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牧铁骑引发的震荡

2017-11-15张雪峰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游牧民族游牧长城

◎ 文 | 张雪峰 编辑 | 吴冠宇

游牧铁骑引发的震荡

◎ 文 | 张雪峰 编辑 | 吴冠宇

▲白雪皑皑的八达岭长城 摄影/北马/东方IC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游牧文明铁骑的冲击,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增强了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农业革命后,人们开始在水源附近苦心经营生存之地,他们修筑房屋、开垦土地、引水灌溉、种植庄稼、饲养家畜、贮存食品,逐渐聚集了大量财富。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拥有的物品数量,甚至超过一个游猎采集部落。整个地球表面约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约占了1.55亿平方公里,至公元1400年,农业经营所占的面积只有1100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

农民在自己苦心营造的孤岛之上,如守财奴一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土地、房屋、谷仓,在周围游牧民族虎视眈眈之下,恰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在工业革命来临之前,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冲突,这也是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消亡以及古印度文明中断的主要原因。

中华文明在夏商周时为初期,就被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游牧部族包围。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称北方的少数民族为“鬼方”。西周后期王室衰微,戎狄趁势灭西周,并大举进攻中原。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号召各诸侯国发起反攻,鏖战十余年才解除威胁。此后,东胡、匈奴、突厥、柔然、鲜卑、羌、党项、回鹘、蒙古、契丹、鞑靼、女真等游牧民族半环绕中华文明东、北、西部,如汹涌澎湃的大潮,一波接一波向中原农业文明袭来。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原各王朝就开始修筑长城,以秦汉明三朝最为突出。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统计的发展,学者发现长城的走向与年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竟然高度吻合。长城内外,截然两种气候环境,南面是季风区降雨充沛适宜农耕,北面是干旱区草场茂盛适宜放牧,长城不仅是一条战略防御线,更是一条气候分界线,大自然借人类之手用长城这样伟大的工程,划分出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随气候的变动而变动。自古以来,一旦气候出现剧烈摆动,不仅中原王朝必有大的震荡,长城的位置亦会受到影响,如明长城比秦汉长城位置偏南,就是因为明朝遭遇到“小冰河”气候,农牧分界线随之南移的结果。近代以来,有学者从数千年来气候变迁波动情况来研究其对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冲突的影响,他们认为每次的干燥周期,气候变冷,草原沙化,游牧民族由于生存条件恶劣被迫迁徙,造成一连串的南下与征服。如春秋战国时狄戎、匈奴的南下,公元4、5世纪的五胡乱华,12世纪女真、蒙古的强盛,及17世纪清军入关,都发生在气候寒冷干燥的周期之内,而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周期,也恰恰多是中原王朝强盛的时期。

陶俑。2016年月27日,四川成都博物馆“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摄影/黄金国/ FOTOE

这说明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争夺,是围绕着生存环境而展开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附近恰如一根弹簧的横面,游牧文明强大时,势力可达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承压的中原王朝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反击,如果帝国力量强大,可以把疆域推到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外,其反弹的力量,甚至像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世界性的大震荡。

从西汉武帝到东汉章帝的一百多年中,先后重用李广、卫青、霍去病、窦宪、窦固等将领,倾全国之力,对北方的匈奴发动一连串打击。“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唐朝边塞诗人豪迈苍劲的笔下显示出大汉帝国的尚武精神。西汉大探险家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有敦煌、平凉、定西、张掖、武威等,从这些城市的地名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咄咄逼人的强汉气魄。

在汉朝强大的军事打击下,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前者汉化,后者越过中亚地区,西迁至欧洲草原。欧洲草原的游牧民族日耳曼人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大批南下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曾经无比强大的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反复蹂躏下竟然解体,而强汉由于一口吞下了南匈奴也消化不良,酿成“五胡乱华”的局面。世界原本的一个整体,亚欧大陆东西两端两个强大的文明——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由于游牧民族的冲击灭亡了。

当欧洲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进入漫长的黑暗中世纪时,中华文明却迅速复苏了,并很快迎来了强汉之后第二个繁荣期——大唐盛世。唐代的繁盛得益于它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五胡乱华”期间,鲜卑贵族建立的北魏政权由于孝文帝拓拔宏的汉化改革走向强大,并很快统一黄河流域,而隋唐均脱胎于北魏政权。隋文帝杨坚因祖辈曾被赐鲜卑贵族姓氏普六茹;因此也称普六茹坚;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和奶奶均为鲜卑贵族。盛唐的包容、大气、诗性、开放、繁荣,均得益于它很好地解决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矛盾,并将两者融为了一体。

如果说在第一轮的东西文明较量中,大汉帝国通过压迫匈奴挤垮了罗马帝国;那么第二轮的文明较量中,盛唐帝国却在公元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中败给了新兴的阿拉伯帝国,唐朝势力退出中亚地区,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四年后,安史之乱爆发,盛唐由此转弱,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开始南迁。

宋在盛唐的基础上,攀上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顶峰,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也日益尖锐。由于北宋在建国时就没能收复长城一线的幽云十六州,使北宋王朝的国防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北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从这首词中,我们再也无法感受到汉唐雄风的豪迈洒脱,取而代之的是忧国怀乡的萧瑟悲凉。此后金兵渡过黄河灭亡北宋,蒙元渡过长江将南宋小朝廷压缩至珠江流域,涯山一战灭亡南宋。大明帝国晚期,女真再次从松花江沿岸起兵,一路攻破长城南下,铁骑横扫黄河、长江、珠江流域,最终将农业文明辗碎,游牧与农业两个文明在血与火中交融升华,它们共同作用形成的文明在苦难中涅磐重生。

汉代金饼,海昏侯刘贺墓出土。2016年3月29日,北京,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 摄影/ 聂鸣 / FOTOE

猜你喜欢

游牧民族游牧长城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都市游牧
守护长城
多元游牧
新疆农耕与游牧民族的饮食礼仪探析
西北游牧文化对春秋青铜带钩的影响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