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蒙特威尔第“第二常规”看早期意大利歌剧创作艺术风格

2017-11-13陈湘辉

黄河之声 2017年16期
关键词:威尔第牧歌蒙特

陈湘辉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从蒙特威尔第“第二常规”看早期意大利歌剧创作艺术风格

陈湘辉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蒙特威尔第作为西方音乐史上一位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创作风格被看作是文艺复兴晚期通往巴洛克时期的一座重要的艺术桥梁。蒙特威尔第提出并采用的新创作风格“第二常规”在其作品中有最充分的体现。其对早期意大利歌剧创作艺术风格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作曲家以及各乐派歌剧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蒙特威尔第;第二常规;早期;意大利歌剧;创作

在世界音乐文化历史中,不同国度和种族、不同地域和语言所产生的音乐形式也有所差异。从古希腊、古罗马起源的西方音乐,至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和18世纪巴洛克初期,逐渐进入了另一个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家当属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他的音乐创作被看作是文艺复兴晚期通往巴洛克时期的一座重要的艺术桥梁;他独具鲜明个性的创作手法“第二常规”,为早期西方歌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在西方歌剧的发展与革新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一、蒙特威尔第生平简介及歌剧创作概况

(一)蒙特威尔第生平简介

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2年)是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被音乐史称为“确立了近代音乐方向的划时代的伟大音乐家”[1]。蒙特威尔第出生于1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克雷蒙纳的一个外科医生的家庭,父亲从小就将他送到当地的大教堂接受音乐的训练,16岁时就已出版了自己创作的三卷音乐作品,随后创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作品大多是世俗音乐体裁——牧歌,其也因此成名。16世纪欧洲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影响着欧洲音乐及宗教音乐的发展,强大的宗教势力束缚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发展,也束缚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蒙特威尔第因从小就耳濡目染,一生受其神圣而又严肃的宗教音乐的影响,这也是创作形成隆重而严肃音乐风格的原因。作为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摆脱宗教束缚的新音乐的倡导者,他提出“两种常规”的创作思想并采用独具匠心的“第二常规”创作风格,对歌剧、和声学、交响乐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牧歌创作是文艺复兴晚期音乐体裁的巅峰,而巴洛克初期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创作了9部牧歌集,超过250首牧歌、21首宗教牧歌、21首三重唱、15首三声部谐谑曲、10首二声部谐谑曲、近百首宗教作品、2套尊王颂以及其他很多声乐作品,但是他从未写过纯乐器作品。20世纪杰出的音乐学家保罗·亨利朗评价这位跨时代的音乐大师的时候说:“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不仅是杰出的音乐家,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追求理想时能冥思苦想、有诗意的凝聚、严肃认真、百折不挠。他才是第一个复活古典悲剧的精神、创造既古典又现代的音乐戏剧的艺术家,不是佛罗伦萨的文人雅士。他是音乐的埃斯库罗斯,这位富有创造力的音乐天才的目的不是实现遥远的过去的理想,而是表达自己身上的生命和热情”[2]。

(二)蒙特威尔第歌剧创作概况

在歌剧创作史上,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强调戏剧性音乐表现手法,并运用到作品中的作曲家,在巴洛克初期,为革新常规发展以及歌剧创作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6世纪意大利牧歌是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世俗声乐体裁,蒙特威尔第则是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晚期牧歌的主要作曲家之一。他的牧歌创作在继承和发展了牧歌中期作曲家罗勒的创作风格基础上,除了歌词的体现之外,还注重作品整体的戏剧性。

1600年上演的《尤里迪茜》,由斯特里乔编剧、里努奇尼作词、佩里和卡契尼作曲,是第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歌剧作品。但这部作品只是恢复当时古希腊悲剧而创作的实验品,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却为真正歌剧的诞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音乐史上认为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奥菲欧》才是第一部歌剧。它以希腊神话传说为题材,完美的将音乐和戏剧融合一体,被认为是西方音乐史歌剧诞生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歌剧。在此创作上,便凸显出蒙特威尔第将人物及剧情矛盾冲突,上升至“戏剧性”的风格,其大量牧歌的创作经验,丰富地刻画了奥菲欧的音乐形象。科诺尔德《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蒙特威尔第》中谈到:“如果将早些年出现的那些无疑是第一批歌剧的音乐戏剧作品忽略不计的话,蒙特威尔第的《奥尔菲斯传奇》揭开了新剧种的序幕。”[3]

二、蒙特威尔第创作风格的革新

(一)革新背景

16世纪的作曲风格是帕莱斯特利那为代表,建立在复调对位音乐风格上,其作品中有体现协和与不协和音。在巴洛克时期有着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当时出现的两种作曲常规,被视为真正意义上歌剧过渡的标志之一。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们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使音乐更好地强化歌词,于是对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作曲规则进行了大胆地革新,开始尝试并实践不同的艺术观念与表现风格。蒙特威尔第为了更好地表现歌词的内容,在他的《牧歌集》第四卷中大胆地运用了不协和音的作曲手法,使新作品的出现遭到了意大利理论家阿图西最激烈的批评,但与阿图西在音乐创作思想的争论,并没有阻止新的音乐创作实践的发展,随着蒙特威尔第牧歌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与喜爱,逐渐凸显出他的创作观点。因此,蒙特威尔第在1605年第五卷《牧歌集》的前言中提出了“两种常规”的创作思想。此外,“第二常规”思想根源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他推崇柏拉图的音乐思想,认同柏拉图提出的音乐“模仿说”,强调音乐要激起听众的情感,强调音乐服务于歌词、表达情感的理念[4]。而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了对“歌词与音乐”关系的探讨,这种关系原则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重新唤醒。被认为是“第二常规”先驱的意大利作曲家罗勒,在他的作品中便已显露出遵循这种常规的开端,而作为他学生的蒙特威尔第,则将这种常规在洛克时期自己作品中的体现达到了一个顶峰。

(二)创作风格“第二常规”的特点

1.歌词与声乐的关系

蒙特威尔第的作品从传统的创作手法出发,加以革新,以歌词占主导地位,使音乐服务于歌词,其反映出当时意大利牧歌与声乐作品创作中艺术观念及创作实践的演变过程。蒙特威尔第认为音乐占主导地位,音乐是歌词的主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统创作观念,称之为“古老风格”,亦称“第一实践”或“第一常规”;而超越传统的创作观念,提出“歌词占主导地位,歌词是音乐的主人”的革新口号,被称之为“现代风格”,亦称“第二实践”或“第二常规”。

在声乐作品中,蒙特威尔第认为应重视歌词,应体会感悟歌词内涵并将其运用音乐的构思去阐释与演绎。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中,大力突破传统模式,大胆革新并推崇“第二常规”,其作品创作思路更注重歌词的重要性,并与音乐和情感紧密联系。

2.器乐与声乐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期,是以声乐作品为主。至巴洛克时期,声乐与器乐已开始并行发展,甚至器乐已从声乐作品中独立出来,作曲家们开始注重乐队并创作了大量纯器乐作品。蒙特威尔第一生虽然没有创作纯器乐作品,但他除了将“第二常规”运用在自己的歌剧作品中外,也十分重视乐队在歌剧中的体现,不仅大大的扩充了乐队的规模,而且首次大胆尝试使用当时“强大阵容”的40多件乐器组合在一起的管弦乐队为歌剧伴奏,充分并合理运用大型乐队编制,使乐队的器乐演奏对歌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与烘托、故事情节的推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革新实践——以《奥菲欧》为例

(一)剧情介绍

《奥菲欧》(又称《奥尔菲斯传奇》或《奥尔菲斯》)不仅是蒙特威尔第的第一部歌剧,也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成熟的歌剧。它符合成功歌剧需有的持久的、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服饰、场景以及音乐在一定程度上配合默契,确保衔接,是其里程碑式的歌剧创作作品[5]。《奥菲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由斯特里乔编写的脚本、里努奇尼作词、佩里和卡契尼作曲创作,是蒙特威尔第在曼都瓦宫廷任职时的歌剧作品,于1607年2月24日和3月1日,在曼都瓦宫廷举行了公开首演,全剧约长1小时40分钟。

该剧包括一幕序曲和五幕剧。开幕是相当于序曲的《触技曲》,在它反复奏出两次之间,夹着平静的中段,这旋律又被使用在序幕的ritornello上。第一幕叙述了当河川女神和牧羊人在为奥菲欧和尤里迪茜新婚祝福合唱、载歌载舞。第二幕传来尤里迪茜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奥菲欧发誓要到黄泉之国把爱妻夺回来。第三幕讲述在奥菲欧前往地狱的三途河河畔时,历经重重困难。第四幕讲述地狱之王深受奥菲欧之歌所感动,但提出条件说,只要在走出黄泉之国以前,不回头看尤里迪茜,便允许把她还给奥菲欧。在走回阴阳间的路上,由于担心尤里迪茜是否真的跟着他,加上热切地想看爱妻一眼,终于犯忌回头看一下尤里迪茜朦胧的身影。尤里迪茜和奥菲欧作最后的告别后便消失无踪。第五幕讲述在太阳神的鼓励下,奥菲欧与太阳神一起回到天堂,获得永恒的生命。

(二)唱段谱例分析

《奥菲欧》第二幕中的宣叙调唱段

第二幕原野,舞台仍旧是优美的原野。在五声交响曲引导下,接连到奥菲欧和牧羊人的欢乐之歌,其间夹着各种明朗的器乐反覆句。这时,女使者突然出现,唱道:“啊,悲惨又严酷的命运”,把尤里迪茜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告诉了奥菲欧。音乐即刻变成悲切和哀怨,接着奥菲欧就唱出这一著名的宣叙调,发誓要到黄泉之国把爱妻夺回来。后面则是河川女神和牧羊人悲切的合唱。

这段宣叙调唱段节奏舒缓、哀怨、悲切。伴奏是支撑音乐进行的柱式和弦,配以连音式柱式和弦在该唱段出现了四次,突显了咏叹调的抒情性。在演唱时不仅要理解奥菲欧面对事实的悲痛心情及歌词大意,还要遵循巴洛克时期保持教堂式风格,把握旋律抒情、连贯的特点,两个“NO”的写法,体现出蒙特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戏剧冲突。此唱段不仅有独唱,而且还有合唱,成功地将独唱宣叙调转换成为更有规律的合唱宣叙调。独唱和合唱的完美结合,使音响效果更为丰富,烘托了悲切的气氛。有评论家曾这样写到:“在音乐史上,能像蒙特威尔第在《奥菲欧》中的表现,在一部作品中表现这么多条通向未来之路的作曲家屈指可数。”[6]

四、“第二常规”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方歌剧

(一)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方音乐发展概述

14世纪~16世纪末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等各个文化领域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音乐自然也包括其中[7]。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发展并没有摆脱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影响,而是对中世纪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更新的突破与发展。16世纪末,在新旧交替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十分重视教会仪式的作用,这场改革运动对西方音乐的发展影响重大。至文艺复兴晚期,在西方音乐中,无论是以罗马乐派创作为代表长期发展的复调音乐,还是以威尼斯乐派风格为代表的复合唱风格,一并对巴洛克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方音乐在巴洛克初期进入了一个充满新奇、创新的时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创作中的种种戒律,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寻求并创造了新的更为丰富的音乐体裁,也就在这时,歌剧艺术在意大利产生,并随之在欧洲各国普及。

(二)“第二常规”对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歌剧创作艺术风格的影响

蒙特威尔第作为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创立者之一,在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创作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蒙特威尔第主张“第二常规”创作,并将“第一常规”和“第二常规”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完美结合,使歌词与音乐、情感紧密联系,把富有歌唱性的宣叙调和优美的旋律结合在一起,并使得音乐通过丰富的感情色彩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使旋律、和声及大型管弦乐队编制服从于戏剧的构思。如:歌剧中不仅有独唱、重唱、合唱,而且大胆地使用当时过于“刺耳”的和声手法(二度音程、七和弦),并较早地注意采用大型管弦乐队编制为歌剧伴奏,确定了早期乐队的编制等。

五、结语

1600年上演的第一部歌剧《尤里迪茜》,从歌剧的艺术发展来看,是为真正意义上歌剧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奥菲欧》,也成为了早期歌剧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意大利歌剧自诞生至今,依然兴盛不衰,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早期意大利歌剧艺术作曲家,冲破了传统的创作技法,并置身于革新常规创作,无论是音乐、作品内容、形式、刻画人物音乐形象等,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后意大利歌剧又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作曲家的创新,使意大利歌剧艺术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从此,歌剧——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定型化。意大利歌剧以它创始者的姿态、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风格,对后世作曲家以及各乐派歌剧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歌剧之林巍然屹立、熠熠生辉。■

[1] 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2] [美]保罗·亨利·朗 著,顾连理等 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44.

[3] [德]乌尔夫·科诺尔德 著,张琳,刘欢欣 译.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蒙特威尔第[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2006:116.

[4] 胡红霞.试论蒙特威尔第牧歌多样性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10:39.

[5] 陈渔,左玉河.图说世界音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1.

[6] 李永译.浅析蒙特威尔第和他谱写的歌剧《奥菲欧》[J].艺术研究,2002,02:62.

[7]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90.

猜你喜欢

威尔第牧歌蒙特
田园牧歌难不难?
永远的牧歌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高林村的绿色牧歌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意见簿上的签名
那拉提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