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苏区党建经验对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启示

2017-11-21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央苏区组织生活规范

孟 颖

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等问题严重破坏党的执政生态。严肃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颁布的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 ”[1]一直以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了党的建设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经验。

一、中央苏区党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初期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和规范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影响革命队伍的战斗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中央苏区时期注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基于对时代背景和现实问题的综合考量。

(一)中央苏区党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陷入低潮,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建立革命政权、努力寻求新的革命道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建了10余个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开启了在农村发动武装斗争和开展党的建设的新时期。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中央苏区红军和苏维埃区域的统一领导,第三次“反围剿”之后,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政权。在苏维埃区域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军队、掌握了革命政权,苏维埃区域的党组织所面临的任务与以往政党不同,要在正确的阶级路线下,领导巩固发展苏维埃政权与红军,坚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增强党的领导作用。

(二)中央苏区党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问题背景

中央苏区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除了上述时代背景之外,初次掌握局部战争领导权的中国共产党,还面临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发展任务。一是党员队伍结构日趋复杂需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当时中国的近代工业以小农经济成分为主,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工人阶级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较小。随着国民革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重心迅速转移到农村,切断了中国共产党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农民成为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发展的主要来源,由此带来党员队伍阶级结构的变化。1929年5月,毛泽东在向中央的报告中列举了这支队伍的党员比例是工人与非工人之比为 “百分之二十三对百分之七十七”[2]。中央苏区内缺少无产阶级基础,散漫落后的小生产经济生活影响到党内政治生活。二是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由于农民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无产阶级政治意识淡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了解浅薄,容易把小生产者的各种狭隘思想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当时社会环境混乱,人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的动机不同,一些动机不纯的人入党参加革命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个人私利并且带有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些缺点如果未经党组织的改造和教育很难得到有效克服,无法达到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求。当时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全,受封建残余思想影响,党内命令主义、主观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这些落后错误的思想对当时党的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获取了一定范围内的革命领导权,革命实践角色的转换,需要加强自身党的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这一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处于初创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其革命队伍中党员结构复杂、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等现象,都迫使中国共产党需要直面党内政治生活非规范化的问题。

二、中央苏区党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和现实启示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现实启示。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着手。

(一)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面对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观点。1928年古田会议中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错误思潮。“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3]1929年12月在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于执行党的路线,妨碍极大。”[4]中央苏区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在内容上对全体党员进行基本的理论教育,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还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政府制度和法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方法上,考虑中央苏区时期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需要,为了培养合格的党员干部人才,开办多所苏维埃大学、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校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规党纪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建设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有力地推动了中央苏区的扩大和发展。

当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思想建设开始,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要增强党员的政治意识。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文化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同时特别注重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还要强化党员的纪律意识。党内法规是党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每一位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要通过宣传学习,使党员充分了解党内法规的内容,引导党员树立规矩意识,自觉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言行,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切实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二)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需要不断改进党的组织制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注重对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认识到党员干部对执行党的任务、团结群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一方面发展党员要严格执行入党条件,坚持党员标准,保证党员的质量。并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制定了入党的新标准,提出入党条件:“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5]。 另一方面在组织措施上严格执行党章规定,履行入党手续,保证党员质量。在党员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应按照干部的能力与兴趣标准,分配适当的实际工作。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党的训练班,尽管当时条件恶劣,各级党组织仍经常举办各种条件的培训班,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

严格组织生活,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工作。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重要形式,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央苏区时期经验教训表明,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不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难以正常开展。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既能增进党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能维护党的性质和宗旨、加强党员党性锻炼。需要经常和定期开展组织生活,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建立规范的组织生活制度。在组织形式方面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还要不断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增强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坚持传统有效的基本方法基础上,创新组织方法,利用好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媒体开展党的组织生活。

(三)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中央苏区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受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严重,存在贪污浪费现象。有些党员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对中央苏区革命和建设产生了严重危害。这些问题腐蚀了党员队伍,虚弱了军队战斗力,脱离了群众,损害了党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针对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各种贪污腐化现象,为了保障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苏区党组织初步探索了党内监督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方式,积极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健全党的监察机构,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肃处理违反党规党纪行为。中央苏区于1931年11月设立了工农检察委员会,负责监督法令的执行和检举贪污腐败及违法乱纪行为。还成立了突击队,以公开突击方式监督和检查苏维埃机关是否正确执行政策纲领、是否有官僚主义的现象。舆论监督同样是中央苏区政权监督机制的重要方面。党和苏维埃政府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在反腐倡廉方面的舆论监督作用,例如机关报《红色中华》设有专栏揭露批评党员干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消极现象。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制度作保障,从根本上保证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制定党的工作条例法规,完善工作原则,健全党内工作制度。中央苏区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颁布实施了100多部法律、条例等。如1929年的《党员训练大纲》,是军队中第一部关于支部工作的条例性文件。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党的工作规定、完善党内各项制度,保障党内工作运行高效和有序,使党内政治生活更加规范。在新形势下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推进党内制度创新和发展,继续完善以党章为根本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规律,制定科学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结合实际增强党内法规的规范性和操作性。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执行上,要维护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强党内制度宣传教育,把党内制度列入学习教育的内容。明确党内制度落实的标准和要求,强化监督和问责,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制度中的问题,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有效落实。

(四)开展党内斗争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党的作风。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苏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中指出:“实行党内自我批评,是保障党正确路线执行,推动党的进步的最有力的方法。这可以防止党内腐化、官僚化和其他一切怠工消极等不正确倾向与现象的产生与发展。”[6]1929 年 12 月,红四军党组织召开古田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案》明确将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看作是使党的组织坚强、使党的战斗力增强的武器。二是树立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事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在异常艰苦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切实为群众办事,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问题。发展苏区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改善苏区群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组织群众生产,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人民群众解忧。三是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央苏区时期,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根据地所处自然环境较恶劣,军民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根据地的军民依靠自理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采取各种有效办法解决日常用品,开展了反封锁的斗争。在根据地建设中,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毛泽东等领导干部经常参加运粮,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穿草鞋布衣、始终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1932年春开展了一系列反对贪污浪费的节俭运动,提出了 “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的口号,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良好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问题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问题。中央苏区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成功经验对解决作风问题,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仍具有深刻的启示。解决“四风”问题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引导党员端正思想,端正工作作风。加强作风建设根本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权力监督,严肃党规党纪,坚决惩处违纪人员。

[1]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文 ) [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102/c64387-28829769.html.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中央苏区组织生活规范
文稿规范
赣州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参观《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图文展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规范组织建设强化为民服务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大兴安岭呼中区开展“最佳组织生活”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