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作文的价值追求

2017-11-04黄健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事物艺术家生命

黄健云

关于优秀作文的研究,目前还是被忽略的领域。在中国期刊网上,仅查到了1篇,作者是段双全。他在文章中说:“新世纪优秀作文是强调人文精神、审美、多元和创新思维的作文。人文性、审美性、开放性和陌生化是其特征。”[1]这种情况,对引导作文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在《遵循艺术规律,回归作文之道》(《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中,特别强调了作文的艺术品性问题,从艺术本质的角度考量,优秀作文必须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因此,它的价值追求可以从三个方面的体现:生命性、独特性和关联性。

一、生命性

把艺术看成生命,是中西方艺术的共同特征。罗丹曾说:“如果不首先使自己要表现的人物活起来的话,那是不会感动我们的……,在我们的艺术中,生命的幻象是由于好的塑造和运动得到的。”[2]罗丹说得很清楚,艺术是一种“生命幻象”,也即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生命的“幻象”。中国古代的“诗言志”与“诗缘情”,也揭示了艺术和生命的必然联系。这样的传统,理应成为优秀作文学习、借鉴、内化的价值追求。

而苏珊·朗格更是揭示了艺术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机统一性、运动性、节奏性和生长性。[3]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的。如果从动态的角度看,艺术的生命性可以概括为生命体验性、生命生长性和生命敬畏性。

(一)生命体验性

童庆炳说:“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艺术家体验(或者说审美体验)的生命性与艺术活动的心灵性是同时对应的。可以说,艺术的心灵性就是艺术家生命体验的审美表现。艺术所表现的常常是外在的人、事、景、物,但所表现的其实就是他生命迸发出来的火花,属于他的心灵世界。”[4]那么,什么是体验呢?伽达默尔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己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获得一种的新的存在状态。”[5]

从作文创作的角度看,作文必然是一种生命体验。作者艺术冲动的产生,是由于感受到了对象与自己生命的契合。高尔基的《海燕》,就是他从海燕搏击风雨的形象中感受到了革命者所经历的风雨及其在风雨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这种乐观主义精神是高尔基生命体验的直接结果。可以说,正是生命的体验性,让艺术对象具有了生命和灵性。

(二)生命生长性

生命的生长性,主要是说,作文应该展现作者的情感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作文表现的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过程,始终表现着作者的情感生长的脉络,这其实体现着作者生命的生长性。如朱自清的《背影》,从生命生长性的角度看,他展示的是其对父亲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开始对父爱的冷漠(两回劝父亲不要送自己),甚至嘲笑(总觉得他说话不够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到看到父亲蹒跚、动作迟缓的背影之后的感动,最后是对父亲的强烈思念(我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朱自清的情感发展的脉络,这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认识、接纳和共鸣的过程。也是因为这样的过程,让读者的情感也不断地受到冲击,从而产生深深的共鸣。

展现生命的生长性,可以有效地写出对象内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也可以充分体现作者对对象观察的不断深入的过程。这种展现,需要作者细腻的观察,耐心的描绘。对读者而言,接受这样的过程,无疑是一场情感旅行,审美的感受是非常真切而深刻的。

(三)生命敬畏性

生命敬畏性,从作者的角度看,我们呈现给读者的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因为它体现着生命的珍贵和不易。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我们看到了生命生长的艰难性和向上性,从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敬畏感。如《背影》中的父亲,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工作和生活陷入了困顿,四处奔波都无法改变日益衰落的生活,但他从没有放弃。特别是从没有放弃对儿子、孙子的牵挂,即使困难重重,也没有忘记一个父亲该承担的责任,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正是这种担当精神,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敬畏,也让我们每一个读者产生敬畏。

可以这样说,在很多经典作品中,艺术家都形象地展现了生命的不易和珍贵。他们之所以这样描写,其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这种思潮,最早源于人文主义文学,在20世纪初得到不断的强化。可以说,这是文学的优秀传统,我们必须继承这个优秀传统。

二、独特性

独特性是经典艺术成为经典的理由,也是经典艺术的价值追求。优秀作文的价值也必然体现在独特性上。这种独特性体现在体验的独特性、发现的独特性和表现的独特性三个方面。

(一)体验的独特性

体验的独特性指的是创作者对客观对象的体验是独特的。不同的作者,其体验是不同的。因为作者的生活经验不同、艺术修养不同,或者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都有可能导致他们体验不同。俞平伯和朱自清,曾经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但由于体验不同,笔下的桨声和灯影就有区别。特别是对歌妓的态度,明显有差异。朱自清拒绝歌女的献唱是由于道德的正义力量,但他也很后悔这么就把她们的希望断绝了。因为在朱自清看来,歌妓实属生活所逼,如果能给他们必要的支持,也是一种善意。因此,朱自清体验到的是接受服务和道德的正义力量之间的冲突。而俞平伯的拒绝是很干脆的,因为他觉得,接受歌妓的服务是肮脏龌蹉的行为。因此,他体验到的是面对诱惑时道德先在的优越感。體验不同,他们笔下的歌妓形象就不同。这样独特的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了不同的审美价值。

(二)发现的独特性

发现的独特性主要是指艺术家在感受、体验、观察对象的过程中,对对象所隐含的“诗意”的发现的独特性,每一个艺术家的发现都是独特的。正因为这种独特的发现,客观事物的万千变化的情态美、本质美才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如贾平凹的《丑石》,作者通过这块石头的遭遇及机遇,发现了丑石的伟大之处:因为丑,无人看中它。奶奶嫌它碍事和存在的危险、伯父嫌它不规则、孩子嫌它身上长的青苔,所以,它是多余的存在。直到有一天,天文学家慧眼识宝,丑石的命运才从此改变。这种变化,贾平凹发现了其与人生之间的“诗意”关系:endprint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这种发现是独特的,因此也是震撼的。

在艺术创作中,独特的发现对创作的影响非常重要,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的意思是说,发现美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散文诗作家敏岐曾写过一首《牵牛花》。牵牛花是一种只开花不结果的花,生长速度很快,一路开花,一路生长。敏岐先生在写完它的生长态势之后,来了这么几句:

不应该是这样的启示

一路上吹吹打打,

也能青云直上。

这个发现太有价值了,他揭示了在不正常的岁月里,有些人凭着吹吹捧捧的本事走上了领导岗位,从此更加不可一世。这是敏岐独特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使这篇散文诗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三)表现的独特性

表现的独特性指的是艺术家用独特的形式把其体验和发现传达出来。在这独特的表现中,可以是语言独特,可以是形象独特,可以是表现方式独特。这样的独特,往往给读者一种“震惊”的感觉:我怎么没有想到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呢?所以,独特的表现的独特价值往往在于艺术家用独特的方式把别人想到而无法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予以表现出来。我以马雅可夫斯基的一首诗《唯一的一条腿》来说明独特的表现的独特价值。

我将保护和疼爱,

你的身体,

就像一个在战争中,

受伤的士兵,

保护着他的,

对任何人都不需要的,

唯一的一条腿。

这是一首爱情诗,他要表达的是一个孤独的男人在寂寞难耐之时想念他远方的情人的感情。在文学史上,爱情诗多如牛毛,马雅可夫斯基这首诗与其他作品相比,他有很独特的意象和表现方式:借助一条再也不能或缺的一条腿表示自己对爱情的珍爱。这条腿已经成为了自己生命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的精神支柱,所以,他要坚守它、呵护他。这样独特的表现方式,就让人享受到一般爱情诗所没有的震撼之美。

三、关联性

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狄德罗就提出了“美是关系”这个命题。他说:“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智力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6]狄德罗的观点很明确地指出了,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事物本身存在某种真实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与人相关。实际上是说明,艺术作品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集中地体现着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

优秀作文也是如此,它首先揭示了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往往表现的是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生发展的和谐关系。如汪曾祺的《花园》,作者不厌其详地介绍了花园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它们本来是各自生长着,但因为作者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花园的生命,共同成为点缀花园的色彩,共同灿烂了花园的春天,于是,它们就都有了灵性,有了诗意。《花园》也因此具有了别具一格的美丽。

汪曾祺的《花园》实际上以经典的形式告诉我们,优秀作文必须善于捕捉住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自然世界的各种事物,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是独立的,实际上,因为共同的生活环境,它们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写作,就是要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看似独立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即发现“异构同质”的一面,我们的作文才会变得生动而丰富。

我曾让学生以一瓶矿泉水为观察对象写一篇作文。很多学生从矿泉水联系到汗水、雨水、泉水、汤水等。其中,一名学生写到:“从老师的矿泉水中,我想起了妈妈曾经的泪水。”以此为开头,他写到了一次复习过程中,妈妈端着汤水给他,他却怪妈妈打断思路。妈妈离开后,他马上醒悟到自己的失礼,于是想去给妈妈道歉。正在这是,窗外瓢泼大雨突然降落,在他关窗的时候,他发现了窗外的一朵小花在芭蕉叶的遮护下安然无恙。他因此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其实就是那芭蕉叶,自己就是那朵小花。他于是迅速冲出房间像妈妈道歉,妈妈看到孩子如此懂事了,幸福的泪花如雨般飘落。

这样的作文,无疑是因为写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有了出彩的地方。

(二)事物和主体之间的关联

事物和主体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优秀作文中最为重要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我们笔下的事物与主体之间没有关系,那么,我们写的也许就是作文,也就不是艺术作品了。实际上,经典作家往往通过“移情”的方式,让对象带上主体的情感,从而凸显事物和对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在作文中,我们无论是记事的作文,还是写人的作文,都必须揭示“我”和“事”或和“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只有这样,作文才有生命和灵性,也才能从作文中看出我们的审美情感、审美倾向和审美趣味。

我曾经发表过一篇散文《微尘心自知》,这篇文章缘于自己买手表的经历,本来我拥有一块质量非常好、外表也非常美观的西铁城手表,可因为在一次劳动中,自己不小心把表盘弄缺了一点点,自己心里很不舒服,虽然别人看不见,但自己一想到这点瑕疵,心里就很不爽。为此,我后来凡是出差,包括多次出国,我都要逛名表店,并且陆陆续续又买了10多块表,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取代原来那块表。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了一块与这块表很相似的瑞士表,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我反反复复的看表、买表的经历和体验,让我深刻领会到“微尘心自知”的痛苦。实际上,我对手表的描写,无疑是充满感情的。或者说,我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手表上去了,于是,手表就有了生命,我因此更加珍惜它。也正因为这样,我这篇文章发表后,就有朋友告诉我,你笔下手表好像有生命一样。

(三)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联

艺术作品往往从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描写直抵事物的本质。所以,哲学家、美学家经常感叹于艺术家这种洞察力和表现力。别林斯基就说:“人们看到,艺术和科学不是同一件东西。却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别根本不在内容,而在处理特定内容时所用的方法。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说的都是同一件事。”[7]别林斯基的观点,其中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艺术家是通过形象(现象的组合和创新)来表现事物的本质的。这就充分说明,优秀作品必须能够通过现象的描绘揭示事物或社会的某种本质。

我们前面提到的《海燕》,就是通过搏击风浪的海燕,揭示了革命者所面临的艰难环境以及革命者在这种艰难环境中该有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丑石》揭示的一个真理是:假如你是有价值的,你就不用担心自己被埋没,虽然,被别人发现的过程虽然会很长,但总有一天会云开见日、别人的冷落、埋怨和指责都无法掩盖你内在的光芒。《花园》的描写,充分表现的是作者对大自然各种生命的尊重以及其对生活的热爱。正因为优秀作品对主体和对象之间内在联系的揭示,才让所有的优秀作品具有濃郁的人文色彩,它们的魅力才产生了穿越时空的能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重视作文的生命性、独特性和关联性。

注释:

[1]段双全:论新世纪优秀作文特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法]罗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

[3][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4]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5][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卷),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6][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7][俄]别林斯基: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C],选自别林斯基选集[M](第2卷),北京:时代出版社,1953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物艺术家生命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单独中的洞见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