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级日语教学中文化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2017-11-14董丽丽吴繁

现代交际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日语教学教学策略

董丽丽 吴繁

摘要:高校中级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与课外进行文化融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关联教学法、对比教学法、语句对比教学法、词汇对比教学法等,让学生能够加深对日语的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日语活动,为学生提供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平台。现文章主要针对高校中级日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融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1-0017-02

中级日语教学不仅仅只是日语用法、结构的教学,更是文化与交际能力的教学。日语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进行沟通交流。日语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日语。如果学生对日语背后的文化不甚了解,则难以使用日语进行正确的交流与沟通,甚至会造成误解。

一、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类别

第一,知识文化。知识文化是指日本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背景知识,如果大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缺乏知识文化则会导致日语阅读困难,出现理解的偏差。在中级日语教学中适当地导入知识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日语课堂变得更加丰富。第二,词汇文化。在日语中很多词汇蕴藏着深意。因此,在日语教学中需要融合文化,让学生能够明白词汇背后的含义。例如,“桜”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还会将人生比作“桜”,虽然樱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一周的时间,但是却开得十分绚烂,多姿多彩。所以,日本人认为人生要像樱花一样,轰轰烈烈地闯出一番事业。第三,观念文化。观念文化是大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重点,必须在中级日语教学中加以融合。例如,日本人在一起用餐后付钱时习惯“割勘”,即为AA制。日本人追求简洁、高效的生活,不愿意欠下人情债,所以吃饭的钱都是均摊,甚至可以在客人面前公开算账。

二、高校中级日语教学中文化融合教学策略

(一)日语教学课堂的文化融合策略

第一,关联教学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第一时间对与文化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解释与阐述,特别是需要对日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所展现的文化特点进行详细的说明与解释,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使用。例如,在讲解日语词汇うち的时候,要适当地引入日文中うち与そと和集団意識等概念。日本人往往都十分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属于某个组织,例如公司、集团等,而属于这个集团的则为 うち,在这个集团之外的则被称为そと。教师在词汇关联的情况下进行文化的融入就清楚地认识到うちの父等词汇,其所指为“我的爸爸”,同时举一反三在表达“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自然地联想到 うちの学校。

第二,对比教学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进行对比,以便让学生同时了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进而更加容易理解并运用学习过程中的词汇。例如,在学习到よくがりましたは等与气候、天气有关系的词汇或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日本人与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寒暄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人一般会问“吃饭了吗?”,而日本人见面打招呼则一般是询问天气,即为上文中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句子。这一习惯与日本四面环海气候多变的情况有关的。日本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耕社会,天气与收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日本人在见面之后一般都是先谈论天气,然后再进入主题。学生在了解了这一日本文化后,遇到日语外教或日文留学生也不会以询问是否吃饭来作为打招呼的内容,而是改用询问天气来自然地进入话题。[1]

第三,语句对比教学法。日语的语法相对复杂,往往是日语教学的难点。在日语课堂中教师不单单要进行日语发音、日语语法的教学,同时还应该对句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日语语法中的文化内涵,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避免“中式日语”的出现。[2]例如,在进行主动与被动关系的句法教学中,教师分析了主动施予与被动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讲解和梳理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要关注说话的人的态度以及背后隐藏的文化。由于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学生会做出“田中さんは私に中国语を教えてもらった”“先生、お荷物が重そうですね。持ってさしあげます”等句子。这种表述对于中国人的思维来说,是正常的,但是在日语中却是错误的表达。例如,在“田中さんは私に中国语を教えてもらった”一句中,日本人会表达为“私が田中さんに中国语を教えてあげた”,因为在日本人的思维中只有我主动服务别人,不存在别人主动要求我为他服务。所以,在句型“AはBに / から~てもらう”中,B不能是第一人称“我”;在“先生、お荷物が重そうですね。持ってさしあげます”一句中,日本人会表述为“先生、お荷物が重そうですね。お持ちします”。日语与汉语表述不同的原因在于日本人十分不喜欢影响别人,也不愿意欠下人情。假如使用汉语的表述方式则会有一种施恩于老师的态度,这样对于老师是难以接受的。而自谦语“お持ちします”则意味着是“我”意识到了需要帮助老师拎行李,而不是老师要我拎行李,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施恩于老师的情况。可以看出,日语与汉语表述习惯的不同完全展现了日本人谦卑、“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

第四,词汇对比教学法。在日语中词汇是最为基本的要素,也是承载日本文化的重要的介质。在中级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背后隐藏着深厚文化并且能够展现日本人思维与中国人不同的词汇来开展深入的讲解。不仅仅要针对词汇的发音、用法进行详细的论述,同时还要深入地挖掘词汇背后隐藏的文化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3]例如,“亀(かめ)”是一种动作十分缓慢、寿命很长、生存力很强的动物。对于日本人来说,龟是一种吉祥的动物,人们并不忌讳说龟,甚至还崇尚龟,龟是日本人十分喜爱的动物之一。在日本有很多人用“亀(かめ)”字来作为姓氏,例如“亀井”“亀岛”“亀田”“亀谷”“亀山”等。而在中国人的思维中“龟”是带有一定贬义的词汇,例如“龟儿子”“龟蛋”“缩头乌龟”等。而在日本文化中龟是崇高的,是具有仙气的动物,甚至有“亀の甲より年の功(姜是老的辣、人老阅历多)”等句子。

(二)日语教学课外的文化融合策略

高校中级日语教学的文化融合中课外教学活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课外作为第二课堂能够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在课外时间组织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日语角、编创日语短剧。教师还可以组织年级开展日语演讲大赛、日语歌唱大赛、日语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与内容的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同时强化学生日语的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外多多使用日语进行沟通。

三、结语

中国与日本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但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社會环境的影响,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中级日语教学中必须重视文化的融合教学,对日语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教学活动来进行文化融合,让学生能够了解日语背后的文化,进而更好地理解、运用日语。

参考文献:

[1]刘珏.日语教学中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文化导入——以“中日同形词”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5):66-68.

[2]万晴.论高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45+48.

[3]杜双成.论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3(5):151-152.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日语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