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度网络小说》序言

2017-11-13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

小说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文网络文学小说

邵燕君 吉云飞 肖映萱

《2016年度网络小说》序言

邵燕君 吉云飞 肖映萱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近20年,到底该如何定义和定位这一 “全球风景独好”并逐渐成为“世界文化奇观”的文学现象?笔者一直主张以“新媒介文学形态”而非“通俗文学网络版”来定义网络文学,而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态势,也主张在全球媒介革命的视野中去考察。

2016年是网络文学进一步主流化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网络作家日渐“登堂入室”,种种“规范性引导”落实进制度层面,更体现在拥有最广大读者群体并成为IP源头与内容高地的网络文学,事实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主流文学的角色。这一年中最令人惊喜的是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之火竟然自发燎原起来——“老外”自建网站、论坛,以追更的形式翻译中国网络小说,并征服了百万级的英文读者——不期然间,网络文学已经承担起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

2016年也是网络文学进一步多样化的一年。2016年又被称为“VR元年”——自从2011年被称为“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元年”起,不断有 “⋆⋆元年”的说法诞生:2012年被称为“移动年”;2013年被称为“手游年”;2014年被称为“IP元年”;2015年被称为“‘二次元’年”——如此频繁的“元年”的出现正显示着媒介变革的高频率,而每一次变革也都将网络文学深深卷入其中,构成了网络文学编年史的重要线索。

无论是“主流化引导”还是“IP导向”,都内在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大势走向。但穿过表层的波澜壮阔和外部的纷纷扰扰,网络文学也有静水深流,其中别有气象万千。这里面既有对“名著”“巅峰”的高度追求,也有对“类型”“风格”的深度拓进,而对于高频率的媒介变革,更有着文字艺术所特有的轻灵与敏感。这些都构成我们观察2016年度网络文学发展的基本角度。

一、高度:“巅峰”、“名著”,以及“爱”

2016 年2月,知乎社区上出现一个提问:“《赘婿》《雪中悍刀行》和《将夜》是否是目前为止网络文学的巅峰表现?”,这一“巅峰之问”到年底已有上百个回答,在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问答里,算是相当热闹的。这说明,在主流文学界做“高峰/高原”之论的同时,网文圈内部也开始了对网络小说经典化的讨论。

在斩获主流文学界多项大奖之后,猫腻的经典性地位已经基本被主流文坛认可。在2016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公布的“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上,猫腻的《将夜》(2011)和《择天记》(2014)分别高居“完结榜”和“未完结榜”榜首位置,获得了评委一致的高度评价。相对于猫腻,愤怒的香蕉虽然在主流文学界声明不显,但在网文圈内也有着极高口碑,被认为是继猫腻之后又一位有“大师品相”的作家。本年选2015年推荐了猫腻的《择天记》,2016年度以愤怒的香蕉的《赘婿》为“男频”首推篇目。

愤怒的香蕉(网文界惯称香蕉)是网文圈中罕见的立志“写名著”的作家,他受五四新文学观念影响极深,作为一位有经典抱负的网络大神,一直在为创作出自己“心目中那本完美的书”做准备,“到目前为止,我的每本书都是练笔”。不过在香蕉看来,“经典”与“完美”一定得是从网文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香蕉认为“在文学概念里,有关读者的一面,它才是王道正宗”,哪怕只是为了启蒙大众的引导需要,网络小说多年来积累的写作经验也必须要得到充分的尊重,更何况类型小说的固定套路本就是千淘万漉的结果,每一种得以长期流行的网文形式也都是其来有自且各具意味,直指欲望天性乃至世道人心的。

从开始写网络小说起,香蕉就在自觉地“寻找传统文学和网文的平衡点”,并以他特有的“执拗劲”践行自己的文学观,十年如一日地“苦更”与“慢更”,每一部小说都在稳定的进步之中。《异域求生日记》(2007)初步显示出他结合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写法的意识和能力;《隐杀》(2007)则开始奠定作者的个人风格,使他拥有了第一批核心读者;到《异化》(2009)时,他已被认为是都市类的小众大神;而连载至今已五年多的历史小说《赘婿》(2011)更创造了一个商业和口碑上的奇迹——香蕉曾略带自嘲又不无自豪地说,“唐家三少去年赚了一个亿,而我一个月更新十二章拿到了月票榜第八”——这一近乎前所未有的反网文一般商业规律的成就,正是《赘婿》在网文评价体系内部“巅峰”地位的最佳注脚。

《赘婿》是一部极富野心的大作。单从网文内部类型小说发展脉络而言,它集历史类生活文、武侠文、官场文、争霸文之所长,堪称历史类小说的集大成者。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以网络小说为根基,又志在超越网文本身的规约,打通了网络小说与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以来的现代小说之分野。前两部,以“红楼风”写“宅斗/种田文”;三、四部,以“水浒风”写“武侠文”;五、六、七部,以“三国风”写“官场/军事文”;第八部以后,以“革命史诗小说”写“争霸文”。作者不但充分吸收了各种文学资源,也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启蒙文化、革命文化的思想资源,并立足于一个“网络人”对自身所处时代命运的思考,探讨个人与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这使《赘婿》的意义超越了网文本身,可放置到中国小说的整体发展脉络中去考察。

在同被列为“巅峰”的三部作品中,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2012-2016,纵横中文网)最富争议性。称道的人深为其才情所折服,不满的人则认为其空有才情,如著名网评家安迪斯晨风就称该书是“把主菜扔了用花椒大料陈皮熬了一锅汤”(见安迪斯晨风新浪微博,2016年10月21日)。有趣的是,无论是激赏者还是批评者,都属于网文读者中的同一人群——“老白”,无论从阅读经验还是欣赏水平,“老白”都远胜于“入坑”不久的“小白”,属于网络读者中相对精英的一群,他们多年来忠诚地订阅、打赏、评论,是支持网络文学走到今天的重要力量。其实,那些高评《雪中悍刀行》的“老白”们未必不知道这本书的毛病,比如情节不够结实,人物不够扎实,但他们选择原谅,就像选择忍受香蕉的“龟速更新”,因为,他们太希望看到网文中出现“巅峰之作”了,哪怕只是“高逼格”。这群精英读者正是孕育网文大师的土壤,也是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的不竭动力。

“女频”文中,最能代表2016年度最高水平的当属希行的《君九龄》和吱吱的《慕南枝》。它们像是两朵绽放在起点女生网中的并蒂牡丹,引领着宫斗、宅斗类型的主流。2015年度我们推荐了希行的《诛砂》,2016年度选本以吱吱的《慕南枝》为“女频”首推篇目。

吱吱称得上是目前起点女生网的“当家大神”。2010年她就凭《庶女攻略》“一书封神”,这部披着“言情”皮的“职场”文,突破了以往以恋爱为核心的女频穿越模式,女主十一娘秉承“把老公当老板”的信条,凭借现代律师的理智、洞察与辩才,在以宅院为名的职场中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六年来《庶女攻略》一直雄踞“起点女频书友推荐榜”第一位,背后是无数职场女读者的忠诚守卫。“把老公当老板”向她们提供了一种忘却爱情、只求生存的人生“攻略”,给她们疲惫的身心注入一管强心剂。然而在新作《慕南枝》中,吱吱却重提爱情神话。当宫斗的大幕已然拉开,只待女主姜宪从容收割时,一个名叫李谦的傻小子从天而降,如爱神般掳走了姜宪。已经从十一娘成长为皇后、太后的姜宪重回少女的春心,在“清醒”的人们满腹狐疑的目光中轻盈地登上南瓜车。这样的回马枪大概这有吱吱这样的大神杀出,读者才会自然跟进。大概“一个人的胜利”终究是没有什么意思,又或许,爱,就是不能忘记的。

与《慕南枝》同样引人注目、甚至终结了《庶女攻略》长达六年的霸榜奇迹的,是希行的《君九龄》。与《诛砂》一脉相承,希行在这部作品中,仍然做出了女性对爱的另一种选择:自爱。希行笔下的女主人公,都像是特立独行的技术人才(例如带着现代医疗知识穿越的“医女”),她们坚信一技之长足以立身,即使不谈爱情,依然可以活得精彩。如果说《慕南枝》演绎了一把浪漫主义,《君九龄》则是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顽强推进。看似各表一枝,实际上却是花开并蒂。女性独立,道阻且长,需要上下左右,反复求索。

也是在“自爱”的脉络中,晋江纯爱(耽美)大神priest在今年的言情新作《有匪》中做出了可敬的尝试,并且,将“自爱”推向了“人间爱”的大境界。这部武侠小说的女主角周翡,一出场就一剑劈开了情与爱的小世界,只身踏入豺狼当道的江湖,以瘦弱肩膀挑起守护、拯救他人的重担。作为拯救者,而非被拯救者的形象,驱逐了“女侠”固有的性别属性所包含的弱者身份,但周翡身为“女人”的性别困境经验又时时刻刻隐匿在她强大的身影之下,使全文始终处在一种深层不安的动荡背景中。或许是这种内在的矛盾,又或许是尝试新类型,使《有匪》在行文和叙事上远不及priest此前的耽美创作那样圆熟完满。但对priest的铁杆粉丝们来说,她们在周翡身上看到了自己,深深的代入感让她们仍然觉得这篇文很“好看”。

本年度我们推荐的《末日乐园》(须尾俱全,起点女生网),同样也探讨了重新界定“女性”与“人性”的问题,并借助“末日求生”的极端场景,将这一探讨推进了很远。

当然,除了关于“爱情”的探讨,还有很多作品是简简单单谈恋爱的,其中不乏佳作:《我们微笑着说》(霜华月明,云起书院)以一种自省的自传口吻,把我们带回了中学时代的青涩校园;《打火机与公主裙》(Twentine,晋江文学城)认认真真地写爱情本身,从生命和本能的角度,重新回归本源,感受爱意;《千秋》(梦溪石,晋江文学城)则借助“侠士”与“魔头”的对峙,试图回答三观不同如何相爱的难题。

无论是“相爱”“自爱”乃至“人间爱”,在优秀的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女性清醒的自我意识,坚定的自我选择,所谓网络女性主义,其先进性正表现在每一种选择都有自己的部落空间。

二、深度:“行业文”“小众文”与“网文中的现代派”

志在攀“巅峰”、有能力写“名著”的作家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有追求的网文作家走的是更精专的路数。“专业化”是近年来网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当人们的基础欲望在各类爽文的套路中得到充分满足之后,那些原本当作YY背景的世界被一笔一划地描绘出来。在一个“靠谱”的世界里YY,这样的“爽”是更高级的“爽”。而一边“爽”还能一边“涨姿势”,更是何乐而不为?

近几年,在“专业性”方向上最成果斐然是“历史穿越文”中“历史研究范儿”的一脉,以阿越的《新宋》(2004)为先河,以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2009)、随风轻去的《奋斗在新明朝》(2011)、贼道三痴的《雅骚》(2012)等为代表,这批历史题材的“精品网文”的陆续登台,让出身草莽的网络文学越来越“讲究”和“体面”起来。2015年度本年榜推荐的《宰执天下》(Cuslaa哥斯拉,纵横中文网,2010至今)和《清客》(贼道三痴,创世中文网,2013-2015),正代表了目前这一脉创作中的“巅峰表现”。

本年度,我们推荐的《花与剑与法兰西》(匂宮出夢,起点中文网,2014至今)是一部“历史研究范儿”的“欧穿文”。小说让一个当代中国人穿越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呈上了一幅十九世纪法国的全景风情画。这是一部特别有“干货”的小说,使用“注释体”,频繁插入重大历史事件、民俗风尚、爵位制度、语言文化等的解释“词条”,行文模仿法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小说语调,激活了“历史真实”的无穷魅力。老实说,从拉开的框架来看,这部小说的写作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因为法兰西不仅是浪漫之都也是革命之都,一个来自启蒙理想破灭时代的穿越者置身于法国大革命和巴黎公社之间的风云历史,可以有多少大命题可以探讨?作者也显示了这样的野心,甚至让穿越者夏尔成为路易·巴拿马的重臣,会见大仲马、雨果、马克思并与之畅谈,挥洒出历史可以充分参与、尽情想象的豪情。可惜,真正做起来,仍是力不从心。将“历史研究范儿”真正落实进“历史研究”,将爽文模式与浪漫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连通,需要的思想能力和文学功力确实不是一般作家能抵达的。小说前期将日本恋爱游戏的套路引入到历史小说的爽文模式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后期由于作者无力真正处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命题,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一路滑行到自然主义,这一爱情“支线”最终喧宾夺主,在不少读者对历史“主线”过于写实以致“比较闷”“不够燃”的抱怨中成为了故事的主要亮色。尽管如此,该文仍有可贵的突破之处。作者将目光投注在拿破仑和俾斯麦之间这段相对平淡的法国历史,避开了“欧穿文”在地理上偏向德意志、古希腊与罗马,在架构上偏向军事斗争与帝国争霸的窠臼,并且凭借厚重而缜密的考据功力,区别于同样“法穿”题材的一般性“燃文”(如《以革命的名义》,管杀不管填,起点中文网,2013),在“历史研究范儿”的“欧穿文”中当有探路之功。

说到行业知识与爽文模式的对接,女频中这几年做的最好的是“医女文”。自2003年韩剧《大长今》在中国大陆的热播,“医女”元素就进入了早期古言文的书写,它一直是宫斗、宅斗大潮之下的重要推力。2015年以来,起点女生网、潇湘书院榜单上越来越多的“医女文”,预示着“医女”继“庶女”“嫡女”之后,成为接棒的热门元素。2016年2月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虽非网文改编,但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医女”题材在IP改编方面的潜力。而现代的“医生文”,甚至自带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同样可能成为网文的下一个IP热点。

作为“医女文”的代表,希行可以说是这一类型代名词式的大神(因文中医学内容详细,被很多读者猜测其职业是医生),从《名门医女》(2013)、《娇娘医经》(2013),到《诛砂》(2015)、《君九龄》(2016),她的女主人公雷打不动都是“医女”。无论是穿越而来的现代女医生,还是带着上辈子习得的医术重活一次的重生之人,这些“医女”都凭借自己的一身本领,行走于世家宅院、皇宫朝堂。与普通的“医生文”不同,一旦放置在古代的背景下,“医女”就成了一个独立的类型元素。一方面,“医”的特殊技能如同外挂金手指,使女主角一路过关斩将、复仇打脸,对接了网文最经典的升级、打脸爽文模式;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这一技之长得以立身,希行的女主角获得了独立的前提,才能跳出情情爱爱的苑囿,把爱情当作一种可有可无的选项;再加上,相对其他的宫斗、宅斗元素,“医女”因其背后丰富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进入宫斗、宅斗的网文套路之后,总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的“干货”,因而能如此经久不衰。

在都市言情方面,自2014年净网行动之后,在一片“拉灯”之叹下,于聚光灯下上演繁华的“娱乐圈文”就成为主打。然而,光有颜值是不够的,“娱乐圈文”也需要与“行业文”结合才能“又美又专”。如琅俨《我有四个巨星前任》(晋江文学城)代表的足球文,成功地将足球这一十分“男性向”的体育竞技项目带进了女频读者的视线;荔箫《盛世妆娘》(晋江文学城)为代表的美妆文,把美妆这一网络新兴文化和“妆娘”(美妆博主)这一职业引入了网文书写,虽然最终对美妆文化的挖掘大多只停留在品牌、产品的罗列,但不失为一次别开生面的介绍;水千澈《重生之国民男神》(潇湘书院)为代表的粉丝追星文,则第一次把目光从舞台上的明星身上,转向了舞台下的粉丝,把“饭圈”生态(粉丝群体生存状态)搬进“娱乐圈文”,给近年来在青少年间火爆升温的爱豆文化(idol音译词,指年轻的职业化的偶像明星)以文学赋形,《国民男神》也由此成为2016年潇湘书院最大的黑马。

在“都市兵王”“乡村医生”“霸道总裁”霸榜的同时,中国网络小说也在处理着中国“第六代电影”所营造的文艺幻梦,以1997年大陆影视圈为故事起点的《文艺时代》(睡觉会变白,2014-2016)为中国“第六代”电影树碑立传,以“演技”丰富了“升级”“制霸”的模式,以堪称专业化的细节知识让“爽感”颇具“文艺范儿”——小说甚至成了故事版的“观影指南”——经此路径,“娱乐圈文”与“小众文”连通,以“小清新”著称的“豆瓣文青”也终于与以“情怀”自命的“网文文青”相逢一处。

当下大火的《修真四万年》(卧牛真人,起点中文网,2015至今)则引“科幻”入“修真”,提供了修真小说的另类可能。在修真小说在“大道无情”“以力证道”的“太上绝情”的个人主义路上走得太极端过后,设定了一个修真世界在放肆生长、崩毁又重生之后,竟从中孕育出了现代科技文明,将小说的故事放置在了一个拥有现代化政治经济制度的未来修行文明之中,而非前现代的修真世界。作为一部修真与科幻的类型融合之作,《修真四万年》在借用诸多经典科幻母题(如末日、太空探索、生物恐怖等)的同时,亦吸纳和沿袭了科幻小说以文明整体为尺度思考问题的视野。

“专业化”虽然在整个网络文学创作中属于“小众文”,但仍是其中面向“大众化”的一脉。网文作家中还有人更加剑走偏锋、孤芳自赏,比如,徐公子胜治的《太上章》(起点中文网,2014至今)以几百万字演绎《道德经》,偏离“以爽为本”的“网文大法”,重拾传统的“文以载道”,虽然不甚成功,但未必此路不通;知秋的《十州风云志》(起点中文网,2012—2015,2016年有番外)虽是脱胎于武侠,继承自章回体,但其“现代感”倒显得比1980年代的“先锋小说”更真切些:撕开一切伪装,反复用那露出来的恶心乃至恶毒的人间事挑衅读者,但这种恶心又没有走向艾略特那空无一物的“荒原”或者卡夫卡那徘徊无地的“城堡”,反而是上承自孔子以来的看重现世生活的中国民间传统,又把那丑恶中的盎然生机描绘得动人心魄,堪称中国的“现代派”,网络小说里的“恶之花”。两位“远古级大神”(在网文2003年VIP机制建立之初就已经成名的大神)的“高蹈之作”颇有些“精英文学”、“纯文学”的气质,但这气质却是从网络文学中土生土长出来的。这说明,人类的精神追求和文学探索不会因媒介的变革而中断。虽因商业化主导,中国的网络文学囿于类型小说的大众性,但总有大神敢任性。

三、灵敏度:“虚拟现实”“数据库”与“虚拟现实主义”

网络文学的核心属性是其网络性,其灵敏度首先体现在对于新媒介的敏感上,甚至不是即时反应,而是先行一步。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虚拟现实”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然而,满怀兴奋的人们也被一再告知,真正想拥有饱满的VR体验,在技术上尚有待时日。而在纸上谈兵的网络小说中,VR的世界已经建构了十年。2005年左右,以玩家进入神经连接游戏、展开虚拟世界冒险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小说已经出现,《高手寂寞》(兰帝魅晨,2005)《蜀山》(流浪的蛤蟆,2006)便是早期的代表作。此后,这类作品日益丰富,形形色色的主人公在游戏中占据各式各样的位置,重新定义着虚拟与真实、人与非人(数据)之间的界限。

借助“VR元年”之势,三天两觉的《惊悚乐园》(2015至今)在2016年大放异彩,这篇以“近未来”神经连接游戏为背景的网游科幻小说长期占据起点中文网游戏类月票榜第一名。所谓神经连接游戏,实际上就是理想化的VR(虚拟现实)游戏,玩家不再凭借键盘、手柄等外接设备操作游戏角色,而是直接将意识连接进网游虚拟世界,从而获得高拟真的游戏体验。《惊悚乐园》中那些关键性命题——衍生者(数据衍生的智慧体)的生存权、后人类情景下人的定义与尊严、虚拟与真实的界限等等——实际上是早已内置于此类网游文脉络之中的,经过多年积累,终于在《惊悚乐园》中得到了更加自觉、更加精彩的表述。

随着“ACG一代”的成长,游戏、动画、漫画,及其共同建构的二次元“数据库”,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经验集合,成为网络文学越来越常见、越来越重要的创作资源。时至今日,作者已经不需要再花费篇幅去解释一个系统,一张地图,一个副本,一次穿越/重生/读档重来,当这些字眼出现时,读者脑海里的一整套游戏经验立刻被激活,它们足以填补所有被省略的文本世界设定。与此同时,小说的线性叙事、时间结构、意义结构,也通通成为“前游戏”时代的旧标签,彻底被碎片拼贴、空间结构、无尽的任务等游戏的常见手法揉烂捏碎。

“无限流”就是这一“数据库”写作的绝佳标本。“无限流”的核心设定是某种超自然力量让现实世界的人“被选中”前往由各种流行文本(包括但不限于影视、游戏、漫画)所构筑的虚拟世界去永不停歇地冒险与轮回,打通了玄幻、科幻、魔法、修仙、武侠等不同的小说类型。不过杂糅过多元素的“数据库”式写作也导致了“无限流”的“先天不足”:故事缺乏贯穿全书的核心动力,各个副本世界只是被强行堆砌到一起,本身并没有内在的关联。“升级流”小说饱受诟病的“换地图”模式在“无限流”里成为了最基本的设定,这样的写法固然能带来一时的新鲜,但并不能持久“保鲜”。小说需要不断安排人物进入不同副本世界来保持“惊奇感”,但人物疲于在不同的副本中奔波,导致每个世界的剧情,都只能走马观花式地简单素描,这让“无限流”更像一个一个单独剧情连缀而成的短篇小说集——读者甚至可以直接跳过自己不喜欢的剧情世界而几乎不影响阅读的流畅感。

不过《无限道武者路》(饥饿2006,起点中文网,2009至今)这部出自非职业作家之手、堪称“旬刊”(平均约十天一更)的兴趣之作,却一步步迎难而上,甚至展现出了“无限流”转型的某种新可能。《无限道武者路》尝试着去真正缝合各个副本世界乃至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流行文化,借用多元宇宙的设定去容纳所有剧情世界,创造出一个包含无数平行位面的宏伟宇宙,也顺应了当代流行文化突破地域藩篱完成某种虚幻的全球体系的潮流。作者像一个“修补匠”,通过人物的“穿针引线”来完善设定,将原来分属欧洲神话、埃及神话、中国神话的元素成功融入一个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无限道》的设定又回到了“无限流”诞生之前的宏大叙事,而非典型的碎片化式“数据库”写作。但这种回归,是在无数“无限流”作品开疆拓土之后的重新整合,是用一个更加宏阔的多元宇宙包纳了内部的各种或大或小的叙事,使之拥有了某种新的哪怕仍是虚幻的“总体性”。

男频如此,女频亦如此。越来越多女性玩家能够直接将游戏经验转化为文字,游戏的经验和思维进入网文主流,已经成为常识和常态。对于女性问题的探讨,也得以在这一维度重新展开。如须尾俱全的《末日乐园》将无数个末日副本平行排列在宇宙图景之中,主角在一个接一个的末日世界中穿梭,末日之外并无“常日”,而是跳脱历史的永恒荒芜。这是游戏经验在文学作品中一次非常精彩的转换,作者得以在一个消弭了历史维度的场景中,尝试重新去定义“人性”和“女性”——当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网文真正成为了“游戏场”,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在人心莫测的末日世界中,主人公林三酒一直坚持着不滥杀、不忘恩、不抛弃弱者的“人性底线”,这之所以能被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背后是女频近年来一系列“反丛林法则”的创作实践。而这种足以温暖人心的倔强温柔,才是高度内在于女频网文之中的“女性特质”。

随着“二次元”世界被川流不息、无穷无尽的“段子”“梗”密密实实地充满起来,“数据库”式写作成为一种全新的故事消费模式。发布在铁血网的《永不解密》(2015至今)就很好地吸收了网络“军迷知识”(“军迷”即爱好军事相关内容的军事迷、军事粉丝),这些“军迷知识”不是单纯的军事知识或爱国思想,也包括“军迷”在漫长交流中形成的情感共识和创作成果(包括著名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等内容)。作者风卷红旗长期混迹于铁血论坛、北朝论坛等“军迷”聚集区。《永不解密》最初在龙的天空论坛和北朝论坛上发布时也得到了这些论坛读者的大力支持。在“数据库”模式之下,资料要素(“军迷知识”“梗”)的每一次出现都构成一个足够让读者“爽”起来的“小叙事”。读者消费的不再是一个军事斗争表现爱国的宏大故事,而是军事小说里“军迷”感兴趣的各种要素本身。

拉棉花糖的兔子《天庭出版集团》(晋江文学城,2016)也是一部基于“数据库”模式的同人写作。女娲、神农、东海龙王等中国远古神话中的人物接踵亮相,以一个又一个的搞笑段子,和形似论坛、贴吧的行文方式,对当下的网络流行文化进行了一次cosplay(角色扮演)式的重现。这是真正属于“ACG一代”的网文,只有极熟悉“二次元”世界的网络达人才能创作得出,也唯有“ACG一代”的读者,才能“get到笑点”。

“二次元”的资料库不仅仅提供原材料式的“梗”“萌要素”,而是可以直接投射到“人设”(人物设定)和“世界观设定”中,使原本基于故事的小说崩解为基于“人设”的“角色小说”。徐徐图之的《袁先生总是不开心》(晋江文学城,2016),就把无数个“萌梗”资源,型塑成了一个活生生的“袁先生”。小说的所有叙事,都是靠一个接一个的“萌梗”推动,以一种“仿意识流”的衔接方式,串联起了全文的时间线索。这种“日常流”、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意味着叙事的空缺需要用大量的精彩细节去填补,必须依托庞大的资料库才能实现。而《袁先生》正是从当前网络上海量累积的短小“萌梗”中汲取养分,最终成为“甜宠”“日常流”的集大成者。

从现实到虚拟现实,从素材到数据库,从现实主义到“虚拟现实主义”,人类进入后现代,特别是网络时代以来,认识世界、体验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发展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沿用传统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无以解答。笔者认为,针对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二次元化”,最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阐释力的理论是东浩纪分别于2001年、2006年出版的《动物化的后现代——御宅族如何影响日本社会》《动物化的后现代之二——游戏性写实主义的诞生》。在这两本著作里,东浩纪以1960年代以来在日本兴起的御宅族文化,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建构了网络文化的“第三代御宅族”为考察重点,提出一系列突破性理论,如“大叙事凋零以后的宏大非叙事”“从故事消费到数据库消费”“作为角色小说的轻小说”“游戏性的写实主义”等,对于当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新趋向,有极珍贵的理论参照价值。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本来就深受日本御宅族文化影响,经过20年的发展,呈现出的状态和遇到的问题,与进入网络时代的日本御宅族文化有颇多共通之处。而基于最近二十年网络文学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学的特殊繁荣形态,中国经验势必对这一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沃土,也对我们本土研究者提出新的挑战。

其实,不管理论研究者的脚步是否跟得上,网络文学都在以网络速度发展着。2016年11月,晋江同人区刚刚加入了“轻小说”的类别,并将同人区由原来的“非原创小说”“衍生小说”进一步改名为“衍生/轻小说”。这再度证明了重度“宅”、重度“二次元”势力的深入扩大。可以想见,等到中国的漫画、动画、游戏,以及影视业的产业水平逐渐跟上网络文学发展的脚步,在“IP导向”之下,网文“二次元化”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

网络文学向“二次元”方向的发展,正充分说明了网络文学的新媒介属性。网络文学之所以被人们解读为“通俗文学的网络版”,其实是出于其作为“印刷文明遗腹子”的惯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今天显示了了网络文学高度和深度的经典性作品代表的是“网络文学的古典时期”,新纪元正在“二次元”世界中渐次展开。

注释:

①在2016年11月30日—12月3日举行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唐家三少、蒋胜男、血红等8名网络作家被选举成为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唐家三少更被选举成为主席团委员。

②见邵燕君、吉云飞:《美国网络小说“翻译组”与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专访 Wuxiaworld 创始人 RWX》、吉云飞:《“征服北美,走向世界”:老外为什么爱看中国网络小说?》,《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第6期。

③“二次元”(にじげん;nijigenn)这个词源自日本的御宅族文化,它在日文中的原意是“二维空间”“二维世界”,本是一个几何学领域的术语。但作为一个在网络部落文化中获得广泛使用的词语,“二次元”既可以用来指称ACG所创造的二维世界,也可以用来指称ACG爱好者或者由ACG爱好者构成的亚文化社群,还可以用来指称ACG及相关产业所形成的文化产业链条。此外,在宽泛的意义上,“二次元”还可以泛指受到ACG文化影响的各种网络文化。参阅林品、高寒凝:《“网络部落词典”之一:二次元·宅文化》,《天涯》2016年第1期。

④2013《间客》(2009)获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银奖,2015年《将夜》获首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金奖。猫腻也以《将夜》获2015“腾讯书院文学奖·类型小说”的年度作家奖。前两项大奖的主办方分别为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腾讯书院奖评委也由主流评论家构成。

⑤起点中文网,《赘婿》,第八集小结,http://vipreader.qidian.com/chapter/1979049/310046138,2016年6月17日;引用日期:2016年11月10日。

⑥⑦起点中文网,《赘婿》,关于香蕉、关于《赘婿》(请读者都看看),http://read.qidian.com/chapter/ i-H2eDTDYsI1/5o_GFUMo-BAex0RJOkJclQ2,2011年6月30日,引用日期:2016年11月10日。

⑧起点中文网,《赘婿》,拜票、感慨以及感谢,http://vipreader.qidian.com/chapter/1979049/301922191,2016年3月31日。

⑨在网络文学VIP收费制度主导下,没有足够的更新量就几乎不可能有好成绩,而《赘婿》只有同期上榜作品更新量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⑩潇湘书院2013-2015作品粉丝榜前10都有医女文,如2013年吴笑笑的《神医世子妃》,2014年沧海明珠的《侯门医女》,2015年姒锦的《御宠医妃》。

⑪风卷红旗:《写给读者的话》,2015年12月9日,http://www.junshishu.com/Book24886/Content1629770. html.引用日期2016年11月20日。

⑫《天庭出版集团》作为一篇“洪荒”文,是晋江文学城划分的“同人/衍生”版块特有的“同人”类型。这一类型的同人写作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时代通称为“洪荒”,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二次创作的原作基础。

猜你喜欢

网文网络文学小说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