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素养的提升

2017-11-03朱娅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素养信息技术

朱娅娜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得很不协调。因此,我们立足于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就要着眼于信息技术环境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如何在教学方式变化下进行有效、创新的教学。

【关 键 词】 语文素养;信息技术;生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电子白板、智慧教室软件、IRS反馈系统、电子书包、创新实验室、优课资源等为主打产品的新媒体、新技术的有力冲击下,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实现了教育的最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显得很不协调。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立足于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就要着眼于信息技术环境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研究如何在教学方式变化下进行有效、创新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将新媒体新技术更好地用于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笔者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教学为例,就“生本+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

一、信息技术,让自主学习更自然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非常广泛,绝不仅局限于一篇文本。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开课后的两次自主学习中,我利用ipad两次向学生推送与本首诗相关的资料,一份是注释,帮助学生更顺畅地读通,一份是有关作者、写作背景、地理位置的学习资料,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读懂古诗。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一边阅读资料,一边动笔记录重要信息为自己所用。那么两次的资料对本学生的学习到底有无帮助呢?事实证明,有,且帮助很大。

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师生才能最大程度地产生共鸣!

二、信息技术,让合作学习更有效

生本课堂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教学活动不是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单打独斗,而是靠团队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学习共同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共享课堂。

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让学生经历了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先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推荐组内最值得讨论的一份成果,然后通过piad拍照功能把学习成果推送到大屏幕上,最后进行全班分享交流。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堂上孩子们的成果分享:

师: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里,上传了6组成果。让我们先来看看这6组的学习成果。首先看最先上传的小鹏组成果。

轲青:我选的是“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我抓了两个关键词“愁何在”和“喜欲狂”。从这里可以看出杜甫一家人的爱国情怀。他在知道蓟北收复之前是愁眉苦脸,知道收复之后是欣喜若狂,很激动。这句诗有一种“对比”的感觉。(组员小鹏配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重点词圈画,并板书“喜欲狂”)

师:能把这种开心的心情,用你的朗读体会出来吗?

生读诗。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

魏超:我找的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中的“穿、下、向”三个字(白板书写)众所周知,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地相隔甚远,作者却巧妙地用“穿、下、向”三个字把它们连在一起,展现出了急速飞驰的感觉。从巴峡到巫峡,作者用了“穿”这个字,体现出了狭窄的地方有一种极度飞驰的感觉;从巫峡到襄阳,用了“下”,从襄阳到洛阳,用了“向”,体现出了______(师接上:归心似箭)(魏超一边交流,一边利用白板画图)

师:谁能来评价他的交流。

羽冉:原诗的字里行间皆是化不开的乡愁。而魏超的批注就很好地显现出了作者的乡愁,让我们很好地感受到了当时的画面。

师: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很棒。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利用小组加分系统进行点赞。)

以上是本课教学中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是基于学生小组交流后的全班交流。这样的学习,既有组内的讨论,又有组间的讨论,真正体现了TBL团队合作学习的理想学习模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既有“让学”(让学生先独立的学),再有“研学”(组内一起研究学,集体一起探究学),还有“补学”(生生之间的补学,师生之间的补学,生与文本间的补学)等。此环节利用平板电脑的拍照、上传,接着是同种成果的不同感受和不同成果的补充,把信息技术与生本学习有机地进行了融合。用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发挥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积极功能。

三、信息技术,让课堂教学更生本

“课堂教学”就是启发学生学,组织学生学,教会学生学。生本课堂努力让每个孩子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要相信学生,还要依靠学生,人人都是小老师,人人都做小老师。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把学生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者和生成者。有了这种“活资源”的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把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和发現学生作为备课的重点。

在初读这首诗时,有位学生把“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卷”读成了juàn,当时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为她指出,应该读juǎn。那么这个字是不是就这样纠正一下就可以了呢?其他同学的意见又是如何的呢?于是在课堂上,我利用IRS反馈系统,请学生当堂对两个音进行了选择:

师:这里有个字“卷”(闪烁笔显示),它有两种读音,一个是读第三声(白板写),第二个是第四声(白板写),应该读什么呢?我们拿出手中的按键器。

(学生选择)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作答情况。(课件出示)有24位同学选第三声,有8位同学选第四声。来,请说说理由。

洁仪:我觉得应该读第三声,这里是作动词用。

师:请同学们做个漫卷的动作。经过洁仪的点拨,同学们你们说应该读什么?

生:juǎn。

师:请刚才选错的8位同学再正确地读一遍。(生读)

此教学环节看似有点费时,但我们老师要舍得“浪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错误,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如同波浪般精彩纷呈!

纵观本堂课,我在孩子的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听”“说”“读”“写”很好地渗透其中,体现诗词教学的本色特点,力求课堂“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习为本”,真真切切地上出语文课的味道,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学一首诗再带出另一首诗《春望》的学习:同样是春天,同样是杜甫,一首喜欲狂,一首伤痛心。请学生对比学习,写下感悟,再经平板拍照上传,让学生把感悟分享出来。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走进了这两首诗,走近了杜甫的内心。然后再从两首诗到引出一本好书《世界名人系列——杜甫》,这就是我们语文学习独特的魅力。

相信在这样的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能采撷到更多、更美的果实,我们孩子的语文素养必定会开出更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金莹.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素养渗透[J]. 辽宁教育,2017(1).

[2] 刘光文.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J]. 语文天地,2017(1).

[3] 林秀文. 创新语文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素养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