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16乔兴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0期

乔兴莲

【摘要】 目的:探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2015年度)及2016年

1-12月(2016年度)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护士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其中2015年度护士用药379 523例,2016年度护士用药392 251例,2015年度护士用药采用临床常规管理措施,而2016年度护士用药管理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观察两个年度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结果:2016年度护士用药错误仅发生2次,而2015年度护士用药错误共发生3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度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认知程度评分及药物应用方法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2015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杜邦安全管理模式; 临床护士; 用药错误; 预防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0-0087-02

药物治疗是患者于医院接受疾病相应治疗的主要方法,无论是口服、外用、静脉给药,其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临床预后结局,因此药物的安全应用是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目标,同时也可作为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价环节[1]。临床用药错误是指由医务人员、患者或药品应用人员导致的不合理给药,对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情况下临床用药错误是可以预防、避免的,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用药错误现象却屡屡发生,给患者的药物应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剧本就紧张的医患、护患关系[2-3]。本院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临床护士杜邦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与2015年度护士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在预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12月(2015年度)及2016年1-12月(2016年度)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护士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其中2015年度护士用药379 523次,2016年度护士用药392 251次,2015年度护士用药采用临床常规管理措施,而2016年度护士用药管理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两年间护理干预实施人员人事情况未发生巨大变动,其中2015年度共25例护理人员,其中女24例,男1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9±4.2)岁,

2016年度共26例护理人员,其中女25例,男1例,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1±4.5)岁,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015年度护士用药采用常规管理措施,2016年度护士用药管理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提升护士安全责任意识。定期组织所有护士进行法律知识及行业规定学习,提升护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应用实际案例强调安全责任意识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出现错误及违反规定可能产生的后果。(2)强化药品监督。成立由医院管理层领导为主的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对药品、用药的监督,保证药品分类合理,区分高危药品与常规药品,严格对待护理人员临床用药,定期核查药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建立管理与监察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到人的药品管理制度,负责患者从领药、服药、用药、经手人、监督人及观察人的全程记录,过程中需充分尊重患者医院,保证患者了解用药情况及毒副作用情况,及时向患者通知治疗进展,利于双向沟通与查对。(4)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定期举办用药安全技能与知识再培训,要求护理人员轮流参加并保证充足的学习实践时间,强化临床护士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掌握程度,避免形式主义,并要求护士积极进行用药讨论,交流用药经验与心得。(5)更新给药程序。基于用药的专业性与安全性制定合理、正确的给药程序,考虑给药具体实际操作的难度,在严遵医嘱的前提下保证用药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减少用药出错的风险。(6)实现给药流程信息化建设。引进电子医嘱系统,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系统中医嘱下达时间、药物应用方法与剂量进行操作,根据系统提示进行药物的應用,同时护士长应履行复核的责任,再次核实医嘱并保证正确的给药途径与给药时间,避免教条主义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调查两个年度护士用药错误(给药时间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名称错误、给药速度错误)发生情况。并以考核的方式进行安全用药认知程度评分及药物应用方法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认知程度、掌握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个年度护士用药错误发生情况比较

调查2015年度与2016年度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事件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6年度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年度护士安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2016年度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认知程度评分及药物应用方法与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2015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源于美国世界五百强化工企业--杜邦公司,在其他领域杜邦安全管理模式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杜邦已成为世界工业安全的重要参照物,其独特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有员工验收十大安全信念[4-5],即所有事故都可预防;重视安全工作,管理层直接负责安全;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可控制;安全工作是雇佣的重要条件;所有员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管理层必须建立安全检查;所有风险因素必须立刻纠正;工作外安全同样重要;良好的安全是良好业务的基础;员工是安全的关键。而杜邦安全管理在医学方面,尤其是护理管理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6]。endprint

本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的2016年度较2015年度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地预防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风险,进而提升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回顾分析可知,本组研究将杜邦安全管理模式融合入护士用药过程中,是利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的“设计-投入-生产-监督”这一固定模式[7-9],通过提升安全意识与管理的监督,能够保证临床用药是一个完整的环路,而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知识与技能再培训,可在根本上提升护理用药服务质量与安全性,保证患者临床用药的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有效地保证临床药物应用的安全性[10]。

综上所述,采用杜邦安全管理模式可有效预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风险事件的发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对改善医患、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欣娟,张红梅,曹晶.强化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促进护理安全文化建设[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14-316.

[2]王非凡,崔莹,陈晓芳,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追踪检查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50-752.

[3]周英凤,秦薇,刘睿艳,等.成年住院患者用药差错预防及管理实践指南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4,29(10):1-4.

[4] Hodgkinson B,Koch S,Nay R,et al.Strategies to reduce medication errors with reference to older adult[J].JBI Best Practice,2006,4(1):2-11.

[5]尹世玉,徐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预防护士静脉给药错误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5,30(6):56-58.

[6] Cousins D H,Gerrett D,Warner B.Areview of medication incident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Reporting and Learning System in England and Wales over 6 years(2005-2010)[J].Br J Clin Pharmacol,2011,74(4):597-604.

[7]王仁媛,李秋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8):2793-2795.

[8] Brady A M,Malone A M,Fleming S.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individual and system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medication errors in nursing practice[J].J Nurs Manage,2009,17(6):679-697.

[9]马俊英,毛艳.杜邦安全管理理论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2232-2233.

[10]徐霞,程惠玲,宁晓东.根因分析与追踪检查方法合成化应用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9):2324-2327.

(收稿日期:2017-0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