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深处的回声(二首)

2017-11-13张德祥

都市 2017年9期
关键词:琼浆大槐树大黑

/张德祥

历史深处的回声(二首)

/张德祥

泉 井

我想象:这里

曾经的泉水一定还在流淌着

同从前一样清澈、甘甜。

大黑坨子村人气大旺的街心

故居前意境深邃的泉井

与今日长安街和街上的喷泉

一样奔放、年轻。

沉默是金。

积淀许久许久的老井

深度、温度、亮度依然

今天我虽没见井下泉水的尊容

可从思想的缝隙间

我仿佛听到井下流水的汩汩声

尤其,当年泉水由这里滢滢

奔向远方的一路叮咚。

泉水叮咚。水善善上

泉水滋养了革命先驱李大钊

也沁润许多找水的后来人

特别是曾在饥渴中的毛泽东。

泉井同未名湖和中南海

乃至与长江、黄河一样滋味

点点滴滴

取之不竭的琼浆、玉液。

大槐树旁的老屋

由明清、民国至今

一棵正襟威严

已五百多岁高龄的大槐树

大黑坨人最尊崇的“守护神”。

在大槐树的护佑下

年高资深、金砖玉瓦的老屋子

不止是李大钊生命的起点

更是革命家人生大书辉煌的开篇

中国共产党《党史》中一段

闪光的序言。

老屋内外一切灵气充盈之物

石碾纺车油灯藤椅八仙桌……

一片树叶一块砖头一缕光束

一一见证伟人曾经从这里“梦生”

至孤儿、教授,直至“领袖”

兵荒马乱中匍匐的每一步。

我由大黑坨子村

想到韶山冲的上屋场

从泉井甘甜的玉液、琼浆

闻到上屋场池塘的荷香:

当年的吃水人没有忘记挖井人

正是李大钊先生的谆谆指点

出彩之后的毛泽东 才终于

走上星火燎原的沧桑之道。

毛泽东虽不能点睛成龙

可他没有辜负恩师的厚望

水深火热中 举全民族之力

用了三十年时间硬把旧世界砸烂

打造出一个人民的江山。

张德祥,辽宁盘锦人,中共党员,曾任中铁三局文联秘书长。已在全国6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文学作品近百万字。有作品被收入《山西诗歌选》《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2010中国散文经典》《神州大动脉报告文学集》等数十种选本。曾获中国铁路第六届文学奖、山西省文联创作一等奖。以及《诗潮》《散文选刊》《西藏日报》《人民铁道》《鸭绿江》《当代华文文学》《中国诗萃》《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太原日报》《火花》《芳草》等全国征文最佳诗歌奖、最佳散文新作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琼浆大槐树大黑
咏金银花
大槐树
大黑
门前的大槐树
采茶女
咏红薯
逻辑思维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故乡的大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