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6年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2017-11-10苏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专项篮球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访谈、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将2012-2016年参加全国篮球U15男子篮球比赛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了解到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协调能力及移动能力的发展趋势及特征,并以时间推移的动态视角对各批次运动员各个专项身体素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且对于现状及成因进行深入探究。据此,为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提出“均衡选材”“机动考核”和“科学训练”等相应举措,以期对我国男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储备方面有所裨益。

关键词:U15;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弹跳能力;协调能力;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841;G80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5-0094-06[JP]

Abstract: Through many approaches including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test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e analyzed the specific physical quality testing results of all players who attended the National U15 Men's Basketball Match during 2012-2016. The developing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jumping ability, coordination and locomo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ll specific physical perspective. Moreover, an intensive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on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ibutor factors. As a result,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uch as 'balanced selection', 'flexible assessment'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were proposed for developing the specific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Chinese adolescent basketball play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raining and reserve of the players.

Key words:U15; adolescent; men's; basketball players; specialized physical quality; jumping ability; coordination; locomotivity

我国男子篮球国家队在最近结束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再次5战皆败,延续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全败战绩,我国男篮国奥队也在近日结束的亚洲挑战赛中负于印度、日本和伊拉克等弱旅,最终仅获得第五名,加之近年屡次在亚洲关键赛事中差强人意的表现,中国男篮逐渐淡出世界强队之行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与诸多强队交锋过程中,我国男篮除了显现出在基本技术方面、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之外,在身体对抗方面的劣势也尤为明显,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身体对抗能力得以提升的唯一途径[1]。身体素质通常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能力,其中与专项特点更为契合的身体机能能力,称之为专项身体素质[2]。良好的专项身体素质是運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的基础,也是决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3]。根据我国现行训练体制,篮球运动多年训练周期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7~8岁)、初级基础阶段(9~12岁)、全面基础阶段(13~17岁)、早期高水平阶段(18~19岁)、最高水平阶段(20~25岁)和保持阶段(26~30岁)[4],而“15岁”作为我国篮球运动员全面基础阶段的中位年龄,也是其身体素质及专项技术发展的关键龄层,因此,对其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应予以充分重视。

参加2012年5月在山东烟台举行的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篮球比赛、2013年6月在吉林延吉举行的U15男子篮球比赛、2014年10月在四川南充举行的全国U15篮球集训赛、2015年5月在四川阆中举行的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篮球比赛、2016年3月在四川资阳举行的全国U15男子篮球比赛的运动员,作为我国重要的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其专项身体素质水平基本能够反映近五年来我国该年龄段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最高水准。按照我国青少年篮球比赛规程,比赛的首项内容是依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大纲(2012版)》(以下简称《大纲》)对全体参赛运动员进行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测试。笔者按照时间推移的动态视角将五年来运动员相关体测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探究在我国关键年龄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及特征,从而为我国男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近五年的专项身体素质为研究对象。2012年5月13日至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举行的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篮球比赛的保定、秦皇岛、青岛、新疆、阜新、烟台、淄博、鞍山、沈阳、长春、丹东、河北、天津,共13支球队144名运动员;2013年6月2至8日在吉林省延吉市举行的全国U15男子篮球比赛的广东、黑龙江、辽宁、烟台、浙江、福建、阜新、湖南、吉林、江苏、深圳、天津、河北、首体、太原,共15支球队的178名运动员;2014年10月12日20日在四川省南充市举行的全国U15篮球集训赛的辽宁、湖南、河北、福建、浙江、八一、四川、山东、北京、江苏、天津、广东、上海,共13支球队的156名运动员;2015年5月6日至12日在四川省阆中市举行的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篮球比赛的广东、南京、东莞、徐州、武汉、上海、莆田、荆州、郑州,共9支球队的108名运动员;2016年3月16日至22日在四川省资阳市举行的全国U15男子篮球比赛的广东、江苏、东莞、浙江、青岛、焦作、新疆、山东、辽宁、海南、阜新、武体、山西、吉林,共19支球队的213名运动员。以上赛事共计799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endprint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国内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JP]

1.2.2 测试法 2012-2016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实际测试项目如表1所示。专项身体测试主要包括反映运动员力量、柔韧、爆发力、速度耐力和弹跳力等素质的相关内容,其成绩主要由裁判员测得运动员完成测试项目的时长、距离和次数等指标后,对应《大纲》中U15年龄段评分标准而获取,并以百分制呈现。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近五年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相关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并加以描述性分析( descriptive analysis),以取得反映其专项身体素质“弹跳能力”“协调能力”和“移动能力”的主要指标;且使用Excel软件将各年度的相关成绩状况以线状图呈现。

1.2.4 访谈法 通过访谈部分篮球运动管理中心青少部领导、资深青少年篮球队教练员及资深青少年篮球比赛体测裁判长,征询其对于当前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相关问题的认识。

2 结果与分析

从2012-2016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测试当中筛选出五年来内容与评分标准完全一致且具有代表性的“助跑单脚起跳摸高”“立定跳远”“双摇跳绳”“15 m×17折返跑”和“四分之三場地冲刺跑”共5个项目,并结合各测试项特性分别将其主要反映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能力归类于“弹跳”“协调”及“移动”,继而将各年度批次运动员的相关成绩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其近五年来各项能力发展状况。为加强比较的直观性,在分析过程中所有测试项成绩均以按照《大纲》评分标准转换后的百分制分数呈现。

2.1 弹跳能力状况

篮球运动一度被称之为“巨人运动”,争夺“制空权”是其自诞生以来持久的主题之一[5],篮球运动员比赛中获得高空优势的途径除了利用身高、臂长等先天因素之外,后天的弹跳能力也至关重要。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对其完成多项篮球专项技术的水准起到决定性作,因此,弹跳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主要受到人体多部位肌肉力量、肌肉收缩速度及全身协调发力能力等因素所影响[6]。根据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成绩主要反映运动员的纵向弹跳水平,该项水平对其完成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封盖、篮板球等专项技术质量影响较大;“立定跳远”主要反映运动员的横向弹跳水平,该项水平对其完成抢断等专项技术质量影响较大。

图1为反映2012-2016年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弹跳能力的两个测试项目(助跑单脚起跳摸高和立定跳远)各年度平均成绩之和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相关成绩的趋势线。可以看出,五年来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该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趋势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表2中可以看出,“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方面,各年度平均成绩最高为2014年的78.026分,最低为2012年的47.951分,除2014年之外的其他年度均未达到及格水平,说明五年来2014年批次运动员的纵向弹跳平均水平较高,其他年度各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平均水平较低且未达到合格标准;标准差最大值为2012年的28.167,最小为2014年的18.717,说明五年来2014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相对较为稳定,2012年批次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状况较为严重;五年来最高成绩方面,2014年达到满分,其他各年度处于90至97分之间,最低成绩均为0分,说明五年来各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的水平优劣分化度持续较高;“立定跳远”方面,各年度平均成绩最高为2014年的35.615分,最低为2015年的11.870分,均未达到及格水平且差距较大,说明五年来各批次运动员的横向弹跳水平较低且均未达到合格水平,2014年批次运动员平均水平较高;标准差最大值为2014年的22.073分,最小为2015年的17.928分,说明五年中2015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相对最为稳定,2014年批次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状况较为严重;五年来最高成绩处于64至92分之间,最低成绩均为0分,2012年成绩波动范围为92分,为各年度中最大,说明2012年批次运动员优劣分化度相对较高,2016年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五年来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弹跳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均衡,各批次运动员水平差距较大且整体水平较低。纵向弹跳水平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横向弹跳整体水平极差,2014年批次运动员纵向和横向弹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度批次运动员。究其原因,首先是近年来我国大多数U15组别篮球教练员对于弹跳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在训练中未能充分设置有针对性提高弹跳素质的专项素质训练内容,且在有限的弹跳素质训练中,过于偏重纵向弹跳素质的训练,忽略在防守中尤其是抢断技术应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横向弹跳素质,从而导致两项弹跳素质极度失衡;其次,各省为迎合全国性运动会周期,在选材过程中过于倾向选择纵向弹跳能力突出的运动员,导致个别批次运动员水平尤为突出而使五年来运动员整体弹跳能力水平呈现明显失衡状态;并且,我国U15男子运动员心理及智力发育水平都未达到成熟标准,导致理性分析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弹跳能力训练重视程度不够,而更倾向于练习更易“出风头”的运球、投篮等内容[7],青少年运动员普遍存在“重攻轻守”思想,纵向弹跳能力与“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扣篮”等进攻技术更息息相关,而横向弹跳能力则只与“断球”等防守技术相关联,导致运动员心理上更倾向于纵向弹跳能力的训练。

2.2 协调能力状况

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及运动性等特点[5],要求运动员在比赛特定的时空要求下上体和下肢相互配合,快速而准确完成复杂多变动作的能力,协调能力是达到此目标的前提。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对其准确掌握并灵活应用各种篮球技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对于运动员在训练、比赛当中做好自我保护以避免伤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协调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约比赛活动效果的因素之一。协调能力水平主要受到人体大脑皮质调节下的各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及器官的能力所影响[8]。根据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双摇跳绳”要求在膝盖保持伸直的前提下腓肠肌适时收缩,手臂及手腕循环以肘关节为轴快速完成“前送—下压—上抬”动作,需要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化,从而支配并调动上下肢多处肌群的协调发力,并控制发力时机及程度[9],因此该测试项成绩主要反映运动员协调能力水平。endprint

图2为反映2012-2016年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测试项目(双摇跳绳)各年度平均成绩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相关成绩的趋势线。可以看出,五年来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该能力呈现波浪型下降趋势,趋势线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表3中可以看出,“双摇跳绳”方面,各年度平均成绩最高为2012年的59.104分,最低为2016年的32.042分,且除2012年运动员平均分为59.104分,接近及格水平之外,其他各年度运动员平均分在32.042至42.806分之间,均距及格水平相差较远,说明五年来我国各批次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水平较低且均未达到合格水平;标准差最大值为2016年的29.537,最小为2012年的26.018,说明五年中2012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相对较为稳定; 最高成绩方面,2012、2015和2016年均达到满分,2013和2014年分别为97和90分,最低成绩均为0分,成绩波动范围均较大,说明五年来各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的水平优劣分化度持续较高。

综上所述,五年来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协调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水平及稳定度普遍较低,且两极分化情况极其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U15篮球教练员普遍对篮球运动的综合性以及协调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未充分安排有助于提高协调性的训练内容;“功利主义”思想较为严重,为追求短期内大幅提高球队成绩,将训练时间更多分配于更加“立竿见影”的训练内容[10],如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或专项技术训练中的投篮训练等。加之男子U15运动员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自身对于协调性训练内容理解较为片面,更青睐于趣味性较强的训练内容,导致未能主动进行协调能力针对性训练;而且随着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样化,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肥胖检出率和其消耗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的“静态时间”连年呈现攀升趋势[11],此态势必然波及到自制力相对较为薄弱的U15运动员,而其身高及体重的增加也势必对其身体的协调性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12]。

2.3 移动能力状况

篮球运动的活动性及多变性特点,要求参与者只有通过不断地改变位置、方向、速度,才能在比赛中获得有利的时机和空间,完成此类脚步动作的能力称为移动能力,它是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达到比赛战术要求及目的并获得主动的关键环节[13]。运动员的移动能力是其完成多项篮球攻防技术动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移动能力是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水平主要受到人体下肢肌肉爆發能力及全身多个肌肉群的协调、灵活、柔韧及平衡能力所影响,各因素之间既相互促进弥补,又相互牵制受限。根据对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可知,“15 m×17折返跑”成绩主要反映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水平,该测试项水平对其在攻防对抗过程中完成变速跑、变向跑、急停急起等专项技术动作质量影响较大;“四分之三场地冲刺跑”成绩则主要反映运动员爆发力水平,该测试项水平对其比赛中实施快攻及追防的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图3为反映2012-2016年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移动能力的两个测试项目(15 m×17折返跑和四分之三场地冲刺跑)各年度平均成绩之和的变化曲线图。从中可以看出,五年来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该能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趋势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表4中可以看出,“15 m×17折返跑”方面,各年度平均成绩最高为2014年的75.878分,最低为2015年的59.398分,除了2015年运动员平均分未达到及格标准之外,其他各年度运动员平均分处于65.009至75.878之间,说明五年中2014年批次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平均水平相对较高,2015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平均水平较低;标准差最大值为2016年的14.291分,最小为2015年的8.999分,说明五年中2015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相对较为稳定,2016年批次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状况较为严重;且五年中2012和2014年最高成绩相对较高,为98和97分,其他各年度最高成绩处于77至84分之间,2013、2014和2016年最低成绩均为0分,2012和2015年最低成绩分别为35和25分,说明2014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优劣分化度相对较高,2015年相对较低。“四分之三场地冲刺跑”方面,各年度平均成绩最高为2014年的83.090分,最低为2012年的41.437分,2012和2016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平均成绩未达到及格标准,分别为41.438和59.972分,其他批次运动员平均成绩处于中上水平,为71.494至83.089分之间,说明五年中2014年批次运动员的爆发力平均水平较高,2012和2016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平均水平较低;标准差最大值为2016年的25.525,最小为2014年的19.060;说明五年中2014年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水平相对较为稳定,2016年批次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状况较为严重;五年来最高成绩除2012年为92分之外,其他四年均为满分,最低成绩均为0分,成绩波动范围均较大,说明五年来各批次运动员该测试项的水平优劣分化度持续较高。

综上所述,五年来我国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移动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但呈上升趋势,整体发展状况相对较为均衡,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能力稳定度较高,爆发力水平呈两极分化态势,且2014年批次运动员速度耐力、控制重心和爆发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年度批次运动员。 究其原因,首先是近年来我国大多数U15组别篮球教练员对于移动能力相关训练较为重视,且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教练员更便于了解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理念和方法并在训练当中得以应用。诸如近年来得到中西方教练员业内人士都较为认可的“核心力量训练[14](core strength training)”和“运动功能训练[15](function training)”等训练系统的推广,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移动能力更具针对性且更贴合实际的“绳梯训练”法等训练方法的广泛使用;加之训练后更为科学的恢复手段的普及,如练后适时、适度的身体拉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膳食中合理、均衡的营养搭配使体能得到迅速恢复。其次,与移动能力状况相同,同样受到各省选材原因导致个别批次运动员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批次运动员而使五年来运动员整体移动能力水平呈现明显失衡状态;并且,由于U15运动员独立思考能力相对较弱等心理特点,更易出现“从众效应”,即运动员均在移动能力练习训练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而进入相互竞争的良性循环,致使运动员对于移动能力重视程度普遍较高。[JP]endprint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的移动能力總体呈现上升趋势,弹跳及协调能力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整体发展状况不均衡。

3.1.2 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各专项身体素质当中,2014年批次运动员的弹跳能力、移动能力和2012年批次运动员的协调能力高于其他批次运动员;2015年批次运动员的弹跳能力和2016年批次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移动能力低于其他批次运动员。[JP]

3.1.3 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弹跳能力差距较大且整体水平较低,纵向弹跳水平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横向弹跳整体水平极低。2014年批次运动员纵、横向弹跳水平及纵向弹跳稳定性较高,其他各批次运动员平均水平较低且均值未达到合格标准。

3.1.4 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协调能力整体水平及稳定度较低,两极分化情况极其严重。2012年批次运动员协调能力及稳定性相对较高,且除该批次运动员平均水平接近合格标准之外,其他各批次运动员平均水平均与合格标准相差较远。

3.1.5 近五年我国各批次U15男子篮球运动员协调能力整体发展状况相对较为均衡。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能力稳定度较高,爆发力水平呈两极分化态势,2014年批次运动员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能力、爆发力水平和爆发力水平的稳定度较高,2015年批次运动员速度耐力及控制重心水平较低,2012年批次运动员爆发力水平较低。

3.2 建议

3.2.1 注重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选材的均衡性。有关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对于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及育才方面问题的研讨,避免因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而集中选材致使优秀人才过度集中,以保持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储备的稳定性,并提高运动员成才率,从而保障篮球优秀后备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3.2.2 提高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考核内容及标准的机动性。有关部门应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特点,即时增设其在上一训练周期中较为薄弱且与实战结合更为紧密的测试项目,提高各运动队在日常训练中对相关内容的重视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即时调整下次测试的评价标准,可适当加大现阶段薄弱测试项的分值及比例,保证我国男子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各项专项身体素质全面、均衡地发展。

3.2.3 加强我国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及练后恢复的科学性。有关教练员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较为先进且符合我国青少年男子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训练理念及方法,在日常训练中应对于相对较为薄弱的专项身体素质环节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横向弹跳能力及协调能力方面的练习,并在训练之后加以适当的拉伸和按摩;还需在饮食方面给予充分指导,以助于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在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之后,所需的营养成分能够得到充分而及时的补充。

参考文献:[HJ1.85mm]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84-187.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326-327.

[3] 张景楠.影响篮球竞技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2(1): 90-91.

[4] 田麦久.关于运动训练过程的系统研究[J].体育科学,1988(2):21-26.

[5]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0-21.

[6] 王加强.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的训练方法及其生理依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4(1):77-80.

[7] 苏朋.我国多龄层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测试结果及特征因子比较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 32(1):67-74.

[8] 张珂.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的理论诠释及其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0:7-8.

[9] 何金华,王文生.跳绳对14~15岁少年协调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8(3):78-79.

[10] 苏朋,付降河,贾俊杰.我国U13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特征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1):182-185.

[11] 张洋,何玲.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6):5-12.

[12] Botya V L, Streltsov V A, Apokin V.评定复杂协调性项目运动员能力的理论依据和测试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4(3): 193-195.

[13] 陶勇.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运动员移动能力的评价模型设计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112-117.

[14] 刘青松.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影响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36(2):81-84.

[15] 王雄,刘爱杰.身体功能训练团队的实践探索及发展反思[J].体育科学, 2014, 34(2):79-86.endprint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专项篮球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快乐篮球进山乡
新发现
拍篮球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