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鼠》备教手记

2017-11-04郭志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松鼠课文语言

郭志明

语文教学,我一直有一个固守的文本立场:喜欢每一篇课文,发现每一篇课文的可人之处,充分领略作品所创造的语文世界。原因很简单。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各类文体的典范之作;编者选编,也总有其深入的思考。而只有老师真正热爱上课文,才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热爱,从而让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渐渐建构起语文知能的大厦。

一些语文老师喜欢教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之类,对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总没那么感兴趣。这种阅读倾向会对学生产生负面效应,造成其语文素养结构不平衡,甚至产生严重的缺失,尤其是思维力培养的缺失。为此,语文教师要认真端正语文教学的态度,对各类文体的教学都要一视同仁。在继续保持自己喜好的同时,要更多地关注自己不太喜欢的文体,细细研读那些文体的文章,发现它们内蕴的美。以此为基础,再带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的世界,提高思维水平,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多年来,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试图纠正普遍存在的语文教学偏向,对文学作品以外的课文特别倾情,走过了一条语文教学让学生感悟学科韵到养就思维力的实践探索之路。本文试图以《松鼠》的几次执教为例加以说明,每次教学,我都努力推出一种新的构思,在兼顾学科各方面元素的同时,我都注意抓住某一两个重点实施教学,从学科教学走向能力培养,从学科味的感悟走向思维力的养就。

一、语文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学

早在1998年,我就申报了市级教科研课题“三自一导语文教学研究”。其主要操作路径是: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自主投入学习活动,自主实现知能迁移,而教师,则在教学流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第一次教学《松鼠》,我就努力地尝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松鼠》是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一篇文章,选自《布封文选》,作为一篇介绍松鼠可爱形象和生活习俗的说明文,被收入苏教版语文新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15课)。作为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布封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动物,让笔下形象生动活泼,楚楚可爱。《松鼠》就是这类文章的代表。这篇文章让学生学什么?学生经过讨论,确定了这样的学习目标:①朗读作品,体会科学小品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②整体感知松鼠的形象,了解松鼠的基本特性;③悟读精彩的句子,体悟作品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目标确定以后,学生就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围绕目标,聚精会神,认真朗读,然后同桌或前后左右交流朗读后的感受,对课文写了些什么,又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富个性之处细细品评,从而感受作品之美。

1.整体感知松鼠形象。对于地处平原区域的学生来说,松鼠有的学生从来没见过,怎么办?他们就先看课本上的松鼠插图,我也适时放了一段松鼠的视频。很自然,学生就在形象上对松鼠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学生们按照课文的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对其长相、习性、特长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小组“说松鼠”,大家比试谁说得准确、有条理。这一过程,学生很主动,很积极,小组活动开展得很好。“说松鼠”的过程既是熟悉课文的过程,又是学生锻炼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2.简洁梳理课文结构。对课文的说明结构,学生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他们读第一小节:“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词的顺序可否调换?或者这三个词,可不可以把顺序倒过来说,说成“松鼠是一种很乖巧的小动物,驯良、漂亮,很讨人喜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不能掉换顺序或倒过来说,“因为它决定了本文的说明顺序。”我抓住时机,就启发学生去把文章的结构梳理一下。学生再一次快速的浏览课文,然后讨论,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第一个段落是总说,2到5节是分说,具体地讲漂亮、驯良、乖巧。”文章介绍松鼠从外貌写到习性,介绍习性时从生活到生理,全文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及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课文所写的内容、作品的结构就理清楚了。

3.具体悟觉语言风格。学生在确定课堂学习目标时,认为这篇课文语言既生动,又准确。如何去感受文章的这一特点?学生还是自己到课文中找出例句,体会感悟。于是课堂就更加成了“学习的场所”,学习就在课堂上真正发生了。同学们纷纷找出了这样一些句子:“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这些是介绍松鼠尾巴的;“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这些句子为什么生动呢?有同学说,这里是把松鼠当人来写,用了拟人手法,所以生动;有同学说:“好像”表示猜测,不肯定,“练跑,玩耍,吃东西”句子短,但排比,有节奏感,所以生动……

那么语言的准确性呢?同学们又从文本中找到了一些句子进行感悟。“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学生说“常常”说明经常,表示这样的频率很高,不是一直这样,很准确;“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这里,作者用“从来不、也不、只”等副词,相互对应,很准确地写出了松鼠的生活习性,强调它喜欢住在高大的树上,这是它活动的范围,活动的区域;“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作者用“只要、稍微、触动、就、或者”等词语,非常准确地将松鼠的警觉性表达了出来;“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这是松鼠动作的特性。其它如说窝址选择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因为那里又干净又暖和;说松鼠搭窝的材料是干苔藓而不是湿的苔藓;说松鼠搭的窝既干净又暖和,既宽广又结实,既舒适又安全,不仅说了搭窝的过程,还说了这样做的好处;说窝口非常有特征,这样造的理由是“雨水可以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说它们的饮食“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有时”让我们知道松鼠也吃肉,偶尔也开开荤,不是不吃,但是吃得比较多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常吃的”让我们知道它们的主打食物……这些,都表现出作品的语言很讲究,绝不是随意为之。endprint

整堂课,学生根据自己确立的学习目标,有条不紊。虽然看上去无波无澜,却层次清晰,非常突出语言的学习,学生一步一步在课文中游弋,享用着语言文字的滋养,成就者语文素养。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学生结合文本,自主感受语言的生动性,再感受语言的准确性这样热烈的情景,学生对这篇说明性的小品文就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当然,课后细细想来,这样的课堂,有些“验证式”“代入式”的嫌疑,显得单调、机械。

二、语文学习,形成学生的学习路径

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自然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语文,学而有获。但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有时也会有偏颇,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爱好,一般都从感性的角度思考问题。而真正投入学习活动以后,有时会把握不了课堂学习的节奏,影响学习的效率。所以要真切、深切地悟透语文味,还是需要老师精心引导的。老师“主导”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更明,效果更佳,并形成自己的语文学习路径。这是我第一次执教《松鼠》以后的深切感悟,也是那次听我执教后,听课老师们在议课时所提出的建议。所以再次执教《松鼠》,备课时我就更深入的浸入文本,让自己对课文先参悟透彻。在继续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努力形成学生的学习路径。

1.激发文本学习热情,注重语文学习系统。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把一篇文章的美充分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喜欢上课文,并由这种喜欢延伸到对语文学科的喜欢。实事求是的说,学生对说明类文章不是太感兴趣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篇文章,是我在课堂教学中时时考虑并不断强化的。课堂上我发现,学生朗读完课文,眉宇间都流露出一种喜欢,他们轻声交流:“小松鼠真可爱。”我抓住这个瞬间,让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个问题:“作者笔下的小动物怎么这样讨人怜爱?”很快,大家总结出其形象美、生活习性独特等特点,又总结出作者常常用文艺性笔调,把小松鼠当人来写等等。这样一热身,孩子们因喜欢松鼠而喜欢这篇课文,阅读的热情就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的始终。

语文学科有自己的系统,课堂教学必须体现这种系统,教学中必须涉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必须充分兼顾到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结构,真正培养好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松鼠》,既要让学生阅读、朗读,又要分析、表达,有可能还要进行写作训练。教学中,我不失时机的请学生为小松鼠编写一首儿歌,写一个说明文片断,课后还布置学生完成习作《介绍一个动物》,抓住它的一两个特点,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听说读写全面兼顾,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获得系统培养。这堂课的教学我还有一个设计:课一上来,我展示了一个关于松鼠的谜语,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到课堂结束时,则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自己创作一个松鼠的谜语,引导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松鼠的外貌特征、生活特性等。这一设计新颖有趣,跟课堂开头又做了很好的照应,使整堂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一堂课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2.细细琢磨重点语段,强化学生语言积累。我提醒学生把课文的第一段“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细细品析好,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这就是:抓住这一富有特征、提挈全文的重点段来品析,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让学生既明晰对象的特征和文章的整体结构,又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还对小品文的语言风格得到暗示。又抓住语言精妙的第二段: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我引导学生分别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从描写词语使用准确、生动的角度,从虚词使用精到、恰当的角度,从对松鼠的描写传形传神的角度,从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品读感悟,进行语言素养的全面训练。引导孩子们运用换词法、比较法、揣摩法等,对这段文字进行系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体悟到了语言的魅力。

教学中我及时抓住机会,丰满学生的语言文字积淀。

师:“玲珑”偏旁是?

生(齐答):王字旁。

师(摇头):不对,这不是王字旁。

生(迷惑):是玉字旁吗?

师:对。有这个偏旁的字都大都跟玉有关,你们能不能写一个玉字旁的字?

生:珏,jué,是两块合在一起的玉。

生:瓊,瑶,美玉。

生:珲,周瑜是瑜,也是美玉。

生:璐,也是美玉。

短短一个片段,涉及到语文学科汉字偏旁的知识、语音的知识、文字的知识,而学生偏旁的辨析、组词的能力等也得到了及时的培养。这样紧扣语言文字的教学非常实在,帮助学生语言积累。

3.优化学生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学科敏感。方法的教学不是条文式的、显性的,而是不经意间、润物无声式的,是无痕的。在让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同时,我还关注学生阅读其他的教学资源,尤其是插图,让学生读懂、理解插图,帮助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我注重让学生阅读时读注释,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碰到的问题,通过读注释就化解了;我还注意让学生对比着图片读文字。在与学生一起分析松鼠的形象特征时,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松鼠形象的认识,也为了深刻体悟课文用词的精妙,不断在屏幕上展示松鼠形象和活动的画面。这样把图片阅读和文字阅读结合起来,静态的文字和动态的画面相映成趣,不仅打通了学生的阅读视域,也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起来;我还适时播放相关视频,教学即将结束,让学生看一个关于松鼠的视频,这个视频很有趣,学生看得很开心,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课文,对主人公松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课外主动寻找学习资源的兴趣。

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清醒认识:语文就是语文,语文教学有自己的承载和指向,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水平,永远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学中,我处处注意旗帜鲜明的借助文本,让学生感知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流淌着甜甜的语文韵。课堂上,学生朗读有不准处,我会及时提醒;理解有不到位时,我会马上纠正,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我会使尽浑身解数,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着语言的训练,学生会深切地感到他们是在上语文课,是在学语文。在让学生说说“你认为松鼠讨人喜欢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后,我马上推进一步,要求学生变化人称,以小松鼠的口吻向同学们作一介绍,说出松鼠的一个最讨人喜欢的特征,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语言训练,很自然,又很有成效。endprint

4.打通课内外阅读通道,促进自学能力形成。教学中注意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主动扑向一个更广阔的阅读世界。

师:松鼠的尾巴可以遮阳挡雨,可以做帆,做舵,它还有其他功能吗?

生:它的尾巴又松又软,旁边的那幅小图告诉我们松鼠尾巴可以当被子。

生:跳跃的时候,可以在空中保持平衡。像降落伞一样,保证它着落的时候又轻又稳。

生:它尾巴很大,可以拿来扫地。

师:资料上说松鼠的尾巴有表情达意的功能。比方说,它发现敌情,要通知它的同伴,如发出声音,敌人就会警觉了,于是它就摇一摇尾巴,所以说,它的尾巴就是一棵消息树。

生:老师,我知道松鼠发情时通过摇尾巴向情人示爱。

师:的确如此,科学家最近发现,松鼠把摆动尾巴的变化,当作它们互相交流的“语言”。

这里,我是搭了一条课内外沟通的桥梁。老师、学生展示的正是他们课外阅读的成果。老师的引导,学生的自觉,形成了师生的“默契”,折射的是老师引导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和丰富。学生习惯于自我学习,能主动利用网络等资源学习,能有目的、有方向的学习,这就是他们最宝贵的自学能力,是一种在语文学习上的高度自治和自觉。

三、语文学习,指向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失误,这就是让学生“感”的机会多,“知”的机会少,也就是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语文老师有个错觉:学生喜欢语文,读起文章来声情并茂,说起话来、写起文章来风生水起,就是语文水平高。而对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都有所忽视。我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同仁们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教学中,我开始十分关注学生思维里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努力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创新意识,为自己的创造人生奠基。

第三次教《松鼠》,我仔细、深入的研读文本,并与特级教师陈剑峰、李凤等切磋研讨,发现这篇课文有许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原点”。于是,在继续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其学习路径优化的基础上,我抓住这些点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松鼠》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取得了很久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抓住这样几个切口:

1.用松鼠口吻介绍松鼠。我让各学习小组推荐一位代表用松鼠的口吻自我介绍,孩子们充分自在的说,教师一点都没有去赶进度限制孩子发言。把孩子们的发言综合起来看,不难发现孩子介绍松鼠时,角度在发生变化,语言在发生变化,方法在发生变化。透过发言的表象,不难发现,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在急速的运转:他们要概括,他们要比较,他们要捡拾前面发言同学遗漏的方面,他们要寻找新的角度。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新颖性、独特性、深刻性都在自我养成中,学习就因此而变得生动而富有实效。听课老师告诉我,这一设计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量大,思维培养的面广,思维品质的养成精到。

2.进行创造性文本补充。课堂上有这样一个设计:请在文章2、3、4、5段的末尾各创造一个句子,要求:1.要分别用上“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2.要和前文自然衔接;3.要对全段进行概括性说明。这种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概括各段大意,学会运用总结句来概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写出了这样一些段落的中心句:松鼠的漂亮让人过目难忘,它是小动物中的小美女或者小帅哥(2段);松鼠是最懂得和人保持距离的小动物,他的驯良就是它的善解人意(3段);每个见识了松鼠的“行走”,聆听了松鼠的叫声的人都會被它的乖巧吸引,内心产生怜爱之情(4段);小松鼠居然还是高明的建筑师,它的乖巧中有大智慧呢(5段)。这一训练,文章各段就更有整体感,整篇文章也就显得前后应和,眉清目秀,更加完美了。这一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打开,他们的归纳、概括、表达的能力等得到全面培养。

3.安排“课文优化”思维训练。本堂课我推出了“如何使《松鼠》这篇文章更优美”的讨论题,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1.“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放在第二节后面还是第三节后面好?2.从段与段之间衔接的关系看,从内容的主要与次要关系来分析,第4段和第5段是可以互换位置的吗?3.“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有的版本的课文里没有这一句,你觉得该不该有?这些问题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深度思维,在批判性思维。我们看学生对问题二的思考:

生:应该换。第三小节说明松鼠的活动范围、喜欢的食物:榛子、松子等。第五小节说明松鼠搭窝的过程。这些都是与树林、森林相关内容的段落,应该合在一起介绍。

生:数学上有“合并同类项”的说法。我们阅读、写作中也应该把联系紧密的内容要放在一起介绍,便于读者理解。

生:4段和5段交换位置后,5段和3段的关联更紧密一些。从重要性的角度看,吃和住的内容应该放在主要的地方,而其它的可以往后挪。

我们看,学生多会思考,讲得有多有道理!他们不迷信于文本,不迷信于名家,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会对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作出合理的解释。不难想象,长期的、持之不懈的训练,以后阅读作品,他们就不会再停留在作品的表层,而会很自觉的去带着怀疑的眼光,形成批判的自觉。这是学生思维中最宝贵的品质。

4.材料比较感悟本文特点。为了让学生对科学小品这种文体的行文风格、语言特点有更真切的感受,我从《辞海》中摘录了“松鼠”的条目展示给学生: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或利用鸦、雀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年产1-4窝,每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我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与辞海的介绍相对应的文字,然后比较辞书的表述与课文的表述有什么相异处。这样一比较,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是生动说明,什么是平实说明,对其各自所用的手法和不同的表达效果有了清晰的理解。北师大版的小学第六册语文教材也有《松鼠》 一课,比较简洁。我把它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后与我们的教材进行比较,感悟本文的独特。

学生思维力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学都必须抓住的重点。而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教学对这一点比较偏废。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注重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梳理、辨析,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整个课堂流程,或抛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讨,或索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样,语文教学就由学科的感悟走向思维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深度学习就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生获得的就真正是终身受益的东西。《松鼠》的几次教学探索只是个例子,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一次备课,我都大胆突破,越来越走近学生,不断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不断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走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学生思维力培养的教学,让语文课文内蕴丰满,语文学科充满意趣,语文课堂富有生机,语文老师亲切高大,语文学习富有诗意。endprint

猜你喜欢

松鼠课文语言
小松鼠
松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松鼠
松鼠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