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017-11-21吴永明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道路中华民族

吴永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一重要论述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认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从历史维度看,“四个自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它来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来源于中华民族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应有的精神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非凡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打下了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使我们的“四个自信”达到新的高度,让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理论价值看,“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

“四个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接力创造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不仅在原来“三个自信”基础上补充了“文化自信”,而且使“四个自信”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内容精深的系统化理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通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四个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执政自信,必将随着我们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继续丰富和发展。

从实践意义看,“四个自信”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独创,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深厚的理论渊源、文化内涵,经受了实践检验,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自主建构起来的,富有效率,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并且具有自我调适、自我更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奠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包含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创造,又适应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与趋势,富有生机与活力。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开辟未来的重要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强调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并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个自信”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和未来,关系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现实保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从世界贡献看,“四个自信”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的必然前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四个自信”不仅具有民族意义,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而且具有开辟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精神指引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有着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不同时期重要外交思想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一带一路”、全球治理观、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始终坚定 “四个自信”,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同时提出,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些新理念进一步指明了当今世界全球治理的大趋势、大潮流、大方向,为开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新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道路中华民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运筹70年,中国道路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