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仁尚德崇仁村

2017-11-07彭愫英

中国西部 2017年10期
关键词:崇仁凤凰山木瓜

文·图/彭愫英

崇仁尚德崇仁村

文·图/彭愫英

老窝火腿

盘山梯田色彩丰富,田亩半是黄灿灿的油菜花半是绿油油的油菜籽。树树桃花站在田头地角,笑容娇媚迷人。坡地上燃着麦子花,与油菜花比赛抽穗灌浆。篱笆墙内桃红正艳,一栋栋楼房掩映在桃红桃粉里。天空瓦蓝,蜜蜂忙碌采蜜。公路硬化建设初具规模,茶马古道隐没在荒草丛中。进入崇仁村,这个构建崇仁尚德村风,先后获得省级和谐文化村、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还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的白族村落,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犹如山风扑面而来。

①火腿王

②火腿贸易街

③品尝火腿

老法炮制“火腿王”

空气中弥漫火腿香味,泸水市老窝镇在崇仁村召开首届怒江大峡谷老窝火腿文化旅游节。数着色泽诱人的老窝火腿,拿起一片生火腿肉片蘸芥末吃,肉质鲜嫩,鲜美可口而不咸涩。舌尖上的美味令人情不自禁想起老窝火腿是“怒江美食”的典故。制作老窝火腿的原料来自农家半放半养的土猪,用自家种的玉米和野外杂草拌合作为饲料。土猪养上三四年,在春节来临前屠宰后腌制。老窝火腿腌制时间至少要两年才味美,火腿的价格因为年份不同而价格不同,年份越长价格越高。三年以上的老窝火腿,生肉片可以蘸芥末吃,是当地的一道名菜。走在崇仁村商贸一条街上,我指着一只四年火腿问价,卖主告诉我“八十元一斤”。

崇仁村广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备受人们瞩目的“火腿王”评选活动紧张有序地进行。万只火腿参加比赛,最终只有八只火腿进入决赛。从外观形态、香气、色泽质地、滋味等,评委们认真地给火腿打分。银坡村选送的五号火腿以“咸淡适中,味鲜美,有回味”斩获“火腿王”桂冠。人们竞拍“火腿王”,“火腿王”以五千元的高价拍卖。村里洋溢喜气,人们的笑脸就像桃花开在脸颊上。

④徒步活动现场

⑥文艺表演

⑤龙舞

一个屋檐下,有个人守着一个大花盆,神色悠闲。我不由好奇,上前问他卖什么,才知花盆里冒出一点点嫩芽的东西是重楼。他说这盆重楼有六十苗左右,可以卖一万多元,已经有买主了,他在等买主到来。盆栽重楼,我在兰坪县徒步盐马古道,路过期井村时见识过。花盆里的一兜重楼卖到如此价位,令我意想不到。我的惊奇令卖主不屑,他说,这不算什么,前几天卖出去的一兜重楼,有四万多元哩!

村公路蜿蜒向碧罗雪山深处,车辆自由潇洒地奔驰在崇山峻岭间。崇仁村公路硬化建设折射泸水市乡镇公路建设风采,由此管中窥豹,感知怒江州乡村交通今非昔比。望着车窗外闪现的景色,思绪不由自主梳理老窝镇交通史,温故知新,展望未来。

老窝镇地处泸水市东南部,与大理州云龙县毗邻(原属于云龙县,1978年划归怒江州泸水市)。从老窝通往石缸河的驿道是泸水市通往云龙、保山的主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道。初始,这条茶马古道是步道,在民国时期得到拓展。二战时期,日军侵占片马、上江等怒江西岸地带,抗日军队集结怒江东岸,与日军隔江对峙,准备反攻。古驿道成了军需供应物资运输的主要通道,因此得到扩修。随着公路在怒江境内修通,老窝镇古驿道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消隐荒草丛中,覆盖枯枝腐叶。村村通公路大手笔抒写时代向前发展的篇章,村公路硬化是近五年崇仁村飞跃发展的见证。

①奖品“老窝火腿”

②唢呐阵阵

封山育林还原旧时风景

蒙蒙细雨下个不停,放牛坪车来人往。老窝火腿节赛事之一“大美老窝·毅路同行”徒步活动,在放牛坪上打响起步的枪声,来自老窝乡农村、泸水市及州直部门机关单位的参赛者参加了徒步活动。徒步活动的终点站是凤凰山林区门户。徒步活动男女各取前十名,奖品是老窝火腿。徒步活动的队员中,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引人注目。他是崇仁村护林员,平时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对山水林木了然于胸,却遗憾地没能超过年轻对手们进入前十名,他乐呵呵地说明年再参加。热情好客的东道主在林区门户设置就餐点,老窝火腿的香味向着凤凰山林场飘去。品尝老窝火腿,读着“凤凰山”指路牌,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多年前与摄影家朋友深入凤凰山林区拍摄的情景。

传说凤凰山森林中有凤凰,故而得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林业部门曾在凤凰山下建有伐木场。我们进入林区拍摄时,凤凰山封山育林不多几年。十多年严重砍伐的后果,凤凰山满目苍夷。荒芜之处生长小树,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凤凰山原始森林风貌快要消失殆尽时,幸好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下达执行,斧头和锯条得以远离凤凰山。坐在一棵高耸入天的冷杉树下,倾听鸟鸣声声,享受大山深处怡人的风景,我为眼前没有遭到“屠杀”的一角原始森林风光感到幸运。

望着烟雨朦胧凤凰山,口齿回味老窝火腿香味,耳畔响起当年鸟鸣声,心想多年时光过去了,那些新生小树想必长成参天大树了。随着岁月流逝,凤凰山因砍伐严重留下的创伤,必然被封山育林后逐年递增的绿色抚平。原始森林风光是老窝镇栽下的梧桐树,自然引得游客“凤凰”来。想入非非之际,有人告诉我,林区公路通向凤凰山深处,可以开车到凤凰山垭口赏景。听闻垭口风光,我多么想再次进入凤凰山林区,去看看当年背依的那棵冷杉,再次坐地听鸟鸣。打着伞,亲近凤凰山,记忆涌动温馨,雨水落地声格外悦耳。隐隐约约看到前方花开热闹,近前,竟是木瓜林。木瓜花有白有红,花瓣上滴滴雨珠晶莹透亮。

③构皮造纸

④造纸艺人

藏在深山的构皮造纸技艺

告别凤凰山,沿徒步路线返回。尽管凤凰山风景秀丽,崇仁村是全国文明村,但其旅游业就像藏在深闺中待嫁的新娘。三两户人家沿公路而建,屋舍炊烟袅袅。房前屋后、公路两边,篱笆墙围护着一片又一片木瓜林,花瓣白中泛红,挂着水珠。林山湿漉漉,空气清新。一位老妪坐在屋檐下卖木瓜。隔年木瓜保存完好,就像刚从木瓜树上摘下般清香诱人。木瓜个大,水分重,一个五元。徒步活动是个机会,老妪在自家屋檐下摆摊,卖特产。木瓜摊引起我们的兴趣,不由信步转入农户家,不料想会在这户人家的后园邂逅构皮手工造纸技艺。

造纸作坊简陋,一位六十多岁的汉子手不停歇忙碌着。他站在一个大水泥缸前,双手拿着一个铁板,放入水缸里,一捞一摆,一张白纸就在铁板上生成。把白纸放在身边的一摞纸上,又附身把铁板放入水缸里。如此重复劳作。纸摞湿淋淋,前头是土炉。土炉两壁光滑,侧面成“人”字型,“人”字型中间有两层灶洞。土炉用来烘干纸张。白色湿纸经加工,在土炉上烘烤。大水泥缸另一边有一口小水泥缸,里面装着仙人掌。造纸的材料主要是构皮,仙人掌起到润滑作用。大水泥缸里泡着的材料正是构皮。凤凰山森林以混交林为主,长着构树。经交谈,得知忙着造纸的汉子叫尹相文,卖木瓜的老妪是他的妻子。

凤凰山伐木场建立后,尹相文当过伐木工人。伐木场关闭后,他在地里辛勤耕作,外出打工,兼做一点小本生意,以此养家活口。山地退耕还林后,他家在地里种上木瓜树。村里人家大都搬迁到崇仁村委会所在地苗嘎,兄弟家也搬走了,他没有搬家。尹相文操起祖上流传下来的构皮造纸技艺,据市场需求,生产祭祀先人用的冥纸。尹相文是构皮造纸技艺第三代传人,他从小跟着父亲学习构皮造纸技术,十四岁就能独立操作造纸。凤凰山海拔三千六百多米,严寒时节无法操作造纸技术。冥纸一元一张,尹相文每天能造纸七百张左右。“两个人合作制造纸,几个月的时间收入十万元左右。”尹相文轻描淡写地介绍道。家里人用不着到镇政府所在地老窝街卖纸,商人定期上门收购。尹相文憨厚地说,下一步,他想制造宣纸。尹相文的心志对于怒江书画界来说,不啻是大旱之望云霓。

一路下山,层层叠叠的山林令我想起三年前的老窝行。有人忧虑地说,退耕还林后,苞谷地种上泡核桃树。核桃树三年后挂果。三年后、八年后,长大了的核桃树下种不成苞谷了,势必影响土猪喂养,老窝火腿面临失传的困境。三年时光过去了,老窝火腿不仅没有失传,反而名声越来越响。怒江州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基地的目标奋斗中,建设特色旅游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了共识。

喜读崇仁白族村,脑海里浮起白族狩猎调,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弩弓及熊皮箭袋等狩猎工具成了装饰品。行走崇仁村,文思在火腿飘香里犹如盛开的花朵,字里行间流淌赞美。(责任编辑/吕文锦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崇仁凤凰山木瓜
亲吻党旗
在凤凰山上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木瓜老奶奶的云
木瓜老奶奶的云
凤凰山
凤凰山歌
植物帮之木瓜
崇仁师范学校新校区建设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