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边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11-09刘志德陈艳刘晓燕

农家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荞麦杂粮品种

刘志德+陈艳+刘晓燕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北纬38°左右,总面积5088平方公里,全县海拔1123米—1823米,平均日照时数为2768.2小时,年平均气温7.8℃,年平均降雨量395.4mm,无霜期130天左右,平均日温差13°左右。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我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0万亩左右,其中小杂粮播种面积15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

一、靖边小杂粮生产现状

1.靖边小杂粮种类多,优势资源少。靖边常年种植的小杂粮种类有绿豆、荞麦、谷子、黑豆、小豆、豌豆、糜子等,其中荞麦、谷子种植面積较大,是我县小杂粮中的优势产业,2007年中国榆林首届国际荞麦节上认定靖边为荞麦优势生产区,同时靖边荞麦系列产品在第十届国际荞麦会议及榆林首届国际荞麦节上荣获金奖。“靖边苦荞”“靖边小米”、“靖边荞麦”等3个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盛牌”靖边荞麦米荞麦粉成功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农产品。

2.靖边自然资源适合小杂粮生长。靖边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海拔较高,利于通风透光。光照充足、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特别是光热资源属全国高质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积累,优越的自然资源为小杂粮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农业生产区域蓝天、绿水、净土等为小杂粮生产提供无公害生产条件。靖边在2008年就通过了整县环评,认定靖边全县土壤、水体、空气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业生产标准,2017年7月完成了整县环评二次复评工作。

3.小杂粮生产面积下降,产量上升。靖边县小杂粮种植基本分布在我县南部丘陵沟壑区和中部梁峁涧地区,由于产量低而不稳,产业化发展滞后,收益较差,面积较上世纪大幅下降,基本稳定在15万亩左右。据《靖边县志》记载,由于小杂粮耐旱耐瘠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20世纪60至80年代,靖边小杂粮面积在60万亩左右,是全县人民日常食物的主要来源,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小杂粮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食用杂粮食品,因此在小杂粮生产中投入也相对增加,再加上农技部门推广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以及小杂粮集成技术的推广,小杂粮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例如2010年靖边县乔沟湾乡高产试验点,甜荞、苦荞、糜子、高粱平均亩产164.6公斤、257.8公斤、228.2公斤、567.3公斤;经农业部组织专家测产证实创了全国单产最高纪录。

二、存在问题

1.小杂粮品种退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我县小杂粮种类多达14种,品种有53种之多,基本是当地多年以来一直种植的传统品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即使是引进的新品种,也很快混杂退化。

以我县小杂粮的优势产业谷子和甜荞为例,我县在前几年引进谷子新品种晋谷21和晋谷29,甜荞品种榆荞—4和当地历史优质品种红花荞麦,品种引进后农民缺乏良种观念和商品意识,播种、收获、储存时不注意品种保纯和留种,小杂粮产品互混严重,普遍异色率高、粒型不整齐、大小不一致、商品性跟不上,严重影响了加工需求和对外出口。另外,从全国范围来看,研究小杂粮的专业机构少,研制的适合市场推广的品种少,适合我县推广的品种更少,专用品种、高科技含量品种基本没有,另外,由于精深加工能力、开发力度、宣传手段等方面的不足,我县小杂粮产业的后足发展滞后。

2.小杂粮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实施。9 0年代后期我县25°以上坡地基本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进入21世纪,我县实施低产田改造和节水灌溉政策,中部梁峁涧地区小于5°的涧地全部实施了低产田改造和节水灌溉工程,现在全新小杂粮种植基本在25°至5°坡地之间,种植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一般只有几亩或者十几亩,生产规模小,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机械作业等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难以实施,导致增加了生产成本,流通成本,降低了亩产效益,从而降低了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制约着我县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3.缺乏企业引领、小杂粮加工业落后。靖边注册的小杂粮加工企业、合作社大约有8家,大部分没有车间,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小杂粮加工多为初级农产品加工,仅仅是去杂去略,简单分装,技术含量低,包装简单,缺乏精深加工技术,有的企业也就是把荞麦米磨成了面粉,有的企业把原料通过炒熟工艺加工成了熟食品,把小杂粮加工成醋和酒的就算是深加工了,因此导致小杂粮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技术。

4.缺乏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在我县注册的小杂粮销售企业合作社有6家,注册 的商标有8个,每个品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强,在产品开发、宣传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力度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只有靖边黄土之恋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黄土之恋”品牌的苦荞茶、荞麦面等系列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方面做的还不错,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也只是简单的原料初加工。

三、靖边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

1.明确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小杂粮产业开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加工出口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思路,采取示范引路、规模种植、系列开发、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战略,把小杂粮作为特色高效农业来抓。突破“数量农业”老观念,树立“品牌农业”新思想;突破“自给自足”老观念,树立“市场农业,比较优势”新思想,积极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对种植业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合理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生产。

2.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名牌小杂粮产品。靖边小杂粮是我县有一定竞争力的农产品,其中荞麦、绿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影响,也创造了一些名牌产品。要加强杂粮名牌产品的保护、创新和管理,明确名牌产品的生产地域、条件、质量标准,大力推行名牌战略,积极扶持有实力的公司,以品牌促发展,树立具有我县特色的杂粮品牌,带动全市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3.建立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提高规模效益。要加大对小杂粮的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小杂粮良种的研究、培育和推广工作。积极扶持发展优质小杂粮繁种基地、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走产业化开发之路,按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建立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4.加大产后开发力度,提高小杂粮的附加值。立足国内消费,着眼国际市场,在小杂粮的精加工、深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将优质的小杂粮产品变成集方便、食用、营养、保健于一体的优质食品,实现小杂粮产后加工增值,进一步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荞麦杂粮品种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杂粮有益健康 吃法也要得当
变黑的荞麦
为什么粗粮很健康,却不能吃太多?
荞麦
杂粮虽好,不宜多吃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荞麦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荞麦花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