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新观察之张艳庭篇

2017-11-13军/著

广西文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福柯都市景观

刘 军/著

20世纪90年代的《读书》,新世纪以来的《随笔》《文学自由谈》《书屋》《书城》《万象》等杂志,作为刊发随笔的重要阵地,在知识界和思想文化界曾产生过广泛影响。这些随笔作品的作用力主要表现在参与当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话语场的建构方面,刘小枫、朱大可、孙郁、扬之水、李零、徐贲等人,作为代表性人物在知识界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种随笔体式的考量标准主要在解释和重建的声音及力量上,这一点,与叙事散文、艺术散文的考核标准的差距可谓天南海北,后者的评价标准主要在于重要刊物、选载情况、奖项获取这三大因素之上。

随笔,尤其是思想随笔和学术随笔,与人们日常提及的散文圈子似乎一个是井水,一个是河水,两者之间既不相互轻视或者冒犯,也不相互汲取或者投射。这种毫无瓜葛的情况在当下散文场域内,是一道最令人惊讶也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文学景观。在随笔尚未从散文大家族中独立出来的情况下,在随笔写作的繁荣持续了二十年以上光阴的情况下,尤如是!本期散文新观察迎来了来自中原地区的张艳庭的随笔作品《大型百货商场:圣殿或魔都》,如果以才情、细节钩沉、场景铺排等常用的散文批评标准加以评析的话,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无疑会趋向下行曲线。就我个人的见解而言,这样的评价无疑充满了偏见。古典文章的法统里,刘勰、叶燮、沈德潜等人对识见的推举且不言之,白话散文以来,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的散文,钱钟书的随笔,皆非以情采和笔力见长,他们作为散文大家的地位主要依赖识见因素加以巩固。散文当以识见为第一要素,毕竟,才情的要素要依靠机缘巧合,持久性难以保证,这也是我对新世纪以来的随笔写作始终推举之故。

《大型百货商场:圣殿或魔都》在精神渊源上,有两个明晰的来处,一为本雅明、福柯式的文化批评式的随笔写作;一为朱大可式的话语分析。对照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2016年度出版的《论家用电器》,读者自然可以辨识其间精神气息相通之处。这个路数的作品,需要理论功底和哲学沉淀的进入。就拿这篇随笔来说,所运用的理论就有空间转向理论、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而所选取的对象则为现代都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大型百货商场。工业化或者后工业化时代,“物”的因素凸显,“人的主体性”则遭受压缩。这一过程的完成,正是借助于都市空间功能的强化以及“物”的符号化。作者先从空间入手,将空间的分化及其相应功能逐层剥析,然后转入消费社会中的符号转换。作为都市景观话语分析中的一篇,作者借助强劲的理论分析能力,直指城市景观生产及资本进入的根本逻辑,而对悄然兴起的拜物教的批评则彰显了知识分子式的清醒立场。我们生活在城市水泥的森林里,也活在符号的森林里,阅读这样的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知和反思彼此的立身之所,在消费的洪流中坚守本色,保存自我。另外,这种思辨式的城市书写,呈现出新一代散文作者对立身之所以及都市生活的敏感和紧张关系,也表征出当下散文新的写作路向。

猜你喜欢

福柯都市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词与物》方法论探微及理论指示
——以福柯知识考古学三种认识型为中心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作为直言者的福柯
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