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秉绶致罗聘信札

2017-11-07郑雪峰

中华书画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李东阳法式聚会

□ 郑雪峰

伊秉绶致罗聘信札

□ 郑雪峰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封伊秉绶致罗聘的行书信札,是伊秉绶和罗聘这两位书画史上重要人物的交往实证。信文如下:“节事窘迫,致毫毛之敬,今始送上。来扇一把,求梅花,务惠一枝,必得真笔。绶藏赝本多矣。三日走领谢,伊秉绶顿首,两峰先生左右。初六日,石林先生均候,又拜。谨空。伊秉绶。”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是“扬州八怪”之一,师从金农。罗聘的绘画天赋极高,花鸟、人物、山水无不擅长。伊秉绶(1754-1815)以书法名世,尤其擅长隶书,行书也自具特色。亦能绘画,然不多作。伊秉绶的这封信,主要的内容是请罗聘给他画一张梅花扇面,并再三强调一定要罗聘亲自动笔,希望三日内能够去取。

伊秉绶一生喜爱梅花,这应该也和他父亲的影响有关,伊秉绶的父亲伊朝栋将自己在老家宁化读书的地方叫做梅花书屋,曾求人作《梅花书屋图》,伊朝栋《张水屋道渥为予作梅花书屋图,诗以赠之》诗中云:“我家闽海南山陲,乱峰围墅孤云飞。讵少绿天筠袅袅,漫多朱实橘离离。别有寒香依小筑,独称冰雪伴幽栖。旁人错比罗含宅,高阁时吟何逊诗。醉眠啅鹊参横后,酒醒前村月挂时。”图成之后广征题跋,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伊秉绶代求的。父亲去世后,54岁的伊秉绶奉梓回到老家,乡居期间仍住在梅花书屋。伊朝栋诗中的“高阁时吟何逊诗”用了一个典故,何逊是南北朝时梁代的诗人,担任过尚书水部郎,后人也称之为“何水部”,他在扬州时写过一首《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很有名,杜甫咏梅的诗中有两句“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从此何逊、扬州、梅花这三个词就成为了一个固定的组合,如果这三个词中有两个出现了,就可以认定有第三个词以隐身的形式存在。非常巧的是,伊秉绶从嘉庆十年(1805)至嘉庆十二年(1807)担任了扬州知府。伊秉绶为此曾自豪地刻有印章“东阁梅花”。

伊秉绶画像(1754-1815)

罗聘画像(1733-1799)

[清]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

伊秉绶梅花的喜爱,从他众多的咏梅诗中也可以见出。就在赴任扬州知府的路上,伊秉绶为吴文炳题《香雪山庄图》先是题了一首五律,歌咏梅花的句子有“清绝白云海,春风香雪寒”,兴犹未尽,两天之后又题了一首杂言长诗,有句云:“诗人例爱梅,非为百花头上开,亦非数点穷根荄。清入心脾寒到骨,气味要与吾侪一。”在伊秉绶的眼中,梅花就是完美人格的象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伊秉绶行书《梅花诗》,释文:“梅信微茫动远情,道人能共景凄清。水边竹屋霜天月,琴鹤一时都有声。小园梅花十五株,既赋五律四章,又作八绝,此其一耳。”可见他于咏梅下笔不能自休,真可谓爱梅入骨髓。

[清]罗聘 梅花图 纸本水墨 北京画院藏

恰好,罗聘尤以善画梅花闻名于世。金农称罗聘“放胆作大干,极横斜之妙”。法式善称罗聘“生平所得力,全在梅花枝”。罗聘和他的妻子方婉仪以及二子(罗允绍、罗允缵)一女(罗芳淑)皆能画梅花,蒋宝龄《墨林今话》云:“江都罗介人允绍、小峰允缵俱两峰先生子。先生名重艺林,尤以画梅为独绝。今介人、小峰善守家法而变化之,亦各以梅著,好事者谓之罗家梅派。”上海博物馆藏罗聘和方婉仪合作的《梅花图卷》,上有罗聘的题记:“癸未夏六月,仿王元章繁枝梅花。赵子固云浓墨点枝大是难事,予画此卷三日始成,内子白莲(方婉仪号白莲居士)展观再四,嫌其不甚分明,晨起,乃摘牵牛花浸汁渍其花瓣,令睹者一目了然。予不可不记其苦心也。”罗聘三次到京城,目的当然就是以画交接贵人,以卖画为生计。最给罗聘带来声望的是著名的《鬼趣图》,当时名士题咏殆遍。

从实用的角度讲,梅花毫无疑问是雅俗共赏的题材。罗聘在京用于应酬和卖出的应该主要就是梅花,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作的一幅立轴《梅花》,上面题款云:“仿煮石山房法,为□□先生教。两峰子罗聘。”上款预留了空位,没有名字,应该就是平时画好以备不时之需的。

另外,嘉庆元年(1796)伊秉绶、罗聘两人共同的朋友张问安(亥白)还蜀,罗聘就画了一个梅花卷子作为送行礼物。由这些例子都可以推测出罗聘的梅花很受欢迎。

罗聘一生中三次入京,第一次(1771-1772)在京有一年多时间,第二次(1779)时间更短,只有几十天。第三次(1790-1798)在京居住八年之久。伊秉绶的前半生也是三次入京,前两次(1774、1780)在京最多也就是一年时间,正好错过了罗聘的在京时间。直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冬,伊秉绶第三次入京,之后中进士、作京官,罗聘和伊秉绶才有机会结识,并有了大约八年之久的密切交往。在嘉庆三年(1798)罗聘离开北京回到了扬州,次年(1799)伊秉绶离京出守惠州,四月途径扬州,见了一些旧日朋友,现在无从查到伊秉绶这次见过罗聘没有,而在三个月之后的七月初七,罗聘就病逝于扬州了。

伊秉绶在京期间,文人聚会游宴风气较盛,伊秉绶和罗聘都较多地参与了各种聚会。他们两人相见的最早记录,据谭国平先生《伊秉绶年谱》,应该是乾隆五十六年(1791),法式善(1752-1813)召集伊秉绶、汪剑潭、何道生、罗聘在家中聚会。法式善是蒙古人,别号时帆,爱好写诗,自名所居曰“诗龛”,以才学受到乾隆帝的称赞,他喜欢交结文人名士,奖掖后辈。此前,法式善曾经在何兰士家中观看过罗聘作画,作有《集何兰士方雪斋,观罗两峰聘、曹友梅锐、张水屋作画》,法式善和罗聘至少已经认识甚至熟悉了。而法式善和伊秉绶是同年进士,经常在一起聚会。在法式善家中的这次聚会上,参加的人物也有何兰士。聚会间,罗聘作画,伊秉绶作诗,伊秉绶的诗题为《时帆学士招同汪剑潭助教端光、何兰士水部道生、罗两峰山人小集诗龛,两峰作画》,诗云:“骏马侪曙鸦,飞上净业湖。湖边积冰雪,幽人此结庐。朔风日以严,秋林日以疏。古人既长往,今岁行将徂。而我复不饮,来者安知予。南荣曝背暖,西山耸骨臞。嘉会惜斜阳,临去还踟蹰。作图示后人,千载同须臾。”

值得一提的是,法式善所住的地方正是地安门北边明代著名文人李东阳的故居旧址。法式善曾邀翁方纲等四十馀人为李东阳作生日纪念,焚香展拜赋诗。伊秉绶也参与了这次聚会。伊秉绶的行书一般说是学颜真卿,也受了林和靖的影响。其实伊秉绶究竟是否见过林和靖的作品还是个问题,他的行书是最直接学习李东阳的,只不过李东阳是从颜真卿脱胎出来的,而且有可能看过林和靖的墨迹或拓片。李东阳的行书有自家面目。再加上他在政治文化地位的影响,在明代有不少人都直接学习李东阳的书法。伊秉绶早期的行书难于一见,他学李东阳是否受了法式善的影响值得研究。

[清]罗聘 梅花册之一 17.5×22.1cm 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

[清]罗聘 梅花册之二 17.5×22.1cm 纸本水墨 天津博物馆藏

法式善家中的这次聚会是罗聘与伊秉绶两人最早相见的明确记录,但这应该不是两人的初次见面,在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集》中,在上一首诗之前的位置有两首《题罗两峰聘〈鬼趣图〉二首》,诗云:“慧剑铦时善眼开,女青初不说轮回。如何画鬼成滋味,似向壶中骑竹来。”“过眼云烟事总非,问谁弱丧竟忘归。只今卷里题诗客,半化城头丁令威。”按理说,应该是罗聘当面向伊秉绶请求题诗的。且不管两人何时初识,之后的很多时候伊秉绶和罗聘参加同一次聚会,据张郁明编的《罗聘年表》,仅在乾隆六十年(1795)记录可查的两人共同参加的聚会就有四次之多,另外还有一次罗聘为伊秉绶作画《郑樵像》的记录。在聚会中,罗聘往往施展画技,即席作画,伊秉绶等人则题诗以纪其盛,伊秉绶有的时候也施展所长,为画题写引首。北京画院藏有一罗聘所画的巨幅梅花,是画给崧岚(刘大观)的。横幅画面上几树老干交错屈盘,上有罗聘的两段题跋,阐述画梅要领。其中第二段题跋云:“余画此帧装潢既成,主人嫌其过于疏淡,因用逃禅老人水墨足其法……”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有伊秉绶的一段观款:“嘉庆元年(1796)八月朔日,集于红药绿槐之馆。休宁汪畹,绵县李鼎元,阳湖洪亮吉、赵怀玉,长洲吴云,仁和魏成宪,遂宁张问陶,临川李宗瀚,元和黄恩长,宁化伊秉绶同观。”真可谓群贤毕至,只是不知这段观款是写于罗聘作画之初,还是第二次补画之时,抑或既成之后刘大观在交游集会展示收藏之时。

从年龄上来说罗聘比伊秉绶年长11岁,从地位上说,罗聘是一介布衣,伊秉绶进士出身,前程可期。所以互相之间或许不免彼此有些矜持。从这封信札上说,伊秉绶收藏有多幅罗聘的赝品梅花,肯定不会是罗聘亲自赠送给伊秉绶的,或者是从厂甸购买,或者是他人转送的。这次借新年问好之机顺便索求一纸真迹,也应该是两人之间关系有了明显的加深。这封信没有系年,但通过对内容的揣测,应该是在两人交往两年左右的时间段吧。

伊秉绶在信中提到有多张罗聘梅花的赝品,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至少说明罗聘的梅花广受欢迎。罗聘第三次入京将他的儿子罗允缵(小峰)带在了身边,这些赝品一方面有可能是罗允缵的代笔,另外也极有可能是厂甸出现了专门的作假者。

山西省博物馆藏有一幅伊秉绶的绢本画梅之作,下画一个高盆,上栽一树老梅,盘曲坳折,独具风骨。款识云:“桂岩先生仁兄二十年好友,今遇于扬州,作此,正之。嘉庆十三年(1808)四月朔,小弟汀州伊秉绶记。”画作的用笔和造型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此画作于伊秉绶扬州知府任上,这里是罗聘的家乡,而此时罗聘已经去世九年。伊秉绶从何时开始画梅已无从考证,但此时他从罗聘的画梅中受到启发和影响是必然的。

[清]伊秉绶 伊秉绶致罗两峰札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李东阳法式聚会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快乐的聚会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生日聚会
影片《白日焰火》的法式表达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新格调
法式轻奢优雅
神童智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