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柳先生传》之“三奇二美”

2017-11-14徐艳霞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柳先生隐士自传

徐艳霞

读书适意,醉酒陶情;安贫乐道,著文娱志。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隐士。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渊明以他众多诗作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品质,令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经典自传文章《五柳先生传》选材极精,造语极简,意足笔止,风神宛然。“三奇二美”赏析如下:

奇在多用“不”字句。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独立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课文举例,“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体现其淡泊宁静;“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现其恬淡自足;“不求甚解”体现其胸襟开阔,意存高远;“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体现其开朗乐观;“曾不吝情去留”体现其耿直率真。总之,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奇在读书“不求甚解”。

不能仅将“不求甚解”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作者是想表达读书却不死抠字句,而要求领会其真谛内涵。这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 ”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分,又不求利益,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一种反应。作者用凝练的笔法,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以他人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自传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这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一种反应。

奇在传记写法特别。

一般我们给人立传,要对这个人姓甚名谁,籍贯官位等作具体详细的介绍。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既不知其名姓,也不知其来历,让人感觉高深莫测,“神龙见首不见尾”,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的宅边有五棵柳树,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本文对陶渊明的三大志趣进行了概括描述,即读书、饮酒、著文章。虽然其生活“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

美在语言平淡自然。

本文多用四字词语,朴素质实。不讲究词藻色彩的华美。表现方式纯取白描,只用平淡的语言直叙情事,摹状物象,使人不觉有语言文字,而直触到其中的事、物、情。自然如清溪流水,读来没有吃力之感。就文字表现上来说,平淡自然是很难办到的。文字要运用到十分圆熟的地步,才能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所以它是文字的高境。“环堵”五句是写安贫。他吃穿住沒有一样不困弊不堪,却处之坦然。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平和的一面时说,他“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美在语言高度凝练。

本文对人物的描写,总结性语言较多。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勾画人物,却能做到形象丰满,性格鲜明。从性情品格到读书饮酒,作者没有写具体事实,但每一条都含有丰满的生活意境。作者提炼出来的结语,将陶渊明的生活情态化、形象化,显示作者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巨大能力。“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概括赞扬。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本文用凝练的笔法,向我们勾勒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以他人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自己对超凡脱俗的高尚的精神境界的坚守,用一种特殊的自传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抗争。endprint

猜你喜欢

柳先生隐士自传
陈独秀的自传缘何戛然而止
50 years of social distancing experience雪山隐士的50年隔离生活
隐士
云的自传
柳先生的正骨膏
《李敖自传》
五柳先生的“不”
捷先生的红宝石
隐士
邵洵美主编“自传丛书”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