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正:一位为电影鞠躬尽瘁的人

2017-11-03王思亲

城市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赵老师晚餐

王思亲

如今中国的电影市场看似热火朝天,各类大片用动则几十亿的票房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和神经。但是,电影市场却也危机四伏,对于小成本国产电影导演来说,只有用心做好电影,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获得大家的认可。

90后大学生、郑老师、郑导

几年前我有幸听过郑正的一次讲座,那个时候还在上大学,听说演讲者是重庆师范大学一位青年教师,拍摄的电影拿到了龙标,上了院线,还拿到了有“中国编剧奥斯卡”之称的“夏衍奖”,这对从小喜欢电影的我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演讲者滔滔不绝,宛若头脑风暴,下面一片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无奈当时人很多,我站在教室门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好离开。再次见到郑正是三年后,我是记者,他是被采访人。郑正留着辫子的发型有些散乱,跟人们心中传统“艺术家”气质相吻合。一问,才知刚刚从昨晚的宿醉中醒来,他要了一杯黑咖啡,便坐下和我闲聊起来。郑正用着一个老旧的红米手机,朋友圈里满是畅饮各种好酒的照片,在我问到喜欢人家叫他“郑老师”还是“郑导”的时候,郑正说:“就叫我老郑就行了”。

老郑出生在四川眉山,用他的话来说,最庆幸的事情是在老家有一个录像厅,开在礼堂里面,经常播放当时不易看到的港台片甚至外国片,在那里,他最早被电影所震撼。大学的时候,郑正报考了重师的影像工程专业,作为“踩线生”,郑正在报考之时对于这个专业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以为这个专业和医学影像拍摄有关。大学毕业后选择留校,教授几门有关电影鉴赏分析之类的课程,冥冥之中才又和电影走到了一起。

在郑正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学生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便经常几个人聚在—起喝酒聊天,内容也大部分关于自己的专业课程和爱好,这一点倒颇像《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佟大为和邓超三人组的大学生活。恰逢当时中国的“光碟时代”迎来了春天,大家便在外面租了一个房子,买了一台夏新的VCD,只为了聚在一起观看各种各样的电影。那几年,郑正和朋友观看了上千部的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光是波兰导演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执导拍摄的蓝白红三部曲就看了几十遍。郑正发现,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拍。1996年,郑正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胶片机“凤凰DC303KE”,从此便开始了对电影的追逐。

和看电影不一样,拍电影完全是一种全新而繁琐的体验。在胶片机时代,微电影的概念尚未出现,郑正学生时代的第一部作品便是一部剪辑之后长达95分钟的电影,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做出成品,但过程却让郑正觉得“实践才是学习的重要标准”。直到毕业留校,在潜心研究之后,郑正2003年编剧导演剧情长片《歌者》,以重庆本地民俗为背景,讲述一个女人进城寻找丈夫而进入专为死者唱歌的乐队的故事。获得了2004年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2004年编剧导演剧情短片《稻收》,讲大学毕业生回鄉的故事,探讨成长中理想的逝去以及个人的孤独。入围2005年第27届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2005年完成剧情短片《嘿嘿》,进入第28届法国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市场节目单元……郑正也完成了从大学生到老师,再到导演的蜕变。

电影《爸爸的晚餐》背后

说起郑正,便不能不提到郑正的代表作品《爸爸的晚餐》。2012年,这部由郑正原创的电影剧本获得了素有“中国电影编剧界奥斯卡奖”的“夏衍杯”中国电影优秀剧本奖和八万奖金。郑正写这个故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自己都把自己写感动了。虽然参赛是出于偶然,但是拿到奖更是兴奋,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力量。从那一刻开始,郑正就决心一定要把它拍出来。

从北京拿奖回来之后,剧本就束之高阁了,因为没有钱拍。一说起钱,就没有那么轻松了。2003年,郑正拍《歌者》,一部105分钟的长片,花了近10万。2004年,《稻收》只花了5000多块,全是郑正自己攒的工资和稿费。郑正拍电影,应该说很懂得花钱,因为总是没有多少钱可以花。但这次不同,《爸爸的晚餐》是自己的心血,当然希望用最好的画面将它呈现出来。为了投资,郑正给几十个不同的投资人讲剧情,最后自己都说烦了,等了一年半,才终于等来一笔投资,加上市委宣传部和南岸区委宣传部的支持,郑正一共拿到了300万的投资。

虽然是导演,但郑正甚至亲自参与到寻找道具的过程中,可见用心程度。片中重要的道具——老吉普车,郑正找了半个月,最后终于在一个旧车市场找到,花4万多买了下来,恐怕也是中国影史上难得一见的节俭导演了吧。关于男一号,郑正早就想请素有“爸爸专业户”的赵毅维老师出演,赵老师曾在多部电影中出演父亲,与很多著名导演合作过。因为投资不多,报酬不高,郑正担心赵老师会拒绝,亲自给赵老师打电话,赵老师甚至说:“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导演给我打电话会聊片酬的,一般都是制片人会和我们说起这个”。最后赵毅维老师被剧本打动,用极低的片酬接下了这个角色。为了演好剧中的父亲,赵老师开拍前半个月就从济南开车来到重庆,体验了一把“在路上”的感觉。到重庆之后,赵老师住在江北一家酒店,学习川菜和重庆话。成本虽低,但郑正对于拍摄的要求却非常之高。在《爸爸的晚餐》里,剧组专门邀请了一位美食顾问为剧组担任菜品的设计和把关。影片中展现的回锅肉、水煮牛肉、番茄炒蛋、宫保鸡丁等都是家常川菜,也正因为是大家最熟悉的家常菜,反而越难拍。电影中朱老爷子做干烧鲫鱼和回锅肉,这两道菜很多人都会做,但是回锅肉要做出真正的“灯盏窝”非常困难,做不出来就只能重做。郑正说:“做菜和拍电影也是相通的:做菜要选食材,就像电影选演员;每道菜有每道菜的做法,每个电影有每个电影的故事;做菜要掌握火候时间,这些和电影都是相通的。”

上映之后,《爸爸的晚餐》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口碑,但郑正说,现在来看这部电影,也还带着一些遗感。对于电影本身来说,除了因为经费的事情在画面和演员上做了不小的妥协以外,电影为了照顾中老年人的观影需求,电影的叙事方式采用了时间线的平铺直叙,现在看来,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在影片上映之后,因为经验的不足,还发生了被大学城某影院恶意侵吞票房的事情发生。虽然目前电影市场看似火爆,但真正能够做到盈利的电影却不到三分之一。“现在拍电影,几乎没有人敢打包票说一定能够挣钱,光是院线方就要拿走三分之一的,剩下的去掉成本,我们真正能做的便是希望电影可以不亏本,但这就已经是很艰难的事情了。我相信每一位电影导演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真正热爱这个(电影),不然,谁会选择这样一个风险巨大的行业呢?但是让人欣慰的是,现在国产小成本电影依靠内容逐渐抬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喜欢上我们的作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赵老师晚餐
“斑点”狗的晚餐
兔子的晚餐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拉不开的书
偷吃大象晚餐的兔子
听课