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7-11-15彭庆敏李宏敏

长江丛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语种一带一带一路

李 想 彭庆敏 李宏敏

“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李 想 彭庆敏 李宏敏

“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经十八大确定的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进一步放大了我国大规模开放外交的布局,是我国通过海、陆两个走向延伸开发周边比邻和纵深其他国家经济贸易区域的重大经济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到的语种几十个,这为小语种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背景,从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必需条件、培养目标到如何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提出了对策和思考。力求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科学的指导方法,使小语种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收到实效。

“一带一路” 小语种专业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一带一路”东连亚太,西接欧洲,市场资源巨大,是中国未来经济的新增点,也是相关国家经济振兴的重要渠道,对保护我国重要能源的供给、支撑沿途国家盘活资源有着双重的战略意义,而语言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增加,正是“一带一路”背景牵动的结果。2016年上半年,“一带一路”新签合同标的额达到4000亿元,同比增长近60%,在此快速成长的对外合作时期,呈现出极度短板的是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对我们来说,如何指导小语种人才创新创业成为紧迫课题。

一、培养小语种创新创业人才所必需的四个要素

(一)外语跨界研究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民土民风和民俗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不仅在语言文字上明显不同,其宗教信仰也不尽相似。所以,教育培养上离不开对应的小语种国文化等多方面综合知识的灌输,减少或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熟悉小语种文化的语言跨文化的研究人才还处于相对稀缺状态。

(二)政治、法律的研究与翻译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和民俗习惯都有明显差异,高效能准确翻译交流语言文字,是未来经贸文化活动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不能因为人才缺失而造成经济文化交流的不良影响。为此,人才教育要围绕“一带一路”可能出现的政治和法律风险,加快这方面研究和人才的培养,这是未来人才满足与语种国对接的根本保证。

(三)金融与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在“一带一路”的未来合作中,国际贸易和金融类的研究人才不可或缺。值得提示的是,很多小语种国的贸易合作和金融运作模式尚未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小语种专业人才不能仅仅注重语言学本身,还要结合语言专业融入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能了解语种国金融和贸易运作模式的人才。目的是把规范的国际惯例带给语种国,并减少运作中的冲突和阻力。

(四)职业道德标准高和行为习惯好的人才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不可回避的主要活动。职业道德的优劣和行为举止都是不能忽视的人才条件。在培养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上,我们的高校必须把这一标准需求纳入教育课程,让小语种人才不仅拥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还可代表国家民族素养的品牌形象,把友好平等相互尊重的美德带给小语种国,同时也更了解别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二、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四个目标

(一)人格素养的培养目标

人的特质是由情商、智商、行为模式几方面的人格显像决定的。人格素养是对人才心理的一种改造和完善。学生的心智在完全成熟之前,需要人格素质的重组和升华,使其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同步积累和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复杂社会环境实践的需要,在人格素养的培养教育方面,要着重培养心理素质,强化坚韧耐久、不畏困难的品格以及“德行天下、我为人人”的全局意识,通过教育优化的人格,尽快成为内外兼修的合格人才。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

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注定了每一种人才都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才能适应快节奏的发展动态。新时期的人才认识事物和预判能力,赋予思维全新的内涵,这是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的基础。创新思维可以有效改变人的智能结构。因此,未来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思维品质方面要高于常规要求,小语种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必须采取与应用变化中的实践相适应的思维模式教育,开发应变的潜能。要提升人才的创造能力,不仅要开展直觉思维训练,更需要发散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训练,这也是教材选择上必须要强调的。适应未来的人才需求环境,我们在教育上不能忽略学生意识流领域的教育和培养,要让学生拥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意识,更要有端正的创新动机和创新目标,这一切都离不开思维指导下的创新潜能的释放。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必须植根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

(三)创新、创业能力目标

一方面,高校必须自觉转变人才教育观念,在创新创业能力上探索出创新的教育体系;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促进“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育的逐步转变。未来对创业技能的要求包括思想观念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创新素养条件、战略和决断能力、经营和管理水准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就要围绕提高学生这样的能力来选择,整个教育过程都必须贯穿始终地围绕这些创业能力展开。

(四)综合学识教育培养目标

在“一带一路”的经济活动中,对人才的需求不是用简单的“苛刻”可以解释,在大量的基础建设,例如不同行业领域的工程技术合作、项目设计管理、商贸洽谈等,不是通晓语言文化就可以很好地胜任岗位,还必须具有对该语种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文地理较好掌握的综合学识。甚至一个简单的民俗习惯都要有所了解和必要的认知,可以说,“一带一路”在贸易、技术、资本、货币、政策、宗教等诸多方面,无一不需要综合学识的人才支撑,所以,我们的教育承担着艰巨的使命。

三、关于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按照未来方向区分不同行业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小语种创新创业涉及到不同行业的创业去向,应结合行业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例如:金融、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商贸流通等都拥有各自的行业特点,这就要求必须突出行业和专业特点确定不同的指导措施。在关于小语种创新创业的趋向分析的多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专业、专属、专向”的指导更有利于吸收消化创业人才资源。国外的创新创业指导有很多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结合我国“一带一路”小语种未来对接方向就不难找到独具特色顺应人才需求的指导方法。

(二)整合“互联网+”的创业渠道资源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和未来创新创业的主题,特别是现代的商贸活动更是把互联网+作为首选的发展模式。有人认为“互联网+”对小语种的创新创业关系不大,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国内和“一带一路”小语种国家对接项目建设和商业贸易合作时,语言是先导,小语种是必备人才之需,借助“互联网+”巨大的支撑,小语种创新创业大有可为。为此,指导小语种学生借助“互联网+”拓宽创新创业视野和思路是非常有价值的选择。在国家大力提倡和鼓励当代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利好形势下,小语种可以借助诸多涉外型“互联网+”的市场资源,找到更多的用武之地。

(三)用学习+创业的思维模式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国外在借助远程教育方式完善本院校教学模式的同时,让学生转换身份角色,既当学生也当老师。“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的学生需要国外直接或远程间接地接受语言训练,而“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者同样需要学习汉语言和中国的其它文化,在交换学识过程中,学生的“接受”和“传授”都可以同步前行,有些学生不仅可以赚到学费取得“第一桶金”,还可以提前拓展自己的创业思路,学习+创业的指导方法,很可能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四)组建专门指导和研究机构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我国已有部分外语院校组建了创新创业学院,着重对国内外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和指导实践,突出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创业教育渗透、就业观念的转变和创业体验等特点,将这些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学生,科极大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想象力,拓宽思路,减少了创业弯路,获取了更多创业捷径。实际操作上,我们组建这一研究机构,不仅如法炮制地研究国内外前行者成熟的经验之谈,也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新情况、新方向、新机遇和新问题,从而在指导上更具适应性和先进性。

(五)依托创业专向课程教育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国内部分院校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教育项目KAB (Know About Business)来指导学生创业,包括从国外引进的“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先体验再讨论,注重创业技能教育,收效显著,我们不妨结合自身教育条件和新的需求分析所反映的需求在教学上有选择地介入相关实用模块来指导学生,在尝试中探索其可行性。

(六)以大赛和交流结对子等方式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业具有更优于他人的激情和想象,要让他们的所学所想找到展示应用的平台。很多院校开展的创业设计项目大赛、学生内外交流创业体会和结对子携手创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起来。院校老师负责负责协调服务和指导,帮助组织相关专家评估学生设计的项目,评价其应用于市场的可行性,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有效平台,变创业课程教师的单一方向的指导为接受启发相互整合智慧资源的新型指导方式。

(七)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项目虚拟立项指导小语种学生创新创业

“一带一路”引发的创业机会是前所未有的,潜在创业机会众多,方式、类别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对小语种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就要鼓励学生参与针对这些项目意向的虚拟项目设计,为将来对接做好模拟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上,早动手,早涉猎,这是一个更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法。前提条件是,要组建能够承担“一带一路”沿线重点项目的信息调研分析职能的组织机构,或主动与“一带一路”项目承办单位或经贸活动企业建立沟通机制,有理有据地引导创业者,使其成为有实际价值的指导手段。

“一带一路”机遇下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教育是全社会协调资源和国家配套政策共同整合才能顺利实现的。但就高校而言,还应该更多注重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一方面要立足于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善于掌握第一手信息,超前预测发展趋势,定期关注人才需求、国家政策变化,用数据说话,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做好创新创业规划,为其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王志远.“一带一路”的空间延伸与战略内涵[N].新疆日报(汉),2015-01-20.

[2]王瑾,等.“一带一路”战略外语人才素养要求及应对措施研究[J].现代营销,2016(06).

[3]毛国涛.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党史文苑(学术版),2010(06).

[4]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5]瞿振元.“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教育新使命[N].光明日报,2015-08-13.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编号:SZ201602。

李想(1985-),女,汉族,辽宁宽甸人,硕士研究生,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语种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