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2017-11-18王金宝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旧动能农业

王金宝

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

王金宝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统领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事关我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件大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产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性更强、难度更高、意义也更大,转晚了不行、转慢了不行、不转更不行,必须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中争做表率,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率先实现转换。

一、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是推进山东农业实现由大到强战略转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方面、更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我省重要讲话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更加明显,基础更加坚实,经验更加丰富,全省农业农村经济一直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有新的良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国贡献了很多新的山东经验、山东做法和山东智慧。但是,对标发达国家、和“10+4”省份,我省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发展速度、创新力度、开放程度、改革进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从科技方面来看,欧美等国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85%左右,我们是62.6%,差距还不小。从品牌方面来看,我省的地理标志产品总量不到浙江的1/3,“三品一标”基地占耕地面积比重不足50%,比江苏低30个百分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发展动能的问题,说明我们过去依靠拼资源、拼消耗释放的传统动能正在弱化,依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的新动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种情况下,要想再创发展新优势,在“南北夹击”中顺利实现“突围”,压力很大、困难很多,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尽快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绿色、开放、集约、融合“四个方向”,实现农业新旧动能的“四个转换”

刘家义书记多次强调,动能转换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一个标签、一个大筐,不能什么都往上贴、什么都往里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要内涵是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也就是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推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实现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品牌高端提价值。

当前,山东农业已经到了由大到强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发展方向上,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对标发达国家和“10+4”先进省市,逐条逐项地进行对比分析,看看我们的差距在哪里,看看别人的新动能在哪里;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制约山东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看看我们的传统动能哪些需要淘汰,哪些需要进一步改造提升;三是坚持市场导向,紧盯市场消费需求,对市场急需的优质农产品,加大市场供应,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大路货”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在转换重点上,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腾笼换鸟,对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旧动能,要果断淘汰,腾出笼子来,换“好鸟、靓鸟、俊鸟”;二是浴火重生,对于传统动能,想办法改造提升,让老树发新芽,焕发新的动能;三是无中生有,研究农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消费需求,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新动能。具体到工作中,把握“四个方向”,实现“四个转换”。

(一)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从拼资源拼消耗向科技强农、绿色护农的动能转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坚定不移推进环境保护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农业是固碳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最强,同时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主力军”。过去,我省用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了7.6%的粮食,15.6%的蔬菜,为国家做了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现在看,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要尽快改变。但农业的环境问题是几十年经济发展和多年粗放发展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理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照“新账不再欠、旧账逐步还”的要求,坚持“减增消”的原则,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一是资源节约,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有序开发利用,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实现效率最大化。二是环境友好,积极构建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机制,通过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支撑农业持续发展,确保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三是功能多样,农业不仅要提供农产品,还要提供生态产品,满足人们对绿色生态的消费需求。四是科技进步,更多地依靠科技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要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等节本增效新技术。

(二)坚持开放发展,通过市场引领,实现从依靠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兴农、品牌富农的动能转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增数量、扩规模这样的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竞争,而是以提高质量、提升品牌、增加效益为重点的综合实力竞争。过去三十多年,主要是靠量的优势来抢占市场,未来几十年,必须要靠质量品牌这些核心竞争力来引领市场。过去抢占市场,掌握的是主动权,靠的是先发优势,拼的是数量规模,但很容易被人模仿和复制,丧失优势地位;现在引领市场,掌握的是话语权,靠的是创新优势,拼的是质量品牌,要积极争取行业标准、市场规则的制定话语权,增强核心竞争力。今后,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农业特色、本土优势,抓住质量、品牌、市场这条线,把农业的产加销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把省市县各级的力量凝聚起来,打造山东农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的目标,以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省为契机,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做到全过程监管、无缝隙衔接。二是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按照“品牌高端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产业的开放程度,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农业特色、本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努力做到出口产品和国内产品同质同标同线,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省从农产品产量大省向农业品牌强省转变。三是统筹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套规则,尽快建立新的市场竞争优势。国内市场上,以品牌为引领,发展高端优质农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国际市场上,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区”建设,争取设立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三)坚持集约发展,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动能转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从小规模分散经营走向集约规模经营的过程。过去三十多年,我们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现在来看,“分”的作用发挥的比较明显,但“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仍然占据较大比例。如何更好地发挥“统”的作用,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下一步,要在巩固确权成果、完成数据汇交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现形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同时,短期来看,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离不开普通农户的积极参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还将在农业发展中占据一定地位。要持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坚持融合发展,通过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随着社会分工分业的不断深化,传统产业间的渗透融合不断加深,以及资本、科技、人才等要素的加入,农业已经不是过去单纯的第一产业,而是向后延伸到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的“新六产”。我省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为契机,探索总结了很多农业“新六产”的典型模式,为发展农业“新六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业“新六产”是依托农业、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农业的新产业,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更长、融合程度更深、覆盖范围更广,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发展农业“新六产”,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要坚持姓农这个前提,要以农业为基础,把农村作为发展的重点区域。没有农业做基础,就不能称为“新六产”,要坚决杜绝借“新六产”名义,搞非农产业的做法。二要坚持富农这个根本,发展农业“新六产”的目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让老百姓更多地参与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不能把老百姓撇在一边不管。三是坚持融合这个关键,过去农业产业化注重解决的是各类主体之间的“物理连接”,农业“新六产”要解决的则是“化学融合”问题,要通过产业的融合打造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下一步,要按照龚正省长提出的推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和智慧型“四种业态”要求,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完善利益共享新机制,构建政策集聚新平台,把农业“新六产”打造成山东农业的新亮点。

三、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为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坚实保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蓝图变为现实,必然会经历一个异常艰辛艰苦、不断求索探索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滑坡、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三个前提”下,努力培育新主体、搭建新平台、构建新支撑、展现新作风。

第一,要培育新主体。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破解农业发展现有矛盾和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新动能的战略举措,必须放到更高的角度、下更大的功夫,把新的主体培育起来,把新的动能激发出来。培育新主体的核心是处理好各类主体之间“分”与“合”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好各类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不同的主体各有定位、各有侧重、各有优势,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做优做活农民合作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要做专做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发挥基础支撑作用。同时,还要培育社会化农业服务主体。另一方面,要促进各类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任何主体也不可能独揽一切,更不可能主导一切,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分工关系,通过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方式,让各类主体之间形成分工明确、分配合理的利益共同体。

第二,要搭建新平台。依靠典型示范,由点及面、抓点带面,是我们多年做工作的有效方法。今年国家启动了“三区一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着力打造一批新的示范平台,为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载体。要按照国家分配我省的任务,做好“划、建、管、护”等工作,3年内要落实到具体地块,建档立册、上图入库。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园区内整合税收、科技、财政、金融、保险、用地等各类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公约数,打造示范区、样板田,形成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

第三,要构建新支撑。对支撑农业发展的政策、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进行整合重构,对保障农业发展的耕地、水等多种资源进行保护提升,为农业发展构建更加有力、更加完善的支撑体系。科技支撑方面,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方式,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认真落实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着力解决“进不来”“留不住”“招人难”的问题。加快建设农业大数据和云平台,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政策支撑方面,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各项改革,用好粮食高产创建、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三大平台。

第四,要展现新作风。农业部门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为千家万户的农民提供服务,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我们就要去抓什么、做什么,真正培养一支拉得出、上得去、干得成的农业系统党员干部队伍,为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大组织保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持之以恒地抓作风转变,切实增强担当意识、法治意识和廉政意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提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更是重大责任。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部署要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唱好“主角戏”,打好“主场战”,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努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方面、更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作者为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猜你喜欢

新旧动能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耕读事 新旧人
新旧全球化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金企对接”转换旧动能
澎湃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