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在祥云

2017-11-08张美华

大理文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古树桃花

张美华

“祥云坝,是个好地方,高原平地鱼米乡。水目山色美,青海水汪汪……”祥云本土歌曲悠扬的旋律在耳际久久回荡,飘过祥云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飘过这块有着“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美誉的好地方。

徜徉水目山

水目山是祥云县有名的风景区。“鼎足中原,只这鹿苑家风,与天目相为伯仲;侧身上界,此去鸡足咫尺,较华首更觉孤高。”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行驶了半个小时,就来到水目山的山脚。远远望去,只见满目苍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石雕“九龙壁”,九条巨龙腾云驾雾,正在施法降雨。那云朵和巨龙雕刻得活灵活现,每一片龙鳞,每一根龙须都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惊叹于这巧夺天工的技艺。在“九龙壁”的两边有石阶,直伸到下庵。

刚走进寺院,就看见一座宝塔,塔身就像身披轻纱的妙龄少女。和其它的塔不一样。这座塔端坐于寺院的中央,成了水目山有名的“寺抱塔”奇观。

进入下庵,山门两边是四大金刚,再往里走是大雄宝殿,里面塑着观音、罗汉和各路神仙。个个神态逼真,庄严肃穆。在这禅意悠扬的地方,我真切地感受到“千古诗中若无禅,雅颂无颜国风死。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诗便是禅。”的含义大殿前面有两棵高大的柏树,造型独特。在大殿右边的偏房里陈列着古往今来到水目山的文人墨客称颂水目山的作品,其中以担当和尚的书画最为珍贵。整个大殿弥漫着空灵飘渺的诵经声和一种独特的香气,让人恍如进入了一个世外仙境,完全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出了下庵朝北走,就来到塔林。塔林是水目山的一大特色景观,本身就是一个神话。这里有大大小小几十座塔,都是为了纪念和尚圆寂而修建的,依据和尚的地位和职务的不同,塔也大小不一。在500米的山岗上,在东西长268米,南北宽36米的范围内,现存各类僧人墓塔59座,僧人墓葬10座。约始建于大理国时期,一直延续至清代早期(公元13-17世纪),为水目寺及水目山诸寺僧人的公共墓地。在绿树的映衬下,那些圆形塔随着风儿在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水目山的历史、兴衰。在塔林的中间有地宫,原是摆放和尚的骨灰盒的地方,现在安放了佛家圣物舍利子,就更添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善男信女来参拜。真个是:“山似莲开不染尘,一灯祖意万年新。”

出了塔林就来到中庵,中庵有一棵千年古茶,俗稱“茶花王”。树高12.7米,胸径0.43米,树龄有300多年了。这棵茶花的品种是“狮子头”,又称为“九蕊十八瓣”,每一朵花都有碗口那么大,花瓣层层叠叠。红得耀眼,红得喜人,中间黄色的花蕊若隐若现,远远望去就像一根熊熊燃烧的大火把,照亮了水目山的每一个角落。担当大师有诗云:“冷艳争春喜灿然,山茶按谱甲于滇。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站在水目山上往远处看,美丽的祥云坝子尽收眼底。我不由得惊叹:水目山,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水目山,我心中永远的向往!

漫步青海湖畔

自从青海湖实施烟水工程后,湖畔就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湖边全是农田,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到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青海湖东边,一棵棵粗壮的玉米杆子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一根根如利刃般的玉米棒子斜挎在腰间。一棵棵,一片片,像在等候检阅的方队,等待主人来收获。青海湖西边,是一垄垄烤烟。正是烘烤的时节,烤烟下部的叶片都已经采光了,经过塑身的烤烟显得婀娜多姿,中部的烟叶润泽丰满,上部的烟叶纤细精巧。整棵烤烟就像穿了一条渐变色的长裙,从下而上,由黄变绿。每棵烤烟宛如一个曼妙少女,和着秋风翩翩起舞。一片烤烟地就成了一个大舞台,无数身着鹅黄长裙的美少女在风中婆娑起舞,向世人展示她们的美好。湖东的绿色大兵方队和湖西的黄色美女方队成了青海湖的迎客先锋,让你还未走进青海湖就先自陶醉在其间。

来到湖堤上,脚下踏的是青石板,湖边的围栏也是石板砌成,显得古朴而整洁。湖中水光潋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田野中。湖面上不时飞过一只只水鸟,“扑哧”一声又轻快地钻入水中没了影儿。只留下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的涟漪和汩汩向上冒起的串串水泡。

信步走下湖堤,凉风习习,我便与湖水融为了一体。湖水清澈、碧绿、恬静,令人神往。它是那样绿,绿得像一块翡翠:它是那样清,清得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底摇曳的水草和游动的鱼虾;它是那样静,仿佛一面大镜子清晰倒映出蓝天白云。我蹲下身子,轻轻掬起一捧水,清凉的湖水柔柔地滑过掌心。滑进了我的心田,那干净清爽的滋味久久萦绕在心间。我索性脱下鞋子,卷起裤脚,下水去捉小鱼去了。那精灵般的小鱼不时在我的双脚之间游来游去,等我伸手去捉时,它们又倏地藏匿到水草中去了,真是看得见摸不着啊!尽管没捉到一条小鱼,我的心却一点也不沮丧,因为那捉鱼的乐趣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在湖中嬉戏够了,我重又回到湖堤上,在离开之前,无限留恋下再看一眼这个美丽的地方。如今,青海湖更加迷人美丽,犹如在彩云大地上镶上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宽敞的环湖大堤给翡翠镶上了一圈银边。远处的群山,五彩的田园,星罗棋布的村庄与清澈的湖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每当秋高气爽,皓月当空的时候,四周的群山,岸边的垂柳,空中的云彩掩映湖中。平静的湖面犹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湖中的鱼虾自由自在穿梭于山水柳影问,尽情享受这份静谧,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纷纷来到湖堤上,或环湖漫步,让轻风拂去一天的疲惫:或围树而坐,低吟几首民谣……

湖边生机盎然,湖中水天一色,这里所有的景色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使我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初见杨家屋

蜿蜒曲折的乡村公路。在青山之间格外显眼,那就是翠玉上镶嵌着的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现在,我就行驶在这条白带子上。

左一弯又一弯,下了坡上坡,上完坡再下坡。我的眼睛一眨不眨盯着车窗外的风景。一心只想把每一株绿树,每一朵鲜花。每一片白云全部装纳。浑然不觉中,眼前的房屋渐渐由稀疏变得密集,道路也变得仅容一辆车经过,看来是进入村子中央了。又过了一片庄稼地,一座小桥,杨家屋村委会到了。endprint

和所有的村委会一样,这里干净整洁,因为今天有好几拨人来这显得格外热闹。我登上二楼,目光被远处的景致牢牢吸引住了。村委会的北边,房屋错落有致。明净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悠闲地东飘西荡。房屋南边是一片田野,阡陌纵横,最惹眼的是田野间的色块和层次。几个农妇在收割麦子,麦子有的已经被割倒,摞成小把摆放在身后晾晒。还没收割的麦子有的已经黄了,待收割,有的还呈现出绿色,大概还要10来天才能收割。田野里的麦子或黄或绿,不同的色块被错落弯曲的田埂环绕,成了一个彩色调色板。这些美丽的田园风光,就在我刚才进村时的路上,可我都没看到,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把目光移到东边,那里是G56高速公路。看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我忽然想起每次上昆明路过这个地方,都会惊艳于能在这里看到一个小山村,精致典雅。想着平时都是从对面的高速公路看过来,如今却是从这边看向对面的高速公路,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换位吗?

站在村委会二楼的窗前,只能看到高速路的一段,大约有500米。这段高速路的西端夹在两座山之间,两座山的造型就像两个倒扣着的锅,南边的更圆润,北边的稍平缓。一条白色的村间水泥路环绕着从山脚往东边延伸,经过一个桥洞,隐没在山间。天空中的白云如片如缕,仿佛被来往的车辆追赶着四散开来。一片白云调皮地挂在南山顶上高耸的移动通讯塔上,远看,就像一团巨大的棉花糖被铁塔托举着。

山前也有一片田野,種着麦子、蚕豆和油菜。接近收获的时节,作物基本都黄了,尤其是麦子。一片麦田里的麦子已经收割完。麦田间整齐摆放的麦子就像精心编织的发辫。明丽的色彩,不规则的色块,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田野延伸到东北角的桥洞,桥洞就像孙悟空的宝葫芦,把剩下的景物全收了。忽然,葫芦中跑出一群黑山羊,你追我赶地回家去。不一会儿,田野里原本伫立四望的几头黄牛跑进了葫芦中,真有趣。

我忍不住对田野的喜爱,想要走出村委会,走进田野,一亲芳泽。刚出村委会的大门,就看到两个“红领巾”背着书包蹦着跳着跑过来,阳光洒在他俩红扑扑的小脸上。映射出柔柔地奶油一般的光。哦,原来学校就在村委会的旁边。只是因为全校学生只有30余人,再加上刚好是午休时间,显得特别安静。

我看看表,村民们已经吃过饭。村问的小道上不时有村民走过。有的荷把锄头往田间走去。有的倒背双手悠闲地走着。我顺着来时的路过了桥,眼前的田野金黄耀眼。细细密密的麦芒直指苍穹,风一吹,便舞出欢乐的麦浪。几个农妇躬身忙着割麦子,只见锋利雪亮的镰刀上下翻飞,一把把麦子被割下。再整齐地摆放在田垄间,我刚眨了眨眼,一小片麦子就已经躺下晒着太阳了。因为戴着草帽,农妇的脸看不太清楚,尽管如此,我依然能明显地感觉到她喜悦的心情,是呀,丰收了!

不知是谁家的小狗狗跟着主人来到田间。因为大多数麦子都没有收割,狗狗只能在田埂上等着。从狗狗整洁的外表不难看出,主人很勤快。狗狗悠闲地躺着,并不无聊寂寞,你看它一会儿伸出小爪子刨刨地,一会儿歪着头看看蓝天白云,间或有蝴蝶飞过,它就悄悄地跟在后边,做一个跟踪者。看着眼前的农妇、狗狗、麦田,我的心里忽然觉得非常安宁,这一幕,是多么和谐,多么美好啊。

就在我流连于田畴间乐不思蜀时,有人喊我,吃饭了,我才忽然发现肚子早就咕咕叫着抗议了。我虽然舍不得走,可毕竟是集体行动,不能让同行的人等我,那就走吧,杨家屋村的美丽就等我下次再来发现吧。

和楚场村的一次邂逅

每次提起楚场村,我都有种莫名的亲切。

这个紧挨着楚场河的小村,在祥姚路边上。有一年,单位派我到楚场村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再次回到农村,心里更多的是熟悉和温暖。出身农村,又在农村基层工作了近20年,我对农村有着一种特殊的化不开的情感。我想,这辈子我是注定要和农村结下不解之缘了。

和所有的乡村一样,楚场有着错落有致的民居,房前屋后还有葱郁的树木和一块块菜地。和很多乡村不一样的是,楚场村周围青山环绕,6个村民小组就像散落的珍珠,被祥姚路串起来。顺着祥姚路往大姚方向走,依次是马拉箐、滑石板、楚场、周驮罗、奎家村、立腊么,这些小村虽被祥姚路连着,却很调皮地隐蔽在青山间,除了楚场在祥姚路北边的山脚下,其它5个小村统统躲进南边的深山里,尤其是马拉箐和立腊么。

楚场最吸引人的,当数楚场河。因为有着河水的润泽,河畔的庄稼长得丰腴,楚场村也仿佛比别的村庄水灵,楚楚动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楚场人也不例外。秋季,雨水充沛,山上枯败的树干上会长出木耳和香蕈,勤劳的村民背着小木篮进山一转,准能满载而归。当然,其间路程上的辛劳可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普通人要花4个小时才能往返。春天可以摘蕨菜、树头菜、白花,村后的青山就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源源不断地为村民们奉献美味的食材。

楚场河水清冽,水中的鱼虾蟹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天下午,孩子们结伴到河边摸鱼捉虾,成了一种习惯。大人们也不制止,有时候也兴趣盎然地加入他们的队伍。我到河边走了一转,就知道为什么大家那么放心地到河里来玩耍了,因为楚场河特别温柔,尤其是冬春两季,从不发脾气。遇到雨水多的年月,楚场河偶尔也会变得有些暴躁,这时候,孩子们是不会去惹她不高兴的。人与河相敬如宾的结果,就是大家都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有一次下乡,我住在楚场村里。久居城市,已习惯了喧闹,和楚场村零距离接触之后,忽然间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地方。是仙人的居所吗?

那一夜,月亮升起来,稀稀疏疏的星星慵懒地打着瞌睡。星星点点的灯火点缀着整个小村,除了偶尔听见几声狗吠,村子里一片静谧。没有车来车往的轰隆声,没有烧烤啤酒的喧闹声,有的是虫鸣和鸟儿的啁啾,有的是树叶飒飒的轻响。在天籁之音的鸣唱中,我一夜无梦,安然入眠。

清晨,一只鸟儿把我叫醒。走出门去,东方刚有些发白,空中云雾弥漫,村庄藏在云雾间朦朦胧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我刚想伸出手去扯一片云雾,太阳开始露出头来,雾慢慢散去不见了,只留下丝丝缕缕的水气在鼻尖,我嗅了嗅,竞有几分清凉香甜。太阳冉冉升起,村子里有几户农家的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是这家的孩子要上学去,父母起来给他们做早餐吗?不是的,现在小学里都吃上了营养餐,早餐都在学校里吃了。那是要早起出门去打工或者到田地里去做农活。眺望远处,柔和的阳光,绚丽的云彩,飘散在不远处的群山之上。山间郁郁葱葱的树木,间或有几株黄色或红色的树木掺杂其中,格外醒目,像是给大山的绿长衫绣上了几朵大花。我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的景致,生怕错过一分美好。endprint

在村上吃过早饭,我返回单位上班去了。在那些无眠的夜晚,我都会想起夜宿楚场村的美好,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邂逅一次这宁静小村的浪漫。

桃花开在大石洞

去年3月中旬,到永平金光寺采风回来的路上,同行的一个同事很偶然地说起:祥云也有一个“桃花源”,美极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刚好车子快行驶到九顶山隧道,一行人都赞成顺路去看看这个“桃花源”——大石洞村。出了弥渡收费站,车子顺着白龙潭村往东走。由于全是乡村小道,不免有些崎岖和颠簸。过了白龙潭村,沿路没有看见成片的桃花,只有三三两两的几树桃花、梨花、杏花挺立于农家小院的前后,为村庄化了淡淡的妆容。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道:“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我要去看“桃花源”,是不是也要缘溪行呢?可这里并没有溪水呀。我们县是有名的干坝子,自古就有“小云南,三年两季荒。半夜听到钩担响……”的民谣。说的就是缺水的情形。这样一想,我不禁对同事描述的“桃花源”有了些许猜疑:不会是吹牛的吧!

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烂漫嫣红。如云霞般美艳;它占尽春光,为人间增色;它开时光彩夺目,风华绝代,它落时纷纷扬扬,风韵犹存。为了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普者黑景区湿地中布置了棵棵艳丽的、永不凋谢的桃树。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中那惊艳的“桃花林”,远眺令人叹为观止,美不胜收。弥渡县雾本村的桃花也很艳丽,在排列整齐的桃树之间漫步,闻着淡雅的花香,看着蜜蜂在花间忙碌,笑脸和桃红相映成趣,这不就是乡愁嘛。

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诗词中的桃花几乎成了芳春的代表,同时也是美人的代名词。大石洞的芳春和美人到底在哪呢?

也许是看我们等得太久,心疼我们了;也许是看我们走了这么多的路,心挺诚的。终于,在拐了不知多少个弯后,眼前的桃树由稀疏变成了挨挤,“桃花源”到了。这景象,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大相径庭:没有鸡犬相闻,没有农人往来耕种,也不需要穿过山洞。不过,这地方确实够远够偏,要不,这么美的景致怎么会不为人知呢?

眼前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呵!一树树桃花开得正艳,那色泽不逊色于玫瑰。那一抹别样的红人了诗人、画家王维的眼,就再也割舍不了。他在诗中写道:“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红色的桃花,颜色已经足够艳丽,再加上昨日的雨珠,就显得格外动人。对于他来说,桃花是春天最绚丽的一抹色彩。桃花的这种耀眼的红,在元代姜或的《浣溪沙》一词中也有反映。“两岸桃花烘日出”,桃花盛开,灼灼耀眼,正好映着鲜红的太阳。好像这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是由桃花烘托而起的。这时的桃花极具视觉冲击力,色彩浓重,以红日之红来衬桃花之红,真如“日出江花红胜火”一般浓艳。山间盛开的桃花,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花间忙碌的小蜜蜂展开双翅扇起了阵阵香浪。走进桃林,我竟然被桃花的清香。熏得微醉。

大石洞的桃花不但颜色红,花型好,树干的造型也很有特点。最难得的是这些桃树的树龄都不低于10年,有的甚至更长。说到老树,这就比新栽种的桃树要更胜一筹。那纹理清晰的树皮,粗壮高挺的虬枝,托着鲜艳欲滴的花瓣,在每一个摄影人的镜头中,都成了一幅精美的图画。一枝胳膊粗的茎长了一米多长,它张开宽大的怀抱,虬枝交错,簇拥着三四朵粉红色的花。好造型!我看见这爬满枝头的一个个小可爱,赶紧按下快门,指尖按下的,是心头颤动的欢愉。

桃树种在红土地上,和红土那凝重的肌肤相比,桃花就显得更加娇艳。那淡粉的花瓣就像小姑娘吹弹可破的脸颊,那深红的花蕊神气地挺着胸膛,迎风轻舞。咦,我的同事们呢,到哪儿去了?等我从那桃花醉中略微清醒过来。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身边早就没了其他同事的身影。耳畔听见指尖按动快门咔嚓咔嚓的声响,眼前花瓣簌簌飞落,我恍然大悟,这不是梦境。整个桃花林此时就是一座人间天堂,而我们,就是有幸识得天堂真面目的凡人。各色鲜艳的衣裳在林中穿梭,挽住一缕芬芳。

漫山遍野都是桃树,春暖花开的时候,桃花恣意地開着。漫天粉红的桃花,激情豪放地渲染着娇羞柔和的辉煌,用张扬的艳丽色彩把天空涂抹得灿烂而又迷人。待到花凋谢了,长出翠绿的叶片,开始酝酿夏季的甜蜜。

看着眼前的“桃花源”,我看到了种桃人欣喜的笑脸,看到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好……

古意波罗村

汽车沿着崎岖的乡村公路行驶,我的心里有些忐忑,这么颠簸的路,里面的风景可别不如人意呀!

汽车停在米甸镇一个村子中间的一块空地上,下了车,眼前是一个小村庄,乍一看没什么特别。听向导介绍,村子东北边有98棵古树,让我们先去看古树。我直犯嘀咕,这古树要是在大森林里,那实属常见,可生长在一个小村庄里。会不会显得太夸张了?虽然有些半信半疑,可我还是跟着去看了。绕过几间民房,来到村子东北角。东边是一畦畦豆田,豆花飘香。豆田再往东是绵延的野猫山,山上数十架风车正在运转。那是新建成的风力发电站。

收回目光,我看到了久违的黄楝树。那是我小时候在老家的房前屋后经常能看到的一种乔木。果实被我们称之为苦楝子,可以熬成浆,用来打裱布,和我年纪差不多的人都用过用苦楝子熬浆打裱布做成的鞋垫。这就是波罗村的古树。一棵、两棵、三棵……一棵接一棵的黄楝树顺着田埂往村子深处延伸。每一棵黄楝树都显得很粗壮。一看就知道不是嫩秧子。

枝干虬劲的古树。树干早被岁月的苍穹刻出了一道道刀疤似的伤痕,枯瘦的树枝见证了一路风雨。猛然记起一位作家对古树的描写:“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已枯死,但在这里伸展着悲怆的历史造型,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矫情而透明。”这不正是波罗村古树的写照吗?

站在古树丛中,一棵棵古树虬劲挺拔。正值深冬时节,树叶早已化为花泥,枝干显得枯瘦干净,就像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些古树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

一个身着彝族服饰的老者,手里牵着一个孩童,看样子是爷孙俩,漫步在古树的浓荫下。老者弓着身子,背微微有些佝偻。和他的年岁一样,他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孩童的小手稳稳地放在老者温暖的手心里,虽然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却依然连蹦带跳,难掩孩童的本性。

我见过中国最大的柏树,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0米,下围10米,据说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亲手所植。我见过举世闻名的黄山“迎客松”,苍劲奇秀,俊俏多姿。如今,我站在米甸镇波罗村这个小村庄,看到这些姿态万千的古树,心里多少有些激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的时候我们太迷信“风景在路上”,却忽略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迷人的景致。

俯瞰整个村寨,灰墙青瓦的屋宇铺排得错落有致,古朴淡雅。村庄与青山的缓坡地带,一棵棵枝繁叶茂、葱茏劲秀的古树巍峨挺拔。一溜儿古树树冠相叠,枝柯交错,给整个山寨添描上一层神秘幽深、如梦似幻的色彩。

原来,我是如此深爱脚下这块土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树桃花
《古树》
桃花眼
喊桃花
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古树茶
斗牛犬“桃花”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橘子洲头桃花飘
桃花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