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财务决算预算编制”数据缺口,形成了财政财务管理完整的数据“信息流”。

通过建立财务共享平台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财务决算系统上下游的数据交互机制,协调财务集中监管与预算执行、财务决算工作的一致性,可大大提高财政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五、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设计——以合肥市为例

合肥市通过网络建立了以财务核算管理系统为支撑的财务共享平台,以“互联网+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实时共享数据,使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与财政监管工作同步进行,进而将财务共享平台与其他财政业务系统连接,实现财政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决算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环,确保财政资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预防资金的截留、挤占、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实现了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的全流程监管。

(一)健全单位基础数据,掌握财务工作状况

建立基层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全面反映各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结构、资产状况、预算收支等,同时要求单位填报会计机构、人员岗位及专业资格情况,便于财政部门及时了解各单位的会计人员状况及岗位内控情况,促进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队伍建设工作。

(二)建立标准核算体系,规范预算单位账务处理

财务数据共享并非简单的集中,其重点在于对财务核算流程的规范。分别建立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基本建设、中小学等行业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和工作流程,各级预算单位按照财务共享平台预置的会计核算流程和方法开展会计业务,账务处理工作更加规范,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实行上下游数据贯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通过财务核算系统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接,利用资金支付的功能科目、经济科目、资金来源、预算项目等基层数据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单位财务人员只需根据业务实际进行审核和适当修改,大大简化财务人员录入会计凭证的工作量;通过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的对接,有效避免了系统间数据差异、账实不符等现象发生;年末按照财务决算报表要求,从财务集中监管系统提取相关数据,生成单位决算报表所需的相关数据,有利于提升单位决算报表编报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现多部门在线监督,形成财务监管合力

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对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数据集中管理,合肥市300多家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数据集中存储在财政端的平台进行共享,有效解决了管理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网络联接,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部门可实时在线查询监督各单位的总账、明细账及会计凭证,了解单位的资产、负债及结余结转等财务状况,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威慑力。

(五)强化数据分析汇总,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共享平台的建立,使财政部门及时掌握了各单位的财务数据,可根据需要建立跨单位账套的费用汇总报表,能及时对各类数据(“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进行汇总,对财政财务决策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财务集中监控系统与部门预算指标及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对接,实现了财政资金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全过程无盲点监管,保证了预算执行的真实可靠,并反作用于预算编制工作,形成了一个连贯的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循环体系,增强了全市各级预算单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财务决算之间数据的符合性。

(六)防范财务舞弊,促进廉政制度建设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财务共享平台通过财务数据共享,实现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中监督。通过实时在线监督,提高了对财务违规行为的威慑力,对强化内控、防止财务舞弊、预防腐败、促进廉政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实现会计工作转型

财务共享平台提供的财政财务管理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以计算机代替人工的财务管理革命,通过制定会计凭证模板,建立会计科目与经济科目的对应关系,将财政预算资金拨付相关的政府收支功能科目、资金来源、资金支付方式、预算项目名称等纳入辅助核算系统管理,由系统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继而生成部门决算报表,实现传统会计工作的转型,可将全市300家预算单位的财务人员从日常的、大量的、复杂的编制记账凭证工作中解放出来,各单位将财务工作的重点由记账核算转向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全市各级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形势下,合肥财政基于网络技术,采用“互联网+财务监管”模式,借鉴“财务共享服务”理念,构建预算单位财务共享平台,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决算等财政业务系统对接,既提高了各级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又强化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为促进财政信息化建设进程,创新财政财务管理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

[1]安永咨询.《技术变革驱动共享升级——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EB/OL].(2015-3-17).http://www.ey.com/cn/zh/services/advisory/ey -fssc-paper-2015.

[2]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10-08).http://www.mof.gov.cn/pub/kjs/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610/t20161018_2437976.html.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核算财政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