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76例临床护理分析

2017-11-13孙群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糖尿病

孙群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2.111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呼吸功能、血糖水平改善效果的差异性。结果 护理前2组FEV1、FEV1/FVC、FVC等呼吸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进行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FBG、2 hPG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组间进行对比,干预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 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b)-0111-02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发作时间每年持续≥3个月。其主要是由感冒、气温变化导致的,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晚期随着机体炎症感染的逐渐加重,发作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主要表现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病情严重者还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糖尿病同样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其病情发展的表现出缓慢进行性的特征,需终身进行治疗[1]。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该文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研究,入选标准:①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及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②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配合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疾病、肺脓肿、肺结核患者;②妊娠、哺乳期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依从性不佳。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常规组男16例,女22例,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8.2±7.1)岁;慢性支气管炎病程2~10年,平均(6.9±1.5)年;糖尿病病程3~9年,平均病程(5.3±1.2)年。干预组男18例,女20例,患者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57.4±7.1)岁;慢性支气管炎病程2~11年,平均(6.8±1.4)年;糖尿病病程2~8年,平均病程(5.2±1.1)年。在一般资料统计对比上,常规组与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系统性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协助其进行相关常规检查,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严格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等。干预组应用综合护理:①心理指导: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二者均属于需长期治疗的疾病类型,彻底根治率较低,疾病反复发作,再加上用药过程中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患者记忆出现烦躁、压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交流,将疾病的发病和治疗机制进行详细告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心态,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治愈的信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保持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②呼吸道护理干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能量消耗明显大于常人,呼吸疲劳现象严重,排痰能力不佳,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有效排痰方式进行指导,使其呼吸道保持畅通状态;支持和鼓励患者适当进行呼吸训练或有氧运动,增强机体体质和免疫力,对呼吸功能进行改善。③药物指导: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本着二病同治的原则进行治疗,用药方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要求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合理应用胰岛素,定时进行血糖常规、痰菌等相关检验,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监督,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予以抗感染药物,禁止滥用抗生素,以免形成抗药性。④糖尿病护理指导:注射胰岛素是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方法,而应用胰岛素过程中出现过敏、胰岛素水肿、低血糖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身体不适,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⑤饮食及运动指导:嘱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以加快胃肠蠕动。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以使患者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需求得到满足。要求患者按时按量进餐,禁止刺激性食物,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鼓励其在身體情况允许下进行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糖尿病症状,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质,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前后对患者FEV1(1 s用力呼吸容积)、FEV1/FVC(1 s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VC(用力肺活量)等呼吸功能进行检测,并予以组间比较;护理前后均于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外周静脉血,采用血糖检测仪对患者FB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血糖)进行检测。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呼吸功能相关指标、血糖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x±s)加以描述,对比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2组护理前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

将2组护理前的FEV1、FEV1/FVC、FVC等呼吸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比较,干预组与常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所示。endprint

2.2 对2组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进行比较

将2组护理前的FBG、2 hPG水平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2组护理后的FBG、2 hPG水平进行比较,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2所示。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質量。由于两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因此必须按照双病同治的基本原则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和抗生素。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病情,提高临床疗效[5-6]。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明显不同,其不单单是疾病的护理,还融入了人性化因素,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观察,可有效保障患者的良好心理,促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分别采取个性化护理措施,并进行用药和饮食、运动指导,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切实提高其生活质量[7-8]。

由该组实验结果可知,干预组护理后的FBG、2 hPG明显低于常规组,其FEV1、FEV1/FVC、FVC等呼吸功能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可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有利于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亚男,张超杰,付巍,等.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100例临床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7(24):190-192.

[2] 李郁香.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4):166.

[3] 孟雪.2型糖尿病合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临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4,35(18):95.

[4] 贾静.2型糖尿病合并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6(23):241-242.

[5] 邢丽芳.协同护理方案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5,34(32):168-170.

[6] 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7] 于培慧.对38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10下半月刊):263-264.

[8] 刘华林.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对小儿支气管炎的护理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596-11597.

(收稿日期:2017-05-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