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不配与丧德行

2017-11-15夯石

北广人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约翰脸红荣誉

□夯石

我不配与丧德行

□夯石

19年前,笔者在《北京支部生活》(1998年第10期)发表《敢言我不配》一文,被众多报刊网络争相转载,说明敢言“我不配”者何其少也,更说明公理良知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927年春,来华考察的瑞典学者赫定,拟提名鲁迅先生为诺贝尔奖候选人。鲁迅答复说:“我不愿意如此。”并直言道:“诺贝尔赏金,我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古语云:知耻者近乎勇。现今某些人则是“勇”不知耻。见名利,“胆气”过人,对荣誉,巧取豪夺,早已丧失了脸红和自制的能力。别说90年过去了,就算190年后,鲁迅先生的“我不配”,依旧会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原因是敢言“我不配”者总是少数,而削尖脑袋、生挤硬钻、扯下脸皮攫名夺利者,却是不绝如缕。

促使笔者“旧文发新慨”的是北京卫视热播剧《最后一张签证》主演陈宝国最近的一番话,在被问到如何看待“小鲜肉”们拿片酬不拍戏、大面积使用替身等现象时,陈宝国表示自己的所有戏都亲力亲为,“这是德行,什么都可以,但不能丧德行”。

话不多,却掷地有声!其实,“丧德行”与“我不配”犹如“一理”的两面,可谓相反相成。敢言“我不配”的一定是不肯“丧德行”的;“丧德行”者永远不会说出“我不配”,此类人对是非、善恶、美丑,已“勇敢”到可以随心所欲进行反向操作的境界。常规的药物,如刮脸皮、戳脊梁,已治他不得。

说到演员这个职业,陈宝国坦言自己一直有一种“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要从拜读剧本开始,一直延伸到表演,到最后呈现给观众。就像你进入一个‘圣殿’,你是一个‘修行者’,你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如何高大,不要想用自己来代替角色。其实在我的每一次创作当中,警告自己比放任自己的成分要多得多。”

人生在世,无论穿梭职场还是行走江湖,的确要时时警告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别放任、别麻痹、别不知脸红。面对荣誉,敢言“我不配”;待人处世,不能“丧德行”。缘此,才会有源源不绝的向善和向前的力量。

猜你喜欢

小约翰脸红荣誉
喝酒脸红是真的会喝酒?
那件事真让我脸红
脸红
为什么害羞的时候会脸红呢?等
获得的荣誉
体育幽默
荣誉得主们都说了些什么?
打鼾
获奖荣誉统计
她们与荣誉如此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