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编辑心得

2017-11-22云南教育出版社李昕蔚

今日民族 2017年12期
关键词:白族古籍汉族

□ 文 / 云南教育出版社 李昕蔚

“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是我省首次整理出版的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云南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类图书,标志着具有云南民族团结史文物价值的民族古籍进入了翻译整理出版规划。

少数民族古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而在洋洋大观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中,又存在一批深受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少数民族叙事长诗。这批文学古籍,有的来自汉文正史或野史,有的来自古典小说、唱本、戏剧,大多篇幅宏伟、内容生动,在云南各少数民族集聚地流传深远,影响巨大,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是少数民族文苑中的珍宝。这些文学古籍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产物。一方面,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对周边各民族文化产生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云南少数民族对这些文学典籍也不是全盘吸纳,而是有较强的选择性,更多的作品已被重新加工、创新,从而实现了文学艺术上的再加工或再创作。这些作品往往情节传神、主题凸显,有较强的穿透力,大多已成为各族人民认同的精品。

但由于这些长诗长期未准确定位,如果定义它们为汉族文学作品,但其人物、情节、语言、风格又与原作大相径庭,于是传统的中国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史或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等类著作,大都不予理会;如果说它们是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但它们的题材却来源于汉族文化,于是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是少数民族文学概论之类的著作也极少收录。这样的状况长期存在,致使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长期孤立于中国文学史书和少数民族文学史书之外,也极少被翻译面世,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也无所适从。然而,它们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产物,是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也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辐射的产物,是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的硕果。这些汉族题材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充实和丰富了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促进了少数民族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在认识中华主流文化演进历程、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学关系史、研究中华文化大认同和凝聚力的形成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秩序的构建、恢复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是一宗亟待抢救保护的珍贵文化遗产。

出版“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丛书,顺应了党中央和国务院传承中华文脉、全面发掘优秀文化的总要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丛书责任编辑之一,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我被这些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深深吸引。其中的《董永记》源于著名的民间传说。彝文《董永记》以民国十四年(1925年)抄本为蓝本,并与清代抄本逐字逐句校勘、补充而来,是目前整理出版的最完整的彝文版《董永记》。全书采用彝文、国际音标注音、字译、句译、意译五对照的形式出版,篇幅宏伟、情节丰富、细节描写细腻、人物刻画生动。手写的彝文灵动有趣,让整本书顿时生动起来;国际音标注音,让阅读者情不自禁地想张口朗读;精准的字译和句译部分,彰显编著者超强的彝文功力和卓越的汉文修养;意译部分流畅通达,让读者可以一气呵成地阅读,领会经典传说被彝族文化演绎的无穷魅力。责任编辑在编辑过程中时常会碰到相同书写的彝文,国际音标却迥然不同。在请教了编著者后,才了解到在不同的语境下,彝文发音也相应发生改变。由此我深刻体会到少数民族的语言原来如此灵活多样。从内容上来说,我读到的彝文版《董永记》和小时候读过的汉族版相比已经大相径庭,故事情节、主人公身份等发生了改变。这些都说明在受汉文化影响时,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不是一味接收,而是根据本民族的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创作出适合本民族的文学作品。

《白扇记》讲述的是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悲剧故事。此故事流传到云南后,深受各族人民喜欢,其中白族大本曲便是其地方化的版本。大本曲又称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广泛流行于大理洱海周围白族地区。白族人民喜爱大本曲,在传统的民族节日期间,如春节、火把节、本主节、中元节,村子里都要请民间歌手来演唱。一般人家在办喜事、做生日、建盖新房时也要唱大本曲,人们聚在一起静听,常常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不愿离去。从曲本的结尾看,白族大本曲艺人创造性地把它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联系起来,并指出后者是它的继续。从这个角度讲,大本曲《白扇记》是大本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前传。大本曲的唱法体裁称“山花体”,这种体裁是白族民间的独特词体,以三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组成一节。大本曲能演唱具有各种不同人物、情节为内容的长篇故事,唱词全用白族语,中间的夹白和韵诗多用汉语。翻阅《汉族题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译注白扇记》,犹如亲临大本曲演唱现场,跟随大本曲艺人抑扬顿挫的唱腔,被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牵绊着,为剧中主人公坎坷的爱情故事动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和整理出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各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白族古籍汉族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
花样云南(二)
白族
广西古籍保护中心积极推动古籍普查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办古籍保护知识展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