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慕课研究综述

2017-11-14黄芳燕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9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图书馆

黄芳燕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 610039)

国内慕课研究综述

黄芳燕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 610039)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使得近年来慕课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热点。通过对2013年以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关于“慕课”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文献总体特征,发现了目前有关“慕课”的研究存在应用学科有限,涉及中小学及职业教育层面的应用相当匮乏,研究比较分散,缺乏完善的体系等问题,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有关“慕课”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慕课;文献综述;CSSCI;信息化;教学改革

慕课是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或 MOOCs) ,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学习、在线视频。它体现了信息技术革命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受到很多学者的推捧,由此很有必要对近几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本文收集了CSSCI收录的近五年来有关“慕课”的研究文献,通过这一收集和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现阶段关于“慕课”的研究现状,从而从这些现状中探讨未来在慕课研究上的研究方向和应该注意的地方,进而能起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的作用, 而且还能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在现代信息化环境大背景下,这对推广“慕课”,以及进一步完善其教学体系都将发挥重大教育战略意义。

1 研究方法和过程

1.1 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文献来源主要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从CSSCI检索入口,输入“慕课”,我们可以得到自2013年以来所有收录的有关慕课的文献,依据来源文献检索,显示相关文献485篇。

1.2 文献总体特征

1.2.1 文献时间和期刊分布

CSSCI收录了自2013年以来国内所有的和慕课相关的文献, 其具体论文发表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 “慕课” 这一研究话题从2013年至2015年呈迅猛发展趋势, 仅2015一年中, 无论是总篇数,还是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均达到研究最大值。而2016年至今对其研究则有所下降。

1.2.2 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3年CSSCI中收录了3篇有关“慕课”的期刊,主要涉及对慕课的探索。苏辛的《慕课来了》一文中提出了现今人们对“慕课”的争论,中国高校这些年来在资源共享方面取得的实际进展,总体来看还是十分有限的。就算是后来出现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虽然它也是中国高校资源共享的一个方面,但是有学者提及,它们幕后的推手多为政府。由此可以看出,这一进展,其实是行政手段下的结果,并非是大学生的自觉参与。这样一来,更与大学理念尤其是大学所秉持的价值取向无关,其动机在不少人看来甚至有些可疑。但就我而言,动机可疑,但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慕课上的内容多种多样,学生选择的空间很大。学生按照自由选择,教师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是。老师上得好自然会有很多学生去学习,相反,学生也不会盲目跟风。毕竟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价值观。而后面的两篇也提出表示对“慕课”的担忧,对于“慕课”这一热潮,人们需要的是冷思考。

2014年是CSSCI收录有关“慕课”期刊最多的一年,比上一年翻了10倍多,也是近年来的巅峰。这些期刊文献中,涉及内容广,但涉及层面小。其中涉及中小学教育层面及职业教育层面的应用相当匮乏。从表2中可以看出,期刊有一半涉及的是高等教育。众所周知,高校中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设备都较先进且完备,而且有众多专家学者喜欢研究新技术和新理念。这样一来,就对于新兴的领域具有优势。而且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而中小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群体, 其对新兴课程改革领域具有极大的兴趣,对慕课的研究也是极为重视。但是要注意中小学学生群体的特点,中学生心理各方面情况复杂,需要综合考虑。

表1 2013年至今CSSCI来源期刊关于“慕课”的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年代 期刊数 总篇数 学科门类 期刊2013 3 4 1 1 2014 40 88 3 2 2015 0 175 0 0 2016 0 166 0 0 2017(截至7月) 0 54 0 0

表2 2013年至今CSSCI来源期刊关于“慕课”的研究期刊中涉及的教学层次

年代 小学 中学 大学 职业教育2013 0 0 0 0 2014 3 2 17 1

从这些期刊内容来看,极大多数以高校为主。比如潘燕桃,廖昀赟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其中主要分析了慕课以及其特点等,从而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系列慕课联系起来。还有是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的《“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里面提及大学课程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校教育想要在人才培养,学习评价,课程设计及教学模式下取得大变革,需进行深入思考和加大研究力度。这些都体现了“慕课”与高等教育的联系。慕课与高校课程的紧密结合,不仅发挥了信息时代下大数据的强大作用,而且有利于高校课程的改革和完善。

在“慕课”这一大数据平台下,它更多地是以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让学者受益。它涵盖的知识面广,选择性广,类似于现今的电子图书馆。由此,在这些期刊中,有大部分是有关“慕课”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的,或者说对现在图书馆的改革和改进。比如说,在秦鸿的文章《MOOCs的兴起及图书馆的角色》中,重点探讨了图书馆在MOOCs浪潮中扮演的五种主要角色:版权顾问,信息素养培训师,多媒体制作指导师,学习场所提供者,课程内容提供者。由此提出:图书馆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参与到MOOCs的发展中。不仅如此,秦长江也发表文章《网络在线教育课程:图书馆的机遇与作用》。此文探讨了网络在线教育课程给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分析图书馆参与、整合、组织网络教育建设中的作用及服务创新方法和措施。将慕课与图书馆结合,利用了大数据的特点,丰富了图书资源,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使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这就是2014年期刊中的大致内容。往后的几年中,从表1中可以看出,并没有相关期刊的刊登。

1.2.3 研究的对象和领域

通过对2013年以来CSSCI收录的关于“慕课”近485篇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得出了43篇相关期刊,见表2。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有关“慕课”的研究都与高等教育有关。追根溯源,是因为高等教育在研究人员队伍和具体实验条件上都相当完备,高校研究人员对“慕课”的实施和研究比较方便、灵活且便于操作,学校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平台。而中小学校平台低,有部分教师水平也相对较低,实施条件受限,自然相关的研究涉及就不多。再者中小学生尚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期,自控力还不够,同时也会加大家长的负担。所以,综合考虑,慕课在中小学的运用还需好好规划。从2013年至2014年的期刊中,研究学科覆盖了教育学、思想政治、图书馆学和网络教育资源涉及与开发等。而后的几年中,相关研究仍在继续,文献有涉及到其他学科,但在期刊中并没有进展。

1.2.4 文献研究现状

从历时的角度看,有关“慕课”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从其收录的期刊大致可以发现,2013年3篇主要是关于“慕课”的探讨和反思。2014年收录的期刊深入对“慕课”的研究和分析,并与现代高等教育联系起来。从这些期刊中可以看出,对“慕课”的研究不仅广度,深度都有拓展。2014年后至今的其他文献对“慕课”的研究范围更广泛。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有关“慕课”的研究深度加强。从浅显地探究“慕课”的价值,再到对其的思考,一步步前进。在深度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到教学和图书管理上。对于与图书馆的关系上,相关期刊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同时在于高等教育的结合中,见解也越来越客观和全面。

1.2.5 问题

虽然近些年来有关慕课的研究不仅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有很大提升。不可否认,慕课有有利的地方。首先它能够为学习的人提供方便,他们可以带着各种目的进入课堂学习,能够自主选择想要的学习的内容,能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被动传统的课堂变成主动积极的课堂,学生能成长得更快。这确实也是教学上追求的一个完美的学习模式。其次,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因为其跨越时间和地点的界限。学生能够免费听世界知名学校的公开课,这给普通学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带来十分大的福利。最后,慕课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大数据时代下,慕课最初就带有经济目的,但其局限性不能忽视。

慕课是高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它体现的是一种技术,由此永远只能是“技术”,人作为有意识存在的生物,是技术很难取代的,它也很难代替人去发挥这一作用。只有做到“技术”与“人”的完美结合,才能使“慕课”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而且,当前慕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诚信问题、 课程质量保证问题、评估机制和标准问题、创新性问题、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问题、课程受众高要求问题、课程定价问题、利益分配问题、课程内容的修订与调整问题、多线程学习问题,等等。再者,慕课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同样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高校教师的授课面对的是来自各个地方各种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光环效应无法同学校比,网络的共享和开放是对于他们的新一轮的挑战。然后,说起慕课与中小学教育的结合,还需要具有更多的创新。由于中小学课程较单一,课程内容以基础课为主。加上现在培训机构密密麻麻,慕课在中小学教育上的运用可能进程会更加缓慢。最后,虽然慕课上有很多免费资源,但其最初开创目的也为盈利,带有一定的社会性。由此,慕课在学习上还有局限,与学校教育的结合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2 结论

信息时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以及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要求使得慕课在教育领域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借助现代科技使得教育资源共享化,开放化,合作化。但是要打造适用于各个阶段,被各个层次的学者们接受,慕课还要多加改进和探索。目前的研究,把慕课与高等教育相关联,使得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同时老师也会在各种压力下提高自己的能力,为现在教育体制增加活力。在不断的研究中,不仅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而且对该领域有着更深入的研究。不仅研究了怎么结合,还研究怎么运用和结合更好。与图书馆的相关联系研究,对于学习者有巨大用处。与图书馆的合作,可以为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提供丰富资源,图书馆资源的丰富,可以增长中学生见识,拓宽其视野。综上所有的研究,有关慕课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但是,在这方面有进步,还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努力。慕课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空间,研究者们需要对其他环节进行更全面更系统化的探索和运用。

[1]齐石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7.3:12-18.

[2]司马志广,马秀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文献综述[J].资源建设,2015.9:50-51.

[3]尹达.“慕课现象”的本质阐释、现象反思与未来展望,[J].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2015(5):59-63.

[4]秦长江.网络在线教育课程:图书馆的机遇与作用[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4.11.

[5]秦鸿.MOOCs的兴起与图书馆的角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

[6]潘燕桃,廖昀赟.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慕课”化趋势[J].大学生图书馆学报,2014.4.

[7]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

[8] 苏辛.慕课来了[J].中国远程教育,2013.7.

G434

A

1003-2177(2017)09-0044-03

黄芳燕(19 92—),女,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期刊审稿进度表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
去图书馆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