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2017-11-22毛志华

今日海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琼崖红旗海南

文|毛志华

特区精神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文|毛志华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是以冯白驹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海南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和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海南各族人民珍视的精神瑰宝。实现省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目标,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励斗志,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是海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灵魂。琼崖大革命失败后,琼崖革命斗争靠什么重新燃起革命之火、照亮革命前程?靠的就是琼崖共产党人对琼崖革命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琼崖无数共产党人从投身革命之日起,就确立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母瑞山的艰苦岁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残酷“清剿”,都从未动摇过琼崖共产党人“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1927年,国民党琼崖当局发动“四二二事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大逮捕、大屠杀,全岛被捕的共产党人、革命群众达2000余人。在严峻考验面前,琼崖共产党人没有彷徨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撤出城市,转移至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武装队伍,开始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1929年,中共琼崖特委机关在海口两次被敌人破坏,大部分领导干部被捕遇害。在琼崖党组织失去统一领导核心的危急时刻,年仅26岁的冯白驹挑起了领导全琼革命斗争的重担。不论革命处于低谷还是高潮,冯白驹始终信念坚定,成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琼崖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靠的就是以冯白驹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产生在艰难困苦中战胜一切困难的超凡勇气,产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顽强斗志,产生在敌人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才能经受住血雨腥风的洗礼和考验。坚定信念,一往无前,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首义,也是其灵魂之所在。

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内核。琼崖四面环海,回旋余地狭小,远离中央,远离主力,外援极少,敌我力量对比十分悬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中共琼崖地方组织没有照搬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而是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共中央指示与琼崖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斗争方略,开拓了琼崖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连续出现的三次“左”倾错误危害,中共琼崖特委根据琼崖革命斗争实际,及时拨正革命的航向,保证琼崖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解放战争时期,面对中共中央和广东区委的“北撤”“南撤”指示,琼崖特委从琼崖革命战争实际出发,审慎思量,最终作出了坚持琼岛斗争的决策,使琼崖解放区这一党在祖国南疆的重要战略支点得以保存下来,为琼崖最终解放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琼崖革命历史雄辩地证明,实事求是是党领导琼崖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正是琼崖党组织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在事关琼崖革命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够长期坚持武装斗争,红旗不倒。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最基本的内核。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基石。琼崖革命始终处在反革命势力和日本侵略者的重重包围之中,却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的奇迹,其关键之一就是冯白驹总结的“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离开了广大海南人民对革命的响应、支援与积极参加,那么海南的革命斗争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琼崖特委领导根据地农民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土地革命,使根据地人数最多的贫雇农分到了土地、房屋、农具等,大大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琼崖特委从全琼人民利益出发,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琼籍侨胞纷纷捐款捐物并组织回乡服务团支援家乡抗战,人民群众是琼崖抗战取胜的力量之源;解放海南战役中,琼崖人民在中共琼崖区委和临时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力以赴地进行筹款、筹粮、支前、劳军、情报、策反、接管和接应等工作,保证了渡海战役的顺利进行。

正是琼崖共产党人始终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以代表、实现和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矢志不渝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使琼崖革命事业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人民是胜利之本、坚强后盾、真正靠山。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无疑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最可靠的基石。

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支柱。一部琼崖革命斗争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二十三年革命历程中,琼崖党组织用实际行动证明: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母瑞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是琼崖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一个缩影。1932年8月,琼崖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遭到严重破坏,红军独立师解体,琼崖革命再次陷入低潮。冯白驹等人不因失败而悲观,不被困难所吓倒,率领党政干部和红军指战员100多人转战到母瑞山。在“大地为床、星月为灯、树叶为被、野菜充饥”的极端恶劣环境中,与凶残的敌人周旋战斗,坚持了8个多月,没有一人叛变,没有一人逃跑,最后仅剩25人成功突围。他们经受住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使琼崖革命火种在最艰辛、最危险的境况下得以保存下来,继而形成了燎原之势。

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也是支撑琼崖革命事业始终的支柱。中共琼崖党组织和人民军队能历经磨难而绝处逢生,屡处逆境而终力挽狂澜,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之于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当代价值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历久弥新。我们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在全省上下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信念价值,筑牢美好新海南建设的“精神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树立“海南自信”,必需增强“四种意识”。一是增强政治意识。挺起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和纪律规矩这个顶梁柱,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做到爱党、护党、为党。二是增强大局意识。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服务于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总盘子”,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三是增强核心意识。自觉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规矩,切实做到思想上绝对忠诚,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坚定紧跟。四是增强看齐意识。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省委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目标看齐,时时处处用党中央精神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求实价值,强化美好新海南建设“思想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必须全面研究和分析海南省情,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是对海南省情最集中、最精准的判断。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一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着力在“增绿”“护蓝”上下功夫,谱写好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二是要擦亮最大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特区精神,继续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为全国改革探索经验、作出示范。三是要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总抓手。用好用足国家赋予的离岛购物免税等开放政策,借力博鳌亚洲论坛等重要开放平台,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打造世界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提升海南对外开放水平。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民本价值,壮大美好新海南建设的“力量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张和决策都能顺民意、得人心。二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发展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美好新海南建设中来,实现美好新海南共建共享。三是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发扬“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的担当价值,构筑美好新海南建设的“成功之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担当,是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责任,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需要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奋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一是要勇于担当。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二是要善于担当。要精学本职业务,广学各科知识,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和应对困难的对策;要勤于实践,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破解难题,提高科学思维、综合决策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有了硬本领才能真担当。三是要敢于担当。要强化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要强化奉献意识,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彰显敢于担当的胸怀;要强化敬畏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夯实敢于担当的底气。

[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琼崖红旗海南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红旗E-HS9
太阳,红旗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周恩来与琼崖革命
——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海南杂忆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