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发生的预防性治疗分析

2017-11-15张松

中外医疗 2017年27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梗死

张松

[摘要] 目的 探究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方便选取2011年1月—2017年4月进入该院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2例患者,对患者术后收缩压进行测量,根据收缩压(SBP)的差异分为3组,A组患者的收缩压小于15 mmHg,B组患者的收缩压在151~180 mmHg之间,C组患者收缩压大于180 mmHg,3组患者手术后均给予血管扩张治疗以及缩水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与C组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2.9%与50.0%显著的高于B组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GCS评分与A、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要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在150~180 mmHg之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脑梗死;预防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c)-0125-03

Analysis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Occurrence of Cerebral Infraction after th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urgery

ZHANG S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Donghai Peoples Hospital, Lianyungang, Jiangsu Province, 222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erebral infraction after the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surgery. Methods 10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after th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April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the postoperative systolic pressure was measur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BP, including the group A whose systolic pressure < 15 mmHg, the group B whose systolic pressure was 151~180 mmHg and group C whose systolic pressure > 180 mmHg, and the three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hemangiectasis and shrink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ebral infraction in the group A and in the group C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B, (52.9%, 50.0% vs 17.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difference in the GCS sco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control the systolic pressure between 150~180 mm Hg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Key words]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erebral infrac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隨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人们生活领域的多元化导致外力所致的颅脑损伤成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外伤疾病。其中最为严重、对患者生活影响最大的为重型颅脑损伤。有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的病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例约为20%左右[1]。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极易产生脑梗死,脑梗死会提高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2]。因此在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要将脑梗死等术后并发症考虑在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预防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3]。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除了考虑到疾病的治疗还要改善治疗预后,因此在医学上常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来治疗患者的颅脑损伤;在该文中笔者方便选取2011年1月—2017年4月机内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2例,探究在采取去骨瓣减压法治疗患者后预防脑梗死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进入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102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23~68岁,平均(34.9±3.7)岁;颅脑损伤成因重物高空坠落撞击伤43例;跌落伤47例;车祸12例;不同的致伤原因产生的疾病存在差异,脑内血肿52例;硬脑膜外血肿38例;脑外模下血肿22例;患者在受伤后的3~12 h内及时送入医院进行救治,患者GCS评分显示结果在3~8分之间。根据患者的收缩压的差异,将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的收缩压<15 mmHg,B组患者的收缩压在151~180 mmHg之间,C组患者收缩压大于180 mmHg;3组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常规检查,均不存在其他肝肾等器官功能异常情况,3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治疗方法

1.2.1 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 在患者手上后的2~12 h内及时对患者进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血肿,首先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定颅内血肿位置,选择患者仰卧位并且全身麻醉,患者的开颅切口从耳屏前1 cm颧弓开始,经过耳廓上方向后到达患者头顶骨的正中线位置,沿正中线向前到达发际线处;在颅骨上方开6个孔,制造一游离的骨瓣,从骨瓣旁沿着顶骨的正中线做出3 cm的切口,清理暴露的脑硬膜外的血淤,用弧形剪剪开硬膜,咬除蝶骨嵴,确定蝶骨嵴以及颞窝的位置,骨窗直径约为15 cm左右,清除颅内的坏死组织、血肿以及硬脑膜下的血肿,手术完成后进行常规的止血操作与减张缝合,选择患者颞肌膜进行脑硬膜上创口的修复与减张。

1.2.2 术后治疗 患者在行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手术后,给予患者脱水治疗以及血管扩张治疗;脱水治疗的主要方法是经静脉分别滴注甘露醇(国药准字H1102 0861)与甘油果糖(国药准字H20057114),甘露醇的用法用量为每次滴注125 mL,6 h滴注1次;甘油果糖的用法用量为250 mL/次,2次/d。血管扩张治疗的主要采用丹参(国药准字Z32020162)以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国药准字:H20065232)进行治疗,丹参用量为15 mL/次,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的用量为500 mL/次,1次/d。在患者术后的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分别对患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

1.3 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确定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脑梗死发生时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会显示出大面积低密度影,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行CT检查,比较3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昏迷程度GCS评分以及患者最终的治疗结果。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

A组与C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的高于B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2.2 3组患者GCS评分比较

B组患者与A、C两组的各项评分相比(P<0.05);而A、C 两组患者的评分相比较(P>0.05),见表2。

3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由于外力的巨大冲击导致的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其发病较急,病情恶化迅速,患者的残疾率以及病死率较高[4];患者在不及时医治的情况下极易导致残疾或者植物人,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5]。患者重伤后出现脑梗死主要是由于当外力作用时,患者颅内压会快速升高同时会出现脑疝,一部分神经组织会受到颅内高压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由于高压导致患者脑内的血液灌注不足,血压无法供给脑内神经组织的正常运作,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提高患者死亡的风险[6]。当患者的颅内压与平均动脉压相差无几时,患者的脑灌注压会低于20 mmHg,此时的脑组织会因为极度缺血最终导致患者的残疾甚至引发死亡[7]。

结果发现,A组与C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52.9%与50.0%(P>0.05);与B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17.6%相比,A组与C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的高于B组(P<0.05);在翟中文[8]的研究数据中显示,收缩压在151~180 mmHg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2.5%,而收缩压在150 mmHg以下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为52.5%,另一组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为47.5%,与该研究的结果相似;患者手术后对3组患者的GCS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B组患者与A、C两组的各项评分相比,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两组患者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实验结果的差异笔者进行分析,对于收缩压较低的A组患者来说,患者的收缩压较低会导致大脑自身的调节功能受到影响,血流无法完成对于受损组织的血液灌注,因而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对于收缩压较高的C组患者来说,由于收缩压高会导致颅内血压升高,此时脑内的血流灌注压力不能滿足脑组织的正常要求,易产生脑梗死的现象。由此可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收缩压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要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在150~180 mm Hg之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要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在150~180 mmHg之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脑梗死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69-2770.

[2] 沈佳,杨渭林,裘申忠,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97-3999.

[3] 张秀卿.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80-81.

[4] 郑伟杰,林运全,郑泽洲,等.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8例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381-1383.

[5] 张云侠,周修玉,刘传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26):68-69.

[6] 李瑞,戴如飞,蔡军.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颞顶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3,33(10):664-666.

[7] 夏熙双,吴星,董瑞,等.标准外伤大骨瓣改良术式治疗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45-4946.

[8] 翟中文.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发生的预防性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127-128.

(收稿日期:2017-06-22)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