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在航天GF报告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2017-11-08王殿佑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26期
关键词:过程管理PDCA循环质量管理

王殿佑

摘 要:随着航天GF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报告管理中缺乏足够过程控制和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带来报告质量问题的突出。将PDCA循环引入航天GF报告管理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将有效地改进现有航天GF报告管理流程,全面提升国防科技报告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实施航天GF报告管理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为例,详细介绍PDCA法的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 航天GF报告 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V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9(b)-017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Aerospace GF Reports, lacking of proces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he report hav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directly affecting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moreover the quality of the paper.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DCA and put forward it in the management of GF report, discussing how to integrate the various steps of PDCA wit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suring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China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optim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report management, and describes the way of PDCA application.

Key Words: PDCA;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Reports; Process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航天GF報告(即航天国防科技报告)是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航天领域内,科研项目完成人员根据项目进展情况,按有关规定和《中国国防科学技术报告编写规则》格式要求撰写和提交,以积累、传播和交流为目的,能够完整而真实地反映当前项目研制状况、先进技术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的特种文献。它是国家宝贵的知识资源和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1]。

近年来,随着科研生产任务和型号项目的不断增多,报告的篇数在不断增长。基层单位通常由航报联络员来负责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进行单位内国防科技报告编写任务下达、组织部署,节点安排和进度检查、督促,报告征集上来后还要进行相应登记、形式内容审查以及上报等工作。报告量的增加,无疑会增加报告管理的难度,也带来报告质量的不稳定,同时也由于项目验收和报奖等造成的时间节点紧、难度要求增加,报告编号难求等问题突出。这都要求加强航天国防科技报告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以有效保障国防科技报告工作按时保质保量进行,但如何实施这一有效管理措施仍是科研管理部门始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PDCA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在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大量应用,将它应用于航天GF报告管理工作中,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将有助于实现GF报告管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和控制,并有效提高报告的内容质量。

1 PDCA理论概述

PDCA是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首写字母缩写,所谓的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紧密围绕目标不断循环改进,是能使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科学管理工作程序[3]。其基本思路是,首先制定一项工作计划,依照计划要求执行,执行中不断进行检查,最后对执行的效果和经验教训进行评估、总结处理和提炼[4]。P、D、C、A循环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循环上升改进,每个循环立足解决一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纳入下个循环,再次上升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改善质量的目的。如图1所示。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提出,后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于20世纪50年代再次提出,加以广泛宣传,运用到持续改善产品质量过程[5]。

P:即计划,包括目标的定义,目标和方针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D:即执行,根据相关信息,设计计划、方法方案布局;再根据这些安排具体实施。

C:即检查,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提炼经验教训、评估实施效果、查找问题所在。

A:即处理和改善,对总结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经验加以吸收;对失败加以总结;对没解决的问题纳入新一轮PDCA循环。

2 PDCA运用到航天GF报告管理中的基本思路

基于航天GF报告管理的特点,报告的过程管理将是整个管理环节的核心,是加强报告流程梳理和提升报告内容质量的关键。借鉴PDCA循环,我们将分八个步骤对GF报告过程管理进行循环改进,紧紧围绕优化管理环节、缩短时间节点安排、提升报告质量的目的,合理、科学地制定项目计划和时间进度节点,完善GF报告管理的组织机制、过程控制以及管理规章制度、条例和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对国防科技报告工作的宣传、培训,强化编写软件的使用操作,持续改进工作作风等,最终实现管理的循环渐进、优化整个管理环节。基于PDCA循环的优化思路如图2。endprint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突出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意识,发掘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的条件[6]。从航天GF报告过程管理来看,报告的管理问题和质量问题随报告量的增加呈现出越发突出的情况。从国防科技报告管理部门的角度,制定可行性总体实施方案,与其他科研管理部门相配合,从执行主体—报告撰写者立场出发,详细沟通、调研,对情况进行汇总。

步骤二:分析问题的成因。从报告管理现状来看,项目计划和时间节点安排不合理、不科学是造成问题的首要原因;其次,从报告质量来看,格式不规范、形审问题多,技术内容篇幅人为大量缩减,文章架构不合理等则是执行主体对国防科技报告的意义认识不足,工作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端正所致;最后是过程管理不到位,组织落实不够,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不完善、监管不到位、执行流于形式等也是问题。

步骤三:要因确认。对主次因进行区分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调研分析,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型号项目报告管理计划是问题的关键;其次,完善规章制度和条例、梳理报告管理有效环节,制定相应举措是管理的重要手段;而加强对执行主体的宣传教育、培训,强化监管措施力度,加大奖惩则是强化报告管理的基础。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包括: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

步骤五:执行措施和计划。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执行效果。以节点内应完成上交报告篇数和报告内容质量提升为考核标准,退修改稿次数少,反馈问题少为依据。

步骤七:量化标准,固化有益经验措施和方法。保留好的工作经验和审稿、改稿方法,强化理论上的提升。

步骤八:对遗留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再次纳入PDCA循环。精简流程、优化环节,提升工作效率,实现质量管理的螺旋上升。适当配合软件的手段,如Microsoft Project制定项目计划和节点实施环节,开发基层航报联络员稿件管理系统,重新设计排版模板和开发自动排版软件等。

3 PDCA循环的实施

3.1 P-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管理目标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管理目标是开展这个系统工作的开始。所谓的工作计划,即航天GF报告管理的项目计划,明确什么型号项目类型、报告是否加急处理、报告的篇数、负责的分系统型号总师是谁、哪些人员参与,如何安排时间节点,怎样征集验收,形审、内容审查如何反馈,保密检查以及最后的上报手续等。管理目标则主要包括GF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目标以及报告本身的质量目标,制度上也涵盖各类有效制度措施和经验的固化。

3.1.1 统一认识,制定科学合理的报告管理计划

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编写任务下达后,航报联络员应首先吃透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根据型号项目的性质、上报报告的篇数等,制定一个初步管理计划;计划制定完后,将计划提交给负责本项目的技术副总工程师以及型号项目调度,让对方知道报告征集工作的安排,充分听取双方意见后,再次修改制定一个明确可执行的计划和节点,这个节点应有利于后期的监督检查和执行,通常这个过程要反复很久,历经多次修改补充。

计划安排合理与否,关系到后期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计划制定前和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根据下达的文件指示,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列出详细计划表。为实现管理的项目化和科学化,采用微软的Microsoft Project安排计划流程,梳理出各个环节和执行节点。

3.1.2 明晰进度和管理规章制度,全过程管理

⑴充分做好各种沟通和协调,将整个计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报告编写前期组织、中期检查改进和后期评审上报。前期组织环节,由航报联络员将初步制定的计划安排发送给技术副总工程师和型号项目调度,充分讨论修改。技术副总工程师负责报告的总体计划安排,下达报告编写篇数和编写技术内容以及安排哪些技术人员参与组织编写;项目调度则从型号渠道负责组织传达工作以及报告协调管理工作,比如参与编写任务下达部署、中期评审等例会的召集工作,对报告参与编写人员联系方式进行汇总,以及报告最终上交时手续办理和报告汇总等。中期检查改进,则主要由航报联络员和技术副总工程师负责,联络员负责对报告编写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和督促,发现技术内容或程序上的问题立刻予以协调处理。对报告定题不符,内容篇幅不足,问题多的报告则在集中后,由技术副总工程师和联络员共同召开报告点评会,从报告格式到技术内容上统一作出解答和修改。报告完成人二次进行修改后,再次进入审查环节。报告后期环节则主要是评审上报,在报告格式审查合格后,交由技术副总工程师统一撰写技术内容审查评语,并交由保密委员会进行统一密级审查和定密。完成后,报告统一汇总到项目调度处,办理出所盖章手续和出版物出所密级审核证明,统一登记造册。

⑵建立全面的报告管理文件,以规范报告管理工作。内容涵盖:报告管理条例、写作规范、经费安排、航报联络员考核标准、报告评审要求等;同时,制定本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如根据集团和院科技报告规章管理条例和制度,结合我部实际,草拟了本单位科技报告管理条例和工作制度,并制定了联络员工作质量考核标准等。明确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由谁负责等,防止出现责任不明、管理不严、奖惩落实不到位等情况。

3.2 D-实施,执行过程保障

执行过程保障应遵循国防科技报告管理的性质和特点,按照业务流程,规范执行。这里涉及两个层面。

⑴即组织层面保障-明确执行机构和责任确定。为加强单位航天GF报告的管理工作,通常设立院、基地和厂所两级管理组织,院基地設立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公室,而厂所一级基层管理工作通常设航报联络员,由其所属的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执行。航报联络员具体负责航天GF报告管理工作,是基层报告管理的核心。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和报告全局组织管理工作,并负责对报告的汇总编辑;基层单位则主要负责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管理规章制度和条例;明确报告管理工作的整体目标;负责从管理制度和条例上规范本单位的报告管理;负责与其他科研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负责安排总的时间任务节点和进度;负责抽查和敦促各阶段工作,进行相应报告管理的研究和改进工作等。endprint

⑵程序上保障-规范流程和执行节点安排。程序上即前期组织、中期控制和后期评审上报。前期组织阶段,编写任务下达后,联络员协同项目调度召集有关技术总师、报告编写人员、有关科研管理部门和保密处的同志等例会,统一就文件指示进行传达,确定报告上交篇数、保密等级、拟定报告题目部署等;同时也对一些程序性问题或写作格式、内容上技术问题以及上报环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解答、交流,制定总体报告管理计划。中期控制,即不定期对报告编写人员进行抽查和走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报告格式和内容上的问题,发现苗头即刻解决。比如有些作者定题不符、架构不严谨、内容上存在以技术报告代替国防科技报告的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技术梳理、总结和提炼;致使报告内容干瘪、有价值内容少,公式不合格,参考文献缺少等现象严重。中期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航报联络员联合技术副总工程师统一召开一个报告评审会,就报告出现的格式问题、编排问题以及内容问题进行一次现场审稿、现场梳理、现场解答;由于现场对比性、严肃性,很多作者都会认真对待,对作者的进度也能起到很好的敦促作用。后期评审环节,是程序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牵涉到报告形式、内容审查以及上报手续办理三个步骤。形审上,由于一篇报告通常要花费联络员约1.5个小时审查[7],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这块是今后我们改进的重点;内容审查则主要由副总工程师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关于上报手续这块,由于环节繁复、最容易出状况和造成时间延误,我们通常采取统一办理的手段,即将报告统一集中起来,统一盖章、统一办理密级审核手续;集中登记和集中上报的方式。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有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不至因某一篇报告的延误而拖累整个报告进度。

3.3 C-检查,全过程监督执行

第1阶段:规范选题、梳理流程,明确编写任务。无论是技术副总工程师草拟报告题目,下发给编写人员,还是报告作者自拟题目,都要集中到前期组织环节进行讨论和确定,不能因后面报告题目不合格或重复草拟而耽误时间和进度。其次,任务下达指示是否传达到每一位作者,最好的做法也是在前期组织环节,由会上统一宣布,给每位编写人员现场下达编写任务和要求。有疑问和想法的,可以现场解答,现场安排;没例会的作者,由项目调度汇总人员名单后,再进行补充通知;同时将前期组织安排的会议部署下发给每位作者和参与人员,设定节点。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怎样完成,通过Microsoft Project软件记录在案。

第2阶段:中期控制环节,不定期抽查和回访作者,也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电话或走访的形式,实时交流。报告初步汇总后,首先进行格式审查,同时将报告技术内容发副总工程师进行审核,航报联络员与副总工程师充分意见交流后,召开报告点评会。统一进行问题答复,现场解决形式和内容上的问题,当场修改;对问题严重的报告,定好修改稿的最终完成时间,由于这种情况通常涉及到技术内容上的问题,因而这主要交由副总工程师负责,而格式上的问题则相对简单些。

第3阶段:后期上报,及时评审、严管手续上报流程。报告上报统一登记后,涉及到打印、保密审查和出所手续办理等环节时,严格按照流程设计统一打印、统一办理保密审核,统一进行盖章和上报。避免报告作者各自为战,分头跑手续,既造成时间上的延误也引起管理上不必要的麻烦。

为加强报告管理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进行报告写作培训,从报告管理的流程、计划安排、内容格式上的要求等进行宣贯,加强作者对相关编写软件使用的操作,强化报告的点评工作;对报告加大奖惩力度,对优秀的报告给予相应的奖金鼓励,而对差的报告加大批评力度,直至取消其编写资格,建议后续型号项目不采纳其参与报告编写等。

3.4 A-处理,总结评估,重视反馈

⑴全方位进行信息反馈,重视信息反馈作用。无论是报告作者还是报告管理人员,大家都是希望能认真地接手这项工作,完成任务;没有谁是故意或恶意如此。以往造成报告管理工作呈现拖延或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情况,应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考虑,客观上主要是计划安排是否合理、报告作者是否遇到紧急任务或太忙而无法顾及等情况,主观上则主要看是否存在对国防科技报告认识不清、态度上不重视,认为报告写的再好不如型号干的好等原因也比比皆是。所以,在开展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主客观因素,针对不同原因进行解决。加强同报告编写者的沟通,充分了解可能造成报告延误或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重视作者信息反馈,协调好各方关系才能将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

⑵重视报告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这一机制。对于好的经验管理措施,经过实践检验能充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报告内容水平的应予以保留发扬,比如报告点评会和评审会,就可以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价会上可以将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大家共同协商共同解决,也可以就某些事项达成统一意见,合理安排计划和进度。评价会也可以暴露各自的优缺点,使好的作者受到褒奖和激励,将优秀的做法传播下去;也使写的不好的作者受到启发和鼓励,得到解决问题的帮助,刺激其主动改进和要求进步。评价的基础是立足科学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比如报告格式就由写作规范条例给予指导,而内容评价则由经验丰富的老专家给予把关,后期我们还要制定相应的内容评定标准,客观地给予其评分和推进报告评价的标准化。

⑶重视管理手段的多样化和软件的使用。管理应是全方位的,只有加强与作者本人的沟通才能尽早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邮件、微信、短信和电话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点评会和评审会也是重要的场合,只有深入了解作者需求,才能给予作者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报告的管理也应加强对软件的使用,现在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发展的大趋势,报告管理工作应充分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比如采用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计划和节点安排、开发基层航报稿件管理系统进行稿件的自动化录入和管理、设计格式自动检测软件进行报告格式地自动检测等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手段,也是提升报告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报告内容质量的便利途径。加大信息技术的因素、进一步弱化人的影响因素将是更科学合理管理报告的一个重要选项。管理的工作毕竟是人、机制和技术的融合,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得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 结语

PDCA的核心[8]在于不断分析现状、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理出思路和总结经验,它涵盖4个阶段8个步骤,通过不断地循环往复,实现效率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PDCA循环确保了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报告管理环节的无缝连接,提高了报告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它使报告管理工作中的人、机制和技术呈现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各方积极因素,在协调的基础上做到了科学工作程序地使能。这对于航天GF报告管理工作来说,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陈卫红.航天国防科技报告的编写与检索利用[J].航天器工程,2007,16(5):95-99.

[2] 时春丽.关于国防科技报告工作的思考——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例[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0(12):52-53.

[3] 常金玲.基于PDCA的信息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模型[J].情報科学,2006,24(4):584-587.

[4] 张艳枚.PDCA循环法在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中的应用[J].办公自动化:综合版,2014(11):55-57.

[5] 达夫特,理查德L.,多萝西.马西克.管理学原理:原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 张强,于洪.高职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案的PDCA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4):24-26.

[7] 奚昕,吴昊,阎涛.改进船舶国防科技报告管理工作的研究[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5(1):34-36.

[8] 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管理PDCA循环质量管理
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与信息系统实现方法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高校学生事务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教学过程管理信息化探讨
PDCA循环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