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愿做80年代“好后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2017-11-21程文燕

老区建设 2017年24期
关键词:后生梁家知青

程文燕

初拿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第一印象是领袖人物传记,粗翻几页之后却发现这实则是一部采访纪实作品,生动而详实,对于从事过5年采访工作的我来说,这本书顿时变得有趣起来,于是一鼓作气地读完了。仔细回味一番,隔着时空的长河,我似乎看见了一位15岁的青葱少年从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看见了一位懵懂少年扎根于农村、扎根于农民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而为我娓娓道来的,既有与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陕北朴实的农民,还有当年与总书记有过接触的各界人士,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再现。

合上书,有一句话久久萦绕在我脑海中,无论是一同插队的知青还是梁家河的村民,对习近平的评价总有那么一句 “近平是个好后生”,这对于当年只有20岁左右的习近平来说却是极大的肯定。作为80年代的我们,早已迈过了而立之年,如何成为领导、同事、群众眼中的“好后生”呢?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得出了些许感悟。

一、磨砺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插队的陕北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他是插队知青中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年梁家河的“三个最”中蕴含着当今大国大党领袖的初始密码。正是陕北艰苦的磨练,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忍刚强的性格,志存高远的情怀,并最终使其成为高瞻远瞩的大国领袖。这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大凡有成就者,必将有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

《史记》有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父辈们常说“80后其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吃苦’。年轻时候吃点儿苦,以后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但凡想出点成绩就得自找苦吃” 。作为省社联80年代的“后生们”,是否具有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呢?我认为是有的,虽不是大风大浪、大苦大难,却也是点滴付出,处处是真。他们是协助领导进一步提升我省新型智库建设水平的“80后”,他们是奔走不歇积极参与推进社科普及立法工作的“80后”,他们是笔耕不辍为落实群团改革工作提供文稿支持的“80后”,他们是顾不上家庭奋战在驻村扶贫一线的“80后”。他们中的大多数,把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工作不仅仅看成一份磨砺,更是一份责任,为繁荣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尽绵薄之力的责任。

二、离群众越近,群众和你越亲

要想融入农村,首先要成为农民。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要适应猫狗猪等牲畜身上的跳蚤,吃惯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学着捻毛线、织袜子、缝衣服和被子,要干的农活从窑洞牲口圈里铡草到担麦子一样不落……《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80后”的我们一旦告别了最初的迷惘和彷徨,就应找到坚定的目标,建立起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执着。这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些小事:规划办的一位年轻同事正忙着整理材料进行课题结项的工作,她告诉我:“前期良好的沟通和细致的检查可以让报送材料的高校老师只跑一趟,年底了,他们肯定也特别忙!”学会工作与组织联络处的同事为了让某一个学会能够顺利的完成换届,都会为学会整理出一份换届材料清单,方便学会进行对照整理和提交,并要求来之前一定电话联系,以免空跑一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口号说起来很大,做起来却很小,可能只是一个电话,一张清单,一颗相互体谅的心,却会让上门办事的群众感到无比的亲切和温暖。

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放弃求知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面对“黑帮子弟”身份带来的精神压抑,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磨难,以及生理上的种种劳累病痛,习近平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彷徨,却从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在梁家河“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读书”,渴求知识,崇学尚读,煤油灯下熏面看书,走三十多里山路借书,他的博学多识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作为社科工作者,省社联的“后生们”早已将勤学苦读作为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读书学习交流会也早已成为省社联机关生活的固定节目。“五四青年节读书活动”、“我的家风读书交流会”、“读名著学习沙龙”,为省社联的青年干部们搭建起了读书交流的平台,为督促青年干部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源自内心的终身追求和习惯,省社联印发了《省社联2017年度读书学习考核办法》。党的十九大之后,省社联第一时间组织青年干部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一篇篇心得体会反映的是80后的我们对于这个“新时代”的企盼和渴望,在“新时代”中一展拳脚的理想和抱负。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之于历史长河,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翻看十九大代表名册, “80后”上海港桥吊状元,全国最年轻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彦,在法医岗位上奉献别样青春的“80后”女法医黄墁,写满8本“马路日记”的“80后”环卫女工蒋扣分……他们激情满怀,敢闯敢为,甘之如饴地为祖国为人民挥洒着汗水,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芒,他们是80年代后生中的楷模,是80年代后生们的学习榜样。回望来路,阳光正好,战胜艰难,方能砥砺成长,拥抱群众,才能不负期待,求知若渴,便能点亮苍穹。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与新时代同行,争做80年代“好后生”。

猜你喜欢

后生梁家知青
“二后生,一直是那个朴实地道的陕北二后生”——《“二后生”的传说》引发网友共鸣
“二后生”的传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读《梁家河》有感
梁家河
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追赶超越的力量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沪指受压回落 轻仓待后生
把根留住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