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开展公共外交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22王胜

今日海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博鳌海南外交

文|王胜

大研讨大行动·提升海南国际化水平

海南省开展公共外交的探索与实践

文|王胜

海南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实践案例

案例一:“夫人外交”推动海南美丽乡村建设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教授邀请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奥地利总统夫人玛吉特、乌干达总统夫人珍妮特、赞比亚总统夫人埃斯特、尼泊尔总统女儿阿妮塔等参观了富有浓郁海南地域特色的琼海北仍村。此项公共外交活动,彭丽媛教授亲力亲为,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亲和力,向世人展示了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推向了世界,开启了利用博鳌论坛开展夫人公共外交活动的先河,为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注入了新活力,翻开了博鳌公共外交新篇章。

为巩固北仍村公共外交活动成果、放大活动效应,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有意识地安排外国宾客参观考察北仍村,让外宾“亲眼见证、亲身体验”中国的高速发展给本地人民,尤其是给农村从业者带来的实惠。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访华,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积极协调安排代表团访问海南并实地考察北仍村。代表团在访问北仍村之后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成就赞不绝口,并对北仍村道路两旁刻有中英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石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一位代表团成员在“草寮咖啡屋”品尝“夫人咖啡”时,饶有兴致地与老板聊起了生活变化,听完介绍,他表示,“我此前对中国的农村发展带有偏见,但实际上来到之后亲眼看了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很幸福。”美国前副国务卿麦考马克表示,北仍村的变化是海南以及中国快速发展的缩影,他本人在过去几十年中曾多次到访中国,每次访问都会发现此前所听到的发展愿景都一一变成了现实,中国几代人的努力铸就了新中国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成就定会被历史铭记。

2017年3月,来琼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彼得·克里斯琴、马达加斯加总统埃里·拉乔纳里曼皮亚尼纳分别率团参访北仍村,详细了解北仍村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看表演。参观之后,两位元首都对北仍村农旅结合发展模式赞不绝口,称这种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对于其国家特别有参考和借鉴意义,今后有机会将派团专门来琼学习这一发展模式。

小结:彭丽媛教授在北仍村的公共外交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公共外交,特别是夫人公共外交在增进外界对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以及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夫人外交活动之后,北仍村接待游客由原来每天几百人激增到每天三四千人。当地居民收入也从2014年的人均8000元增长到2015年的人均1.9万元,在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辐射带动周边2800多人实现就地就业。北仍村的发展变化被网友称赞为“‘夫人外交’带来的新传奇”,为海南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也有力佐证了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的强大生命力。

案例二:借助大型侨团活动开展侨务公共外交

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澳大利亚举行,会议主题为联谊·共赢与可持续发展暨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共有来自世界9个国家的近2000名琼籍华侨华人代表出席会议。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动策划,多管齐下,开展了系列侨务公共外交活动:

酶提取法是引入菌种发酵,从酵母中培养出多糖降解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以及果胶酶,利用这类降解酶可选择分解植物细胞组织中的复合多糖体,将植物组织中的果胶释放出来。加入合适降解酶,可显著降低提取温度、缩短提取时间,具有提取条件温和、操作安全、无污染等优点[22]。

(一)以“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总主题,凝聚与会代表共识,增进澳大利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与会代表热议“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主题,一致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给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了坚强后盾。广大海商愿意发挥联系面广、工商业资源丰富、与世界各地联系紧密的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二)传播海南优秀文化,提升海南族群在当地影响力。一是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本次大会省外事侨务办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等部门,共同举办“海南文化澳新行”等活动,既为华人华侨带去了期盼已久的文化大餐,又令澳大利亚当地民众眼前一亮,特别是通过在悉尼歌剧院、奥林匹克花园等地标型场所举办大规模人文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旅澳海南籍侨胞在当地的影响力。二是凸显海南元素。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大会开幕式上,澳大利亚多元文化部副部长、新州财政部长等澳方代表都争相用海南话向与会代表致以问候,“多给嚯(大家好)”“万丹来高悉尼(欢迎来到悉尼)”等海南话成了开幕式上最流行的欢迎辞。三是打造“海商”品牌,提升整体凝聚力。举办2015世界海商论坛,打造并强化了“海商”作为世界海南籍商人的共同品牌。演讲嘉宾以“一带一路、海商带路”为主题,就澳洲投资环境、海南与沿线各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进一步强调了世界各地海商主动承担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责任,并表示愿为家乡海南经济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三)“海鸥支队”故事收获奇效,成为“画龙点睛”之笔。2015年系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省外事侨务办专门制作展现中澳友好交往的短片《风从海上来》,借助大会平台,以“二战”期间海南人民营救澳大利亚“海鸥支队”战士的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中澳两国人民经由战火建立起的深厚友谊。海鸥支队是“二战”期间澳大利亚为抵抗日军组建的一支多兵种混合部队,其中有263名士兵在“安汶岛之战”中被日军俘虏,辗转关押到海南省东方市的战俘集中营。善良的东方市人民营救了从集中营里逃出来的澳大利亚“海鸥支队”战士。2015年,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来琼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亲赴东方市老欧村向“海鸥支队”纪念碑敬献花环。

为筹备第14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深入挖掘“海鸥支队”背后的故事,并委托旅澳海南籍乡亲帮助寻找“海鸥支队”的幸存老兵和家属。在乡团联谊大会的开幕式现场98岁的“海鸥支队”老兵汤姆·普勒吉(Tom Pledge)接受了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名代表的致敬。澳大利亚联邦总理代表、多元文化部副部长维尔斯高度评价海南在中澳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并号召全体起立向老兵致敬。“海鸥支队”讲述好中澳友谊的故事,传播好中国海南的声音,极大地拉近了两地人民之间的距离。

小结:广大华人华侨在政商界人脉广、影响大,是我们开展侨务公共外交、打造周边人脉工程的重要对象,也是我们面向住在国开展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媒介。比如此次联谊大会,当地侨胞发挥人脉优势,邀请到澳大利亚联邦、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悉尼市、墨尔本市等澳中央和地方政府、议会的有关负责人与会,增强了他们对海南乃至中国的了解,他们通过参与大会的讨论,也加深了对中国发展道路,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支持,达到了开展公共外交的目的。

案例三:鼓励高校参与公共外交活动,培养培训公共外交人才队伍

在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悉心指导和支持下,海南大学等高校在开展公共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研究中心。2015年6月,在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海南省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海南大学成立。该中心旨在围绕海南“三个基地一个示范区”的对外交往构想,积极开展应用性、前沿性研究与实践探索;整合资源,打造一流专家团队,服务海南乃至国家的公共外交战略,推动海南大学国际关系、战略传播、跨文化交流等相关学科发展,并开展公共外交领域的专业培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发展理念,深化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公共外交研究和培训的智力之源。

(二)构建“公共外交+”课程群,培养和壮大公共外交接班人。为进一步加大公共外交人才培养培训力度,2016年,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黄丹英领军的教学科研团队率先在全国开设了公共外交课程,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公共外交+”课程群的构想,旨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一方面将公共外交视角引入到传统的外语教学研究之中,力争通过学科交叉培育产生一批高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将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翻译学、传播学等理论应用到公共外交研究领域,力争海南省在公共外交研究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经过近两年的具体实践,这一学科建设已初见成效。海南省在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服务社会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机结合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

(三)举办公共外交活动,打造公共外交品牌项目。在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的大力指导和全力支持下,海南大学联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以及国内有关高校策划举办“全国公共外交青年领袖冬令营”,迄今已成功举办两届,成为我省开展青年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品牌项目。此外,今年7月,海南大学专门组织由学生组成的“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境外调研团,赴柬埔寨进行公共外交调研。调研团专门访问金边公立端华学校对师生进行深度访谈,并赴我驻柬使馆就构建国家形象等进行座谈,调研团还详细了解柬埔寨基本情况、中柬关系概况以及在柬华人情况,形成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公共外交调研报告,该项目还被列为团中央专项实践活动。

小结:作为公共外交实践一线的工作者,我们深知,公共外交仅有实践是不够的,还需相关从业人员理论水平的提升,公共外交事业的品质提升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双提升。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最重要的是人才队伍的培养。青年关系国家的未来,通过举办公共外交活动增进青年之间的了解对于延续国家之间的“民相亲”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公共外交学科建设,能够提升大众的公共外交意识和能力,是推进公共外交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长远大计。

海南开展公共外交的思考与建议

一、继续推进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建设。博鳌公共外交基地是一个新生事物,是省外事侨务部门总结公共外交规律,结合海南对外交往的优势特点,提出的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构想。公共外交基地建设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但总体建设目标是明确的,即这一基地要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服务于海南的开放、改革与发展,开展公共外交的成果应惠及广大海南人民。博鳌公共外交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国家部委和海南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提供便利,从长远来看也会对公共外交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崭新的路径。下一步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公共外交基地建设:一是通过大研讨大行动活动推动博鳌公共外交基地早日挂牌,推动配套优惠政策和项目管理机制尽快落地,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博鳌公共外交基地的“国字号”金字招牌。二是发挥集聚效应,推动更多公共外交活动在此举办。与外交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以及有关智库和媒体合作,推动诸如“境外媒体海南行”“公共外交冬/夏令营”“中国公共外交高级研修班”等公共外交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此举办,打造一批公共外交子品牌项目。三是继续完善博鳌及周边地区的软硬件条件。以博鳌亚洲论坛“一地办会”为总抓手,继续完善博鳌地区酒店和会议设施,形成首脑外交、休闲外交和公共外交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同时,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博鳌周边农旅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成就。

二、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协会。非政府组织在开展公共外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尽快成立海南省公共外交协会,使其成为指导全省公共外交工作开展的重要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通过协会的运作,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开展公共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实施公共外交项目,培养公共外交人才,为大特区和国际旅游岛的进一步开放改革发展服务。

三、加大培养力度,打造国际化的公共外交人才队伍。积极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知名学术机构以及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加强合作,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训练有素、谙熟国际惯例、了解中国国情、熟悉本国政策和海南省情的公共外交人才队伍。此外,还应加大公众对公共外交意识的培养,提升公众开展公共外交的能力,将公共外交的思想传播到每一个参与对外交流的个体中去。

四、善用侨务资源,讲好海南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侨务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应进一步整合海南元素,提升海外海南籍侨胞的归属感和凝聚。应进一步整合资源,把海南人、海南话、海南剧、海南餐饮、“海商”“海青”等资源整合,打造成独特的海南品牌,提升海外海南族群的凝聚力;继续加大对外宣传,使“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海南人”这句口号语更深入人心,引领海外侨务工作继续向前;积极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维护好海外海南籍侨胞的利益,帮助他们发展事业,鼓励他们做增进海南与驻在国联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海南对外开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此外,还应加大对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这一联系海外琼籍侨胞的重要平台的投入,强化联谊会秘书处的实体化运作,建设运营好联谊会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提升和扩大其影响力,努力建设好世界海南人的网上家园,使之真正成为能够为广大海外侨胞谋福祉、进一步推动海南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侨务公共外交平台。

(作者系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本文责编/蔡萌 邮箱/394666442@qq.com

猜你喜欢

博鳌海南外交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博鳌方案”,答时代之问
博鳌面孔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海南杂忆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美好瞬间2018第二届博鳌国际美食文化论坛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