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有效确定

2017-11-04陈仕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三峡研讨文言文

陈仕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选择怎样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文言教学丰富、灵动起来,从而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试从教学内容有效确定的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借助教材助学系统,有效确定教学内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准确有效地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很好地利用教材的助学系统,因为教材的编写者从选择例文开始到组合单元再到编写课文助学系统,都渗透着自己对文本教学价值一定程度的筛选与开发。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借助教学系统,有效地确定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

(一)借单元导读确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教学内容。当前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前都编有单元导讀,它应该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总纲,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有三点:⑴整体感知诗文的大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提高语言和美景的欣赏能力;⑵通过与大自然的对话,领略山水之美;⑶学习古诗文,感受和体会自然之美。

(二)借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确定本课的核心教学内容。顾名思义,“研讨与练习”一是指用来供“学生研讨”的内容,学生研讨什么?当然是研讨“教学内容”;二是用来供学生巩固练习的内容。学生巩固什么?当然是巩固“教学内容”。如《湖心亭看雪》的研讨与练习是这样的:“一、背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2.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二、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三、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可以看出课后设置的三道题都应属于确定这篇文言文“文”的教学内容。揣摩“研讨与练习一(1.2.)”,我们可以基本确定这篇课文应有如下的教学内容:⑴体味文章的写作手法及语言风格。⑵体会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并能说出其作用。从“研讨与练习二”中我们可确定本文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教学内容。而通过“研讨与练习三”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作者描写西湖之景的独特之处。

(三)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进一步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本文的课前阅读提示这样写道:“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从这段课前阅读提示中可以确定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有:⑴体味本文写景的白描手法、任务语言的妙处。⑵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写人之间的关系。⑶感悟作者“痴”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通过有效解读,我们就从写作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二、依据学生学情,恰当选择教学内容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一个学习过程之后有提高有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从自己所在班级学生阅读学习实际出发来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有时,学生的学习看似一个热闹的过程,但学习内容的不恰当使得这样的学习仅有热闹,没有收获。我们很多时候确定的阅读教学内容最终给学生的感觉是:学生知道的继续让学生知道一遍,不知道的最后还是不知道。阅读教学只是在重复学生的已有认知,而学生的提高和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面对不同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就必须先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要理性地判断学生面对一篇课文,他们自己通过预习可以掌握什么,还有什么内容需要我们老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也就是将教学内容的选择定位在学生的“已知点”之上,选择学生的空白点,这样的教学对学生而言才有意义。这样在完成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巩固已知的过程,是让学生探究未知最终获取新知的过程。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这是一篇苏轼的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写景是为了抒情。作者就以独到的手法表达了作为“闲人”独有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本文写作背景,走进此时的苏轼。让学生从记叙语言中获知信息,产生疑问: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介绍张怀民并点拨:(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再师生一起品读赏月美景语句,从揣摩语言中领悟内涵、感受情感: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看着这样的美景,苏轼却发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慨!这就很自然地引入学生对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的体会。教学时,由勾画叙述部分表达情感的词——品月色——探闲人的思路,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苏轼为何深夜起行,他有很多朋友,为何独寻张怀民?(2)说到乐,人们想的是“吃、喝、玩、乐”,而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生齐答:欣赏美景后,追问:什么景?)(3)看着这样的景,苏轼发出了什么感慨?(4)闲人为何意?(学生了解“乌台诗案”)(5)“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的景语透露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最后两题对学生难度较大。应给学生友情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提示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由此,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的主题在学生面前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学以致用,以《穿越时空的对话——苏轼,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心中的话,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升华。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所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发展。endprint

依据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盲目拔高,这样,定会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成。

三、依托文本教学价值,正确把握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价值的主体永远是学生,那么在进行文本价值的选择时就要考虑到蕴涵情感、提升思维、培育心智等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主体永远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文本解读上作深入分析,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厘清文本的核心价值和教学价值,激活教学机智,从而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有效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峡》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是教学重点。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下面是本文赏读品味语言片断:

师:大作家余秋雨也到过三峡。他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眼前有景道不得,道元作文在上头。”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余秋雨在他的《三峡》一文中写道——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的最好: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节选自余秋雨《三峡》。

师:同学们,这几句话好在哪里,竟让余秋雨如此喟叹?(学生纷纷举手)

生1:用短短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山的高大连绵。

师:很好,但是我还要追问一句,郦道元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了山高大连绵的特点呢?比如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并没有直接说它高呀!

生1:这是侧面描写。

师:按照这个思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属于——

师:哦,也就是说它不直接写景物的特点。这就叫做——

生(齐):侧面描写。

师:好,现在我们总结一下。这几句话,余秋雨说的没错,确实写得好。这句话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了三峡的山连绵高大的特点,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侧面烘托出了山之高。看来,要想把文章写好,还要讲究一定的写作方法。好,按照刚刚我们一起总结出的赏析思路,好好细读二、三、四段,并说说你认为哪句写得好。先美读原句,然后从写作方法的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生思考后举手)

生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写出了三峡水流快的特点。

师:确实,要说马不如水快还可以;要说风都不如水快,确实夸张了,的确是极写水流之快。李白对这两句有深刻的理解,他说——(师生齐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我觉得“素”和“绿”这两个字写得好,都是些色彩的,都抓住了特点,非常传神。

生4:我说得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好像突出了山间的安静……

师:他说“空谷传响”反而突出了三峡的安静,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得。明明想写静,却用动来表现这种静,这叫做——

生齐答:以动衬静。

师:以动衬静,非常好。再给一个机会。

生5:我认为最后的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得好,作者通过引用,进一步烘托了凄凉的气氛。

师:很好,实际上这篇文章的写景相当精妙。我们说音乐家用声音去表现美,摄影家用画面去表现美,而我们语文的任务就是用什么来表现美呢?

生齐答:语言。

师小结:语言是情感的外衣,语言是最精致的艺术手段,学习语言的运用也是我们语文课的核心追求。郦道元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素养,它将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

总之,一篇文言文应如何有效确定它的教学内容,我们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言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章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学性上,或把教学内容放在文化上,或是面面俱到。问题是在这几个教学内容中,对你所教学的对象而言,哪个价值是最大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为使他们或他(她)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对于经典的文言文,我们只是解读文本的一个角度,可别忘记了把作者还原为一个不是只有政治抱负也还有儿女情长的人,特别是人的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通过“文”把握作者情感的独特性,并带领学生从“文”中体悟作者的感知过程,把作者的感知一一还原,让学生从作者的感觉逐渐走进作者的内心,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做到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文”“言”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红森.对“教什么”的叩问[J].语文教学通讯,2013(3B).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八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邹月英.《湖心亭看雪》互动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4).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峡研讨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会背与会默写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文言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