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负青春,砥砺前行

2017-11-21

老区建设 2017年24期
关键词:黄土地梁家知青

饶 晶

七年知青岁月,一生黄土之情。《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生动再现了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和老乡情同一家,甘苦与共,他用青春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让青年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青春不是用来挥霍与享受的,而是用来拼搏与奋斗的。

不负青春,应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荣

谁的青春不迷茫?习近平15岁来到黄土地时,也迷惘、也彷徨;但22岁离开黄土地时,却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插队落户当了整整七年农民,在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的挑战面前也曾迷茫,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否熬得住,这样的日子何处是尽头。但他凭着坚定的信念、达观的心态,克服了一重重苦难,战胜了一次次挫折,终究走了出来。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他努力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群众中,为群众谋福利,在当地群众眼里青年习近平就是一位“能吃苦、干实事、尊重人、好读书的好后生”。他的贡献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成为了当地的村支书,进而入党成为了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七年的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为他日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们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里找寻奋斗的目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实际,克服困难,努力奋进,方能成长成才。

不负青春,应以刻苦学习的品质为美

当青年时期的习近平被安排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时,带得最多的就是书,村民回忆时感慨说“近平当时是个15岁的娃娃,虽然个子高,但是挺瘦,他当时带了两大箱子书,我们干惯了体力活的社员都觉得太沉了,他竟然从北京给搬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里来,真是太不容易了”。他读书可谓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从不放过任何可以读书的机会,在田间干完活休息时读书,放羊时读书,吃饭时一边吃还一边看书,晚上回到窑洞挑灯夜读。在此期间,习近平博览群书,所读书籍涉及古今中外各个方面。他不仅爱读书,还善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善于思考,注重分析对比,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参考书籍来阅读,全面了解与分析问题,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年干部要想追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从容应对和妥善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就必须做到学习从“善”、思考惟“勤”、实践于“勇”,这才是我们增强本领最便捷的通道。

不负青春,应以勇于担当的责任为励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深感当地经济文化的落后,乡亲生活的艰辛,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迫切想要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在他担任干部期间“实事求是,说公道话,做公道事,敢作敢担,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为乡亲们做了许多促进当地生产的实事。在经济上,他带领村民打淤坝,重视农田基本建设,提高当地粮食生产;在生活上,他学办沼气、打井,解决村民的燃料、用水问题;在文化上,他成立“赵家河村青年夜校试点”,帮助当地农民读书写字。这种勇于担当的强烈责任感,体现了他“大抱负、大气魄、大本事、大勇气”的人格魅力。

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昂然的斗志、浩然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家庭,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维护家庭和谐是我们的责任;对社会,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甘于奉献是我们的责任;对国家,强国兴邦、振兴中华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扛起我们这一代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民情怀、明确责任担当、坚持脚踏实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生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不负青春,就是要以奋斗作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书写绚丽的人生之路,以青年时期奋斗的习近平为榜样,逆境升华,玉汝于成,砥砺前行,为理想而奋斗。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一段讲话作为自勉“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终生奋斗。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猜你喜欢

黄土地梁家知青
《黄土地》(海报)
《黄土地》画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恋恋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