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体会

2017-11-21刘金爱

老区建设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刘金爱 谢 珈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仅要正确把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两步走”新战略安排等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的准确表述,还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深层次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精神实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发展大势,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经过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党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问题。这一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部署、大政方针,是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是引领中华民族坚定前行的思想火炬,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贯穿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根本观点,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就是,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虽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改变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是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当然,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辩证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也包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中。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就足以证明,这一思想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实际且有利于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纲领和行动指南,是引领党和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导思想。

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强调不仅要看到矛盾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还要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并制定了解决温饱和实现小康的“三步走”战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已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不久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的需求与社会生产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已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了重新表述,抓住了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的关键和牛鼻子,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实际需要,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十四条基本方略”中其中就有两条是明确强调群众观点的。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二是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另外,十九大报告中还重点论述了要大力推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求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群众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新发展和新阐释。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总结建党以来的近百年历程,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和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灵活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推翻旧中国的“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毛泽东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等党的领导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另一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之后,党中央和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在内的创新成果,是关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当前,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全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又一次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这一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要求,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的真理力量,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特色化、具体化。

神舟万里,砥砺前行。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目标。让我们以“张开双臂拥抱新的时代,打开心智学习新的思想,迈开步伐奔向新的目标”的姿态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坚定“四个自信”,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紧密联系江西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江西篇章。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江西日报.2017-10-18(A01).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严书翰.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J].红旗文稿,2015,(10).

[4]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15,(10).

[5]李崇富.正确认识“两次飞跃”,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6]袁婷婷,李国泉.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J].社会主义研究,2016,(12).

[7]刘仓.习近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领导之友,2016,(21).

[8]辛晓宁.试论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哲学思想[D].西安:中共陕西省委党校,2015.

[9]张玉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2,(1).

[10]岳雪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结合[J].文化学刊,2015,(1).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特色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