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分析及启发

2017-11-13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5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利用

吕 元

(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天津 300350)

·设计与探讨·

日本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分析及启发

吕 元

(天津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天津 300350)

通过分析日本城市垃圾管理机制,探究其机制形成过程、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城市垃圾管理机制提供启发和借鉴,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建设循环型社会提供参考。

日本城市环境;垃圾分类;循环再利用;垃圾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与日俱增的城市垃圾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城市垃圾管理与处理需求已经日益紧迫,也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日本在二战后,经济逐步恢复并高速发展,并较早地面临了城市垃圾的增加和多样化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日本目前在推行环境法制管理、垃圾分类、环境教育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思考、分析和借鉴。

1 日本城市垃圾管理体系的形成

在日本,其优美的市容、整洁的街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日本先进的垃圾管理系统机制并不是一夜之间实现的。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到,那时的日本也存在随处乱扔垃圾的情况,在体育场、街道等公共场所,散落着各种垃圾,当时的日本城市环境并不比现在的中国好。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日本的国策都是从战争残骸中复苏而优先发展经济,对环境污染问题视而不见,城市垃圾只是进行简单的收集填埋处理,或粗暴地焚烧处理。1971年在东京爆发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抗议活动[1],时任东京都知事的美浓部甚至提出“垃圾战争”的口号。当时大量垃圾焚烧厂集中分布在于江东区等海湾地区,东京试图将全部垃圾都送到该地区焚烧。而这些未分类的垃圾中残存有很多垃圾渗沥液,由于当时很难进行完全燃烧,最终大量排放的黑烟,在海湾地区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和卫生问题。因焚烧能力不足,部分垃圾被直接填埋在东京湾,导致填埋场周边环境严重恶化。杉并区也曾经有规划在本区内建造1座垃圾焚烧厂,但由于市民的反对而没有建成。江东区的民众认为,杉并区把本区垃圾处理的问题推给别的地区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所以发起了大规模抗议活动,阻止来自杉并区的垃圾运输卡车进入该区,进而造成了大规模的混乱事件,后来人们称之为东京的“垃圾战争”。不仅东京,在广岛等地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垃圾战争”。

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资源匮乏的缺陷日益突出。于是,日本把目光投向了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尤其是一些富含稀有金属的电子产品,如果不进行回收利用,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20世纪80年代,各行各业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试运行,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回收,设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进入90年代后,日本政府又对以往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了反思总结,提出了3R政策[2],而后逐步演化为5R原则而深入人心。并通过长期的积累,逐步形成了一套基本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回收利用的法律保障体系。

2 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

垃圾分类回收是日本垃圾管理机制的核心。一方面,由于日本各地“垃圾战争”频发,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无论填埋还是焚烧,垃圾处理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是否可以把需要处理的垃圾总量有效减少。另一方面,日本本国的资源严重匮乏,而垃圾中的大量资源循环利用,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975年日本政府发布了紧急情况宣言,在广岛率先开始进行五大种类垃圾的回收试点。5类垃圾分别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性垃圾、大型垃圾以及有害垃圾。

日本的垃圾分类机制,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2.1 措施得当

在机场、地铁站、购物中心、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分类式垃圾箱都合理地设置在显眼位置,每个垃圾箱都有明确的分类标准。为了人们理解和辨认,垃圾桶的下半部是透明的,人们可以通过垃圾桶内已有的垃圾辨别。同时,每个垃圾桶上都配有明显的文字和图形标志,只要看图就知道自己手里的垃圾该投入哪个垃圾桶。另外,一些细节的设计也充满了温暖,“报纸、杂志”、“瓶、罐”2个垃圾桶的投放口做成了与所对应垃圾形状相似的或扁或圆的形状(如图1所示);饮料瓶的标签都可以轻松撕开,方便回收[3]。相对于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虽然部分街道和公共场所也设置了分类型的垃圾桶,可是采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模糊表述,让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确定自己手中的垃圾属于哪种。

图1 日本某公共场所的分类垃圾桶

而日本的街道上往往看不到垃圾桶,这迫使人们将垃圾全部要带回家自己处理。而严格设定垃圾分类的时间规定,又迫使人们养成合理的垃圾投放习惯。如果错过了某种垃圾每周的回收时间,就必须要等到下周。这都是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垃圾回收体系而采取的强硬措施。如东京新宿区在周二和周五是可燃垃圾的排放日,周四和周六分别为可回收垃圾(资源垃圾)和金属陶器玻璃类垃圾的投放日,而且必须在8点前[4]。日本国土面积小,城市人口密集,按时有序地回收垃圾对居民生活也至关重要。

对于一些特定类别的垃圾和大件垃圾,需要收取额外的处理费用。如电视、空调等家电垃圾,如果要处理,都必须按规定交纳额外的处理费用。这也让民众的垃圾处理意识和行为,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2.2 分类细化

日本目前通用的生活垃圾分类为:可燃性(厨余垃圾、纸屑、木块等)、不可燃性(陶瓷、玻璃、金属、塑料等)、大型垃圾(家具、家电、汽车、被褥等)[5]。从居民和负责垃圾收运的机构都有必须严格按照分类标准及其对应的时间投放和收集垃圾。

各类别还会细分为十分精细的类别,例如废旧电池,有专用的黄色垃圾桶,其设有3个投放口,分别为普通电池、纽扣电池和其他电池[5]。日本的塑料饮料瓶需要分成瓶盖、塑料标签和瓶身3部分分别回收。日本快餐店内用餐后需自己倒掉餐盘里的杂物,同时要进行分类:纸盒纸杯等为纸制品,杯盖、吸管、餐勺等为塑料制品,冰块和饮料为液体,剩余餐食单独收集[3]。一个香烟盒,盒子是纸,外包的塑料薄膜是塑料,封口处的那圈铝箔是金属,那么就要分为3类丢弃[4]。

各地区的分类细化标准也有一些区别和地方特色。如横滨市把生活垃圾分成10类,政府向市民分发了分类手册来说明,其内容极其具体精细。如女用的长筒袜如果只有一只,应可燃物处理,如果是一双,应按废旧衣物处理;男用的领带可按废旧衣物处理,但在回收之前,必须要把领带洗干净并晾干[6]。

2.3 文化引导

日本对于国民的环保素质教育十分重视,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孩子垃圾分类的方法,灌输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而且日本资源贫乏,国民从小就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同时,日本文化中本身就包含“不应给别人造成麻烦”的成分,日本人随时都在反省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给别人带来不便。“对不起”和“谢谢”是日本人每天重复率最高的话[3]。因此,在处理垃圾时日本人也会考虑自己是否给别人造成麻烦,所以每个人都会在丢垃圾前对垃圾做一些分类和处理工作,如回收废电器前,会将电线捆绑在电器上;丢弃的喷雾器,一定要扎个孔,以免出现爆炸。

在日本,垃圾经过回收再利用后生产的产品,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人们也以使用再利用产品为荣,而更不会因该产品是经垃圾再利用生产的而有任何心理障碍。

3 垃圾管理的法制体系

日本早在1970年12月25日就颁布了《废弃物处理法》,当时的日本垃圾处理问题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这一届的国会又被称为“公害国会”。《废弃物处理法》经过多次修改,日趋完善,最近一次修改在2008年5月。1991年颁布的《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使得资源再利用的概念首次在法律中得到体现。1994年颁布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环保的基本理念。1995年颁布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1998年颁布了《家电再利用法》,2000年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被全面修改为《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该年也被称为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元年”,垃圾管理的法制体系基本建立[7]。

日本的垃圾管理法制体系,在《环境基本法》的原则下,基本上分为图2所示的3个层次[7-10]。

图2 日本的垃圾管理法制体系

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为2000年12月起颁布实施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该法明确了建立循环社会的政策措施:减少垃圾产生量;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垃圾产生者责任;在产品回收利用到评估的整个过程中增加生产者责任等。

第二层次为综合性法律,包括《废弃物处理法》和《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第三层次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包括《家电再利用法》、《建筑再利用法》、《汽车再利用法》、《环保商品购买法》、《食品再利用法》、《容器与包装再利用法》等,由此,日本垃圾管理的法制体系趋于完善,对垃圾的生产、分类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的整体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起到了制度保障。

我国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然而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对于循环经济的相关指标只停留在工业领域;对各行业垃圾产生和循环利用缺乏足够明确可行的指导标准;缺乏对垃圾的生产和丢弃规定明确责任和可行的承担方式;缺乏对环保商品的生产、购买予以相应的鼓励措施等。

4 对我国垃圾管理机制的启发

4.1 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下建立系统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却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成为公民行为的准则。其重要原因就是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还有待完善,在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下,还需要设立完备的基本法和专门法律。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和管理体系,不仅仅是依靠公民的自觉,更是以具体明确的法律条款和严格的监管机制为保障的,无论行政推动、宣传引导还是规范民众行为,都是在法律保障下进行的。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作为一部总纲性质的法律文件,还无法独自承担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任,其条文不够全面,规定不够具体,造成其可操作不强。而日本的垃圾管理相关法律体系,同样是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纲领为出发点,逐步细化明确为可操作性的条款,故值得借鉴。

4.2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的标准化管理

日本的垃圾分类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一方面,其对垃圾的分类极其具体,另一方面,对垃圾分类的投放口、回收时间十分明确。这就可以使垃圾中可回收的部分得到及时的最大限度的回收,有效减少了焚烧和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同时,也改善了垃圾回收的秩序。而国内许多大中城市,虽然试行了垃圾分类回收,但只是模糊地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匮乏的大多数民众,根本无法有效实现垃圾的分类。与此同时,前端的分类回收后需要后端的分类处理利用体系作为支撑,而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循环利用体系,各地各行业的循环利用情况大不相同。应建立各地各行业间通用的参考指标体系,通过标准化的指标,如循环利用率、资源生产量、CO2减排量等,来对分类循环利用的各行业提供指导,从而使前端的细化分类体现减量效果和经济价值。

4.3 全民宣传引导下的文化建设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全社会性的工程建设,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这就必然受到社会文明程度和民众素质的制约。日本人从小就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政府经常组织各种垃圾分类的社会活动,在宣传攻势上从不吝惜投入成本,在全社会都始终营造着垃圾分类处理的大环境。同时,在垃圾分类回收方式的引导上十分用心,各地都有指导垃圾分类回收的手册,公共场所的垃圾桶标识明显。我国政府虽然也进行过类似的垃圾分类宣传,但力度还远远不够,未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是基本素质,随意丢弃和错误投放垃圾可耻的社会氛围。甚至没有引起全社会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视。正如网络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巨大关注度,目前的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只能让社会民众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浮于表面,而未触及内心。这样即使部分人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好处,也会觉得“其他人都不进行垃圾分类,就算我一个人努力做到也无济于事”。所以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垃圾分类的社会潮流。

4.4 加强体系建设

城市的垃圾管理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分类回收管理、后端处理再利用、宣传引导、法制保障、经济手段……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日本的垃圾管理机制之所以先进,其核心就是全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这项行为高度认可并各尽其力。如塑料饮料瓶的生产商会为了方便分类回收,将标签做得容易撕掉并显著说明其撕开方法[3];可回收利用的商品,虽然在成本和价格上都会较高,但其显著标识的“可回收”字样和标志,却成为其推广销售的卖点;城市的摄像监控系统被充分利用到监控并追究违反丢弃垃圾的行为……而反观我国,在城市垃圾问题上的管理体系还比较混乱,仅靠一纸政令还远远不够,法律保障、行政推动、全民参与、企业责任等环节缺一不可,相关各界还需在细节上用心、投入、设计周全。

5 结束语

日本也曾经历过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曾面临我国正在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且日本的文化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其城市建设和社会模式与我国有较深层次的相似之处。虽然日本的城市也有卫生死角,但其垃圾管理机制已经趋于成熟,其中诸多方面都为我国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垃圾问题提供了借鉴。我们应在各环节上取其精华,使城市垃圾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并向积极方向发展。

[1] 王文培.日本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2] 黄健,万勇,马廷灿,等.3R政策提升日本资源使用效率[J].新材料产业,2009(5):50-55.

[3] 季天也.在日本感受城市细部[J].环境与生活,2014(Z1):30-33.

[4] 潘宗瀚.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对中国的启示[J].商,2015(6):94.

[5] 王薇.浅析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7):6-7.

[6] 周宏,涂晓玲.日本生活垃圾的管理及处理[J].城市问题,2007(7):89-92.

[7] 张佳梅.从法制来看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J].科技创业月刊,2011(17):114-115.

[8] 李海军.日本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理念下的分类垃圾处理模式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11):72-73.

[9] 何晟,钱丽艳.东京23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启示[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45-48.

[10] 王子彦,丁旭.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及对策:对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的借鉴[J].生态经济,2009(1):176-178.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 of Japanese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Lü Yuan
(Tianjin Te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Tianjin 300350)

According to the waste management mechanismsin Japan,th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Chinese management mechanisms by discussing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mechanisms,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recycling system,and juristic guarantee system.It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and building circular society.

Japanese urban environment;waste classification;recycling;waste management mechanism

X32;X799.3

B

1005-8206(2017) 05-0054-04

2016-09-14

吕元(1983—),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热物理、清洁燃烧技术、生物质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