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机“逃票”事件,这次“规则论”

2017-11-09沈彬侃人

畅谈 2017年15期
关键词:自动扶梯买票坐飞机

沈彬 侃人

7月16日,在北京飞往上海的H01252次航班上,因有4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7月18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公布主查结果:五名旅客系两名成人和三名儿童,均是首次乘坐飞机,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不用购买机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没有“家长掩护”,不是“逃票”,而是误以为无需买票。这番调查结论颠覆了很多人的预想,也让很多指向“规则意识阙如”的结论有被打脸之虞。

18日某媒体刊发的《“熊家长”带孩子飞机逃票:荒唐背后的漠视规则》,将问题归结于“熊家长”漠视规则,就难言缜密。事实证明,轻易采信“家长掩护孩子逃票登机”的单方信源,且凭着经验化想象,就排除家长确实不知幼童要买票、过失主要在安检层层失守的可能,也有些大意。

眼下舆论对涉规则议题的话题确实有些敏感,无论是老太投币还是“暴走团”,都能激起口水一片。因为规则意识是公共性话题最讨巧的切口。如果未守规则是有心之过,那落入公众泛道德话语的射程之内,不冤;但若那只是无心之过,大谈规则则失于苛责。

在该事件中,飞机“逃票”匪夷所思,但如果将涉事旅客初次坐飞机的情景代入,又合乎情理。

并不是所有家庭都非常富裕,都有着丰富的旅游、坐飞机的经验。对于他们的失误,该不该有一份善意的理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儿童票规则的。一家人第一次坐飞机,误以为不满1.2米的孩子像乘高铁那样不用买票,且带了3个孩子,没必要逃1个孩子的票,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一段时间来,“贫富”、社会鄙视链的话题很多。贫穷(甚至仅仅是不那么富有)很多时候会带来眼界浅近、生活经验的短板,这个时候需要的是社会的帮助,而不是嘲笑和白眼。

我的一位农村的长辈50多岁了,第一次来上海,我带她逛东方明珠,之后去坐地铁,我很自然踏上了下行自动扶梯上,而她可能是第一次乘自动扶梯,怎么也不敢迈出腿,背后的人各种埋怨、推搡。你生活中的日常,却是别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能不能多一些耐心和善意?

大都市的现代化生活,其实“隐形的门槛”不低,不会过地铁闸机、不会用门卡刷宾馆的电梯、不知道怎么打印登机牌、怯生生地在自助餐厅里不敢点煎蛋卷,这些都不是“恶”,不要在“素质论”的掩护之下搞歧视。传统相声里“怯拉车”“怯洗澡”什么的,其实都是取笑乡下人进城的各种“不懂事”,满满都是恶意。

掌握网络话语权,精于盘算用信用卡积分换咖啡、用飞行里程兑普吉岛机票的都市青年一族,希望对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的失误,有一颗厚道之心,不要在踩踏狂欢中刷存在感。因为即便是北京等大都市,绝大多数市民(特別是老年人)都没有坐过飞机,其中很多就是我们的亲人、长辈。

真正匪夷所思的是安检检票“三重门”的疏漏——安检口、登机口及舱门口等都是登机前的前置检查环节,可即便那么严格的安检程序,包括登机牌盖章核验,都没拦住无票者,这才细思极恐。就此看,这锅主要还得安检与地勤来背。

这次,“规则论”之箭射错了靶子。这次,我们也该为对涉事乘客不经意过失的不经意“苛责”而惭愧。(资料来源:澎湃新闻、《新京报》)

猜你喜欢

自动扶梯买票坐飞机
自动扶梯毛刷的作用
智擒偷儿
瞬间
你会正确乘坐自动扶梯吗?
坐飞机,不安全?
坐飞机
怎么买票才划算
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