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社会书华章诉情怀

2017-11-04柴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华美食京剧文体

柴琼

2017年,恰逢全国恢复统一高考40周年,这场曾改变无数人人生轨迹的考试再次勾起许多人难忘的记忆,因此这场年度大考较之往年更受瞩目。笔者有幸参与今年湖北高考作文评卷工作,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万分辛苦,但对考生的作文情况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产生了一些感触和想法,下面就把阅卷的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

今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依然采用带有明确指令性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表示,今年的试题融通古今,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感兼具的材料反映时代主题和价值。因此,我想结合考生试卷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以我眼观社会,豪情辩天下大事

今年高考作文题出现的十二个关键词,看上去这些关键词毫无逻辑,但其实在背后都藏有命题人的深意。据笔者观察统计,绝大多数考生针对题目要求,对关键词进行了划分,选择两到三个关键词用于写作中,考生把关键词大致分为五类:

1.以传统文化为线,选择的关键词主要为:中华美食、京剧、长城、熊猫等。在这类文章里,较好的立意有:A.通过展现中华美食、京剧、长城之厚重历史,体现华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我大国风采;B.通过介绍精致的中华美食、曼妙的京剧唱腔、厚重古朴的长城城墙,展示了国人的工匠精神、人民群众伟大的创造力等。

2.以科技创新为线,选择的关键词主要为:共享单车、移动支付、高铁。这类文章里的较好立意有:A.通过这类关键词的介绍,体现了我国科技进步飞速,国人自信心提高,大国崛起;B.对这类关键词进行串联,挖掘出国人的创新、共享、合作、低碳环保等精神。

3.以批判社会不良现象为主,选择的关键词主要为: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共享单车等;题目中的写作导语说“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所以关键词必然是全面的,自然就有好与不好的现象。若对不良现象只是一味的进行指责批判,立意是不高远的,而有些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理性质疑精神,围绕关键词写出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国人的诚信要加强,社会的法制要完善,可谓是“殷殷考生语,拳拳爱国情”,充分体现了考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性思维精神。

4.以展现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为主,选择的关键词主要为:一带一路、美丽乡村、高铁、广场舞等;这类文章较好的立意有:A.以千年之前的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政策的对比,展现中国国力的强盛,激发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B.描绘高铁的发展带动乡村的变化,广场舞的蓬勃发展等体现国人沐浴在党的光辉之下的幸福生活。

5.以表现人民生活变化为主,选择的关键词主要为:广场舞、美丽乡村等;这类文章较好的立意有通过描述乡村美景、广场舞的热闹展示新时代人民的富裕和谐的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当然,这五类的划分并不是绝对严格的,有相当多的文章立意是在这五类中进行了交叉整合。如通过京剧与广场舞的对比,写出文化的雅与俗、传统与流行;从中华美食讲到食品安全,从美丽乡村讲到空气污染,既看到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不回避发展中的矛盾、潜在的危机、阵痛中的嬗变;从长城写到一带一路,通过考生对国策的理解,反映新时代青年对时事国事热点的关心,也展现了青少年的精神风貌。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太好的立意,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写到关联传统文化的一些关键词时,并不能够领会其中的内涵,而仅是一知半解,贴标签。如对“京剧”这个关键词的阐释,有考生泛泛而论,只写到“京剧代表的是中华文化,是五千年来风雨飘泊中的脊梁”等这种大而化之的语句,而优秀学生的则写到“一曲京戏,无尽内容,在押着韵、抽着气的腔调里,在凝着眸抬着手的姿势里,在绸缎绫罗,朱璎宝饰的身躯下,我看见一个个传承至今的不屈的灵魂,这灵魂不屈,这灵魂伟大,它笔直站立,不卑不亢,这便是中国魂”,接下来通过具体的戏目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出京剧背后所衬托出的中国精神、中国魂。

2.对关键词进行简单的罗列,胡乱勾连,内在逻辑联系很少或者是基本没有。如写“长城、京剧、美丽乡村”这三个关键词,就写自己先去长城赏美景,再去剧院听戏曲,最后去美丽乡村走一走,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这样的立意仅仅只是符合题目的其中一个要求:选了两三个关键词,至于“有机关联”则基本没有体现。

3.政治性语言较多,空话大话不少,有的考生在结尾处并列反复写着实现中国梦,锻造中国魂,不仅有拼凑字数之嫌,也有大喊口号,生硬结尾之弊。

所谓“千古文章意最高”,考生对这些关键词的体会以及如何勾连这些关键词,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直接决定了文章内容立意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们作文的内容等级分数。在阅卷过程中,通过考生的文章,笔者发现,我们的考生并不是只会刷题打手游的青年,而是有一双慧眼观世间万象,一颗慧心感生活之美,更有辩天下大事的豪情壮志。

二、以我手书华章,翰墨颂太平盛世

文章立好意,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而让阅卷老师知晓你的立意,则要靠你的语言如何表达,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同样的立意,由于文体、语言表达等不一样而很容易造成得分悬殊。

1.文体的选择:

A.议论文,大多数考生选择此类文体,一个人侃侃而谈,文体选择无新意。

B.散文:选择此类文体的考生选择的多是美丽乡村、京剧、长城等比较好发挥描写功能的关键词,对考生的语言功底及文采要求比较高。

C.书信体:选择这类文体的考生比较取巧,一来书信体作文数量不太多,二来特别符合题目中的要求“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如何体现“帮助”,通过书信表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书信体作文拟题容易,符合题目的要求,有对象性,表达过程中娓娓道来,阅卷老师容易有親切感,代入感极强,这些都是议论文散文文体所不具备的优点。

D.解说词:选择这类文体的考生少之又少,这说明考生不熟悉解说词的写作,平时训练少,其实选择解说词这类文体也是很符合题目要求,用解说词来介绍关键词,能达到准确生动的描述、中肯的评说,用来感染读者,开拓读者的想象,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能起到很好的传播信息的效果。可惜,笔者阅了几千份试卷,只有一位考生选择这种文体。endprint

书信和解说词都属于应用文文体写作,很适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的要求,但是考生却很少选择这类文体,有的考生虽然选择了书信体,但书信格式却不对,这是很遗憾的,所以这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要加强应用文文体写作的训练。

2.语言表达: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考生阅读量的多少、是否关心时事热点,对作文的表达能否得高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标题看,有的标题新颖时尚,紧跟网络潮流,如:《他们为中国“圈粉”》、《中国范儿》《厉害了,我的国》《我为他们点个赞》《舌尖上的中国》等等。

有的标题古典韵味浓厚,如:《仗剑倚马去东方》《大国展胸怀,尽款天下人》《戏腔凝魂、科技筑梦》等等。

从文章正文看,在介绍“关键词”时,有的考生只是平铺直述,没有亮点,如在介绍“中华美食”这个关键词,有的考生只是干巴巴的在写一道菜怎么好吃,而有的考生化用《舌尖上的中国》的介绍,语言干净凝练,耐人寻味;有的考生引用《隨园食单》,引经据典,彰显文章底蕴。

有考生用古典诗句串联“长城”“京剧”“中华美食”等充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词,互为印证,显露不凡文采。

考生表达不到位的地方还存在于:A.积累不够,阅读量不足,导致在试卷中出现“席近平书记、习近平总理”这样的常识性错误;B.有的考生考前担心害怕写不出好作文,因此背诵了一些相关题材的优秀作文,然后在考场上生搬硬套,甚至主题直接写偏,导致影响得分;C.还有考生错别字太多,如:共享单车写成共亨单车、公享单车,梅葆玖写成梅葆九等等,不一一例举。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不让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妙用古诗文,化用名人名言,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文章自然备受阅卷老师欣赏。

三、以我心诉情怀,片言展鸿鹄之志

文章立意准,表达畅,是不是就是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不一定。笔者阅卷几千份,有一些作文写得很好,但只能算一类文,而不会是满分作文,为何?和考生的个人素质与情怀有关。

今年的命题在材料选用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既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人人有话可说,又巧妙的考察学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是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是否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否是一个真正有担当有眼界有鸿鹄之志的有为青年。

有考生通过勾连“共享单车、高铁、一带一路”三个关键词,写出了其中的深层联系:从交通运输中看大国情怀,首先从“共享单车”写起,说到“共享的是你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继而“高铁”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而“一带一路”重建当年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是大国的担当,是大国的情怀。此生以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解读这三个关键词,在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自豪的同时,也在思考中国在民族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理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的考生,无疑是对身边事物有观察,有时事热点有跟踪,对国策有分析,真正是“以心诉情怀,片言展鸿鹄之志”的有为青年!

阅卷渐落帷幕,又一批学子走出青葱中学校园,踏进大学殿堂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个社会聪明人很多,所以我们的技能考试从不缺乏高分学生满分学生,笔者曾认为处于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情怀有信仰的人却已不多,短短十天的阅卷时光里,却见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怀着赤忱的热血,饱蘸豪情的笔墨,评点天下大事,书写锦绣华章,展现鸿鹄之志,这样的考生,才是我们语文教育者的欣慰,才是新时代的接班人,也是真正铸就中国梦的国之栋梁!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美食京剧文体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另类文体巧谋篇
《京剧人设》
仅有“呈现”是不够的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京剧的起源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