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宋时期鄱阳文学家与诗歌浅析

2017-11-21彭小猛王胜奇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文学家江西诗歌

董 宁 彭小猛 王胜奇

两宋时期江西文风鼎盛、才俊代出,欧阳修曾在《送吴生南归》中赞誉道“区区彼江西,其产多材贤”。当时作为江西重要的饶州府治所在地的鄱阳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之地,也产生了众多文学家。笔者根据夏汉宁先生的大作《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从中发现“宋代时期鄱阳有63位文学家,仅次于庐陵102位文学家、临川92位文学家而在江西排名第三。”[1]鄱阳这63位文学家大致按照姓氏笔画排名分别为“王大受、刘炳、刘定、齐臣、李安行、李达可、李简、李域、余俦、余襄、余永弼、汪檝、汪任、张洪、张辑、张介、张埏、张世南、张绶、张叔敏、张棱、张履信、张琬(一说韩城人)、张垓(一说金华人)、吴仁杰、周垕、周缮、周元鼎、洪皓、洪伋、洪迈、洪木洪师中、洪适、洪偲、洪蔚、洪僴、洪遵、洪芹(一说饶州乐平人)、姜夔、郭囦(一说浮梁人)、赵及甫、赵彦瑞、陶节夫、徐瑞、阎与道、黄嗣、章崇简、章甫、彭大雅、彭汝砺、程衮、程邻、程镗、程遵彦、董南一、董杞、董梦程(一说德兴人)、熊本、黎安朝、黎廷瑞”。下面笔者尝试分析这些文学家的特点和诗歌的内容。

一、文学家特点探析

笔者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后发现,两宋时期鄱阳63位文学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些作者身份完全可以确定是鄱阳人的有58人,其他5人稍微有些争议;二是这63位文学家姓氏人数不一,张姓和洪姓人数较多,其他姓氏人数均较少。现根据其人数从少到多排序为王姓、齐姓、吴姓、徐姓、阎姓、黄姓、郭姓、姜姓、陶姓、熊姓文学家各为1人,刘姓、黎姓、章姓、汪姓、赵姓、彭姓文学家分别为2人,余姓、董姓、周姓文学家各有3人,李姓、程姓文学家分别有4人,张姓文学家共有11人,洪姓文学家总为12人;三是这63位文学家中共有5大文学家族,他们分别是董铢和董梦程2人的董铢家族,洪皓、洪迈、洪适、洪遵、洪木莘、洪伋、洪侃、洪偲、洪僴、洪芹10人的洪皓家族,彭汝砺和彭汝霖兄弟2人的彭汝砺家族,熊本和熊彦诗2人的熊本家族,张履信和张辑父子2人的张履信家族。四是当时鄱阳文学家人数较多。根据夏汉宁先生在大作 《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中统计,当时史料记载了鄱阳有63位文学家,在江西排名第三,第一名为庐陵,102位文学家,第二名为临川,92位文学家。五是这63位文学家身份不一。他们中既有归隐在家的徐瑞,又有尚书右仆射洪适等;既有在正史《宋史》卷三七三中有传记的洪迈等,也有连生平不详的李安行等。六是作品数量流传至今不同。这63位文学家中既有著名的骚雅清空词创造者姜夔,他至今保留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作品,又有《全宋诗》只收入其残句一联的张介。七是这些文学家生活时代有异,比如洪皓生活在公元1088年至公元1155年,赵彦瑞生活于公元1121年至公元1175年,姜夔生活于公元1155年至公元1221年,黎廷瑞生活于公元1250年至公元1308年,徐瑞生活于公元1255年至公元1325年等。八是很多人是进士出身。这些文学家是进士出身的有黎廷瑞,南宋度宗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赐同进士出身;熊本,北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的进士;余永弼,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的进士等。九是有些人在《宋史》中有传。宋朝时期有些鄱阳文学家见于《宋史》,例如熊本见于《宋史》卷三三四、洪迈见于《宋史》卷三七三、彭汝砺见于《宋史》卷三四六等,同时这些文学家中还有很多是生卒年不清楚的文学家,如赵及甫、程衮、张履信等,他们生卒年不详的多达52人。十是有些文学家著有专集。这63位文学家创作了很多诗词文章,并且有的文学家尚有专著,除了前面提到了专集外,还比如章甫著有 《易足居士自鸣集》,张绶撰写了《欸乃集》,赵彦瑞创作了《介庵集》等等。

二、文学作品内容浅析

宋朝时期鄱阳的63位文学家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而且还著述了一些学术著作,例如黎廷瑞著有《芳洲集》三卷,现存录在《鄱阳五家集》中,且《全宋诗》收录其诗歌多达263首,同时至今还保留了很多词;王大受著有《近情集》一卷、《拙斋诗集》,可惜的是这些作品已经遗失,但是《全宋诗》收藏了其包括 《游水乐洞》在内的诗歌5首和残诗8首;余永弼存有《橘中记》一文;张洪与他人合编了《朱子读书法》四卷,《全宋诗》收录了包括《酬答鄱阳黎祥仲》的诗歌2首,《全宋文》辑录了其《编定朱子读书法序》1篇;张辑著述有《欸乃集》、《东泽绮语债》二卷,可惜没有保留至今,《全宋词》共收录了其词多达44首;张世南著述了《游宦纪闻》十卷,《全宋文》收藏了其文1篇,张埏主持修撰《零陵志》十卷,姜夔创作的 《绛帖平》、《续书谱》、《大乐议》等等。下面笔者尝试逐一来分析他们的文学作品的内容。

一是有关送别诗歌的探微。

宋朝时期的诗歌是在唐朝诗歌王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有所超脱的,并形成了自己议论化、散文化、趣理化的特点。那么宋朝时期鄱阳文学家诗歌内容的特点是怎么样的呢?为此笔者简要探析他们诗歌内容。送别是很古老的诗歌内容,著名的有如先秦时期的《诗经·秦风·渭阳》、东汉末期的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三国时期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唐朝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赠汪伦》、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北宋时期鄱阳文学家也有人抒写了有关送别友人的诗歌,如吴仁杰的《送汪水云入湘》和熊本的《送程给事知越州》。吴仁杰的《送汪水云入湘》云:“碧水波翻海亦摧,奋身鳌背护蓬莱。忍随天上红云散,却驭关中紫气回。天道有常须变化,元关无钥任敲推。携琴更拜苍梧野,□想南薰入调来。”该诗抒写的是送友人汪水云去湖南的送别情怀。诗歌首联描写的狂风将碧绿的水掀起万丈波涛,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足以摧毁大海,这里当然有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渲染气氛的因素,但是在如此凶险的情况下,作者的友人汪水云似乎有上天眷顾相助,犹如有神鳌在奋力护航,背着汪水云乘坐的帆船乘风破浪地前行,这水雾飘渺、烟波浩荡的场景犹如护送作者去蓬莱仙境一样。接着颔联由下而上,由水面写到天上的夕阳,作者不忍心眼看夕阳西下,晚霞散去,作者的好友慢慢地消失在眼前,这情景令人伤怀,但是作者回头一想,运用紫气东来的典故(道家鼻祖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经过函谷关,后来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心中暗想这说不定也是好友汪水云将会回来看望自己的吉祥征兆。颈联描述的是作者由眼前的人事联想到天道运行有常有规律,但是也需要有所变化,以免千遍一律、千面一人。这就好像元关没有钥匙一样任由人们推敲。尾联刻画的是作者希望好友汪水云依靠携带心爱的琴在苍梧不毛之地解闷怡情,并将当地的南薰旧风纳入到曲调中来。该诗用典较多,融议论、趣理于叙事,与友情化为一体。

二是有关记述游览诗歌的探究。

宋朝时期鄱阳文学家秉承知行合一的理论,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们一边博览群书,一边游览学习,并写下了一些纪游诗,如王大受的诗歌《游水乐洞》、程镗的诗歌《游大涤洞》“松风吹客衣,缥渺凌绝境。古洞不见日,篝灯入幽暝。苍苔晕石花,奔泉弄云影。仙游愿初遂,秋山魂未省。我生有宿约,结屋天柱顶。”张埏的诗歌《水月洞绝句》等。下面,我们就来尝试探究王大受的诗歌《游水乐洞》,其诗歌云:“历聘空寒六六天,更来洗耳听春泉。迅湍激石浮清磬,悬溜行沙写素弦。洞口林亭三四曲,洞中日月几千年。何人独得开收律,谱入宫商与世传。”该诗描写的是作者游览水乐洞时的情形。诗歌开篇就点明了作者游玩的时间为冬天,经历了很久了寒冬时节,突然听到悦耳的解冻的潺潺春泉流水声。这让作者很兴奋,走近一看,初春解冻的泉水迅速湍急地流淌着,冲击着水中的石头,犹如浮起溢出清脆悦耳的磬乐声。泉水激流,冲流泥沙,在溪流里好像是素白的琴弦。水乐洞的洞口有一座亭子,四周翠林茂竹,蜿蜒曲折。洞中经历了日月光辉几千年的照耀和滋润。最后,作者由景生情,感叹到谁能独自享受这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根据这天籁之音,谱下宫商等音律传与后世呢?叶适曾在《题拙斋诗稿》中称赞王大受的诗歌尤其工整。

三是文人雅集唱和的诗歌浅析。

文人雅集与唱和赋诗是古代文人高雅的活动,席上饮酒、即兴赋诗、唱和附韵、诗风长存。宋朝时期鄱阳的文学家也经常参加雅集,他们既有同乡相互唱和,也有与他人的彼此吟唱。如洪师中客寓杭州时,参加了公元1286年周密举行的一次诗人大聚会,期间写下了唱和诗歌;章崇简则附应同乡张君垓壁的诗韵,留有《步同乡张君垓壁韵》“当年杜老最风流,来往清江逸兴幽。西蜀好山宜入画,南龛佳景远舒眸。民安暂得琴书乐,岁宴间为麋鹿游。记得鄱阳张子韵,白云红日共悠悠”;宗室七英之一的赵及甫与华岳多次唱和,并留有唱和诗 《和华岳过鄱阳湖》“蓦地波涛怒震霆,整冠危坐肯消魂。乘风更驾飞帆去,要看夜潮生海门”等。下面,笔者来试论章崇简的诗歌《步同乡张君垓壁韵》:“当年杜老最风流,来往清江逸兴幽。西蜀好山宜入画,南龛佳景远舒眸。民安暂得琴书乐,岁宴间为麋鹿游。记得鄱阳张子韵,白云红日共悠悠。”通过章崇简附和同乡张君垓壁的诗歌韵律,我们可以猜测他们关系很好,经常雅集饮酒,奏以琴乐,赋诗唱和,陶冶情操,舒性畅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正如夏汉宁先生所言 “在宋代,鄱阳湖地域堪称江西文化核心区域,是江西人物鼎盛,人才荟萃之地。”而这个时期鄱阳文学家人数又是很多的,虽然他们姓氏不一、官职不同、时代有异,但是他们均是非常有才华的俊杰,他们创作的诗歌内容广泛,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思想深刻,为我们文学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夏汉宁,黎青,刘双琴.宋代江西文学家考录·宋代江西文学家地域分布漫议 (代前言)[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夏汉宁.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地理分布[J].江西社会科学,2012,(1).

[3]夏汉宁.试论宋代江西文学家的贡献及其地域分布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9,(9).

猜你喜欢

文学家江西诗歌
诗歌不除外
江西银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